浅析云南红河州石屏县花腰彝的歌舞特色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现场观摩“花腰”歌舞后被音乐形态的奇特多变、舞蹈动作的纷繁复杂的魅力所感染,本文试从风格特征、形态样式两方面对歌舞音乐进行简要分析,阐释花腰跳调、唱调两类歌舞类型的歌舞特色。
  [關键词]花腰彝;歌舞特色;风格形态
  云南红河北岸,建水、石屏、通海一带的彝族尼苏人自称“尼苏泼”,俗称“花腰”和“三道红”,石屏县哨冲镇、龙武镇世居的彝族多为“花腰”,龙朋镇主要为“三道红”,“花腰”因其丰富多彩的歌舞、鲜艳红火的服装而为人们所熟知。在交通不便、环境闭塞的年代,石屏县跟外来文化交流较少,
  “花腰”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因此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尼苏歌舞音乐特征。
  2016年10月16日,笔者一行采风结束后返昆,途经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慕善村,晚上在村活动中心,有幸观赏到十二名“花腰”歌舞艺人的表演,我们被极具特色的花腰歌舞所震撼,究其歌舞特色所在,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风格各异
  花腰彝族歌舞音乐品种多样,风格各异,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跳调和唱调两类。
  (一)跳调欢乐
  跳调含歌、舞、乐三位一体,又分为杂调、大团乐、祭祀歌舞三类。
  杂调与舞蹈联系较为密切,演唱时大家转圈而跳,边唱边跳,唱调的同时拍手,在拍手的基础上加入踩脚、勾脚、踢腿、踢跟、提膝、屈膝、体旋和相向转圈等舞蹈动作,气氛热烈欢快,唱腔旋律由两个乐句不断变化重复循环,歌词多为七言句,用彝语演唱。杂调根据歌舞速度可分为慢调、快调。慢调速度适中,节拍以6/8拍最为典型,音乐代表l生曲目有“比咕哩”“摘个多依给你吃”“米杂莫格”等;快调速度较陕,节拍以2/4自为主,代表曲目为“快调”。
  大团乐主要在“祭竜”“咪嘎好”“火把节”等节日,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围篝火唱跳,歌舞气氛欢快热烈,其演唱形式分为领唱、帮腔,代表曲目为:“则维来莫”“其其米杂拉”等。
  丧葬歌舞一般在出殡头晚凌晨3-5点,在死者灵柩前唱跳,以“罗西扎得”较为典型,演唱形式为一唱一和,舞蹈由三段构成,分别由三组人模仿三种祭祀动作,其余人在旁边伴唱,并由树叶伴奏,唱腔风格哀伤。
  不同场合的跳调呈现出不同的歌舞形态,整体来说,跳调舞蹈动作复杂多样,音乐风格大多欢快活泼,体现了当地人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二)唱调悠扬
  唱调即只唱不跳的曲调,“花腰”唱调主要为情歌,情歌是彝族用于表现男女恋爱、婚姻的歌唱类型,他们称情歌为“阿哩”。“阿哩”抒情性较强,曲调婉转悠扬,旋律起伏较小,歌词多为五言或七言句,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等。代表曲目有“阿哩伯彻”“阿哩尔扯”“底夺黑底夺”“阿托撒莫尼”等。
  “阿哩尔扯”为情歌对唱,主唱和伴唱配合紧密,旋律婉转跳跃,节拍呈现“3+2”黄金分割美学现象,“底夺黑底夺”又名“金雀银雀飞起来”,旋律曲折婉转、起伏较大,唱腔使用大量滑音。“阿托撒莫尼”又名思念调,音乐表达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曲调婉转悠扬,是女声齐唱曲,旋律由上下句构成基本乐段,羽调式,唱时配有树叶伴奏,树叶吹奏的音调与曲调相同。
  综上所述,唱调音乐以婉转悠扬见长,情绪表达含蓄、内敛,跳调音乐欢快活泼,情绪表达更为直接、奔放。从风格特点与情绪表达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花腰”歌舞风格与他们热情大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形态纷繁
  (一)旋律简短多变
  旋律简短多变是“花腰”歌舞音乐的一个重要特性。跳调旋律往往由一个短小核心乐汇不断变化发展为乐句,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一乐段,乐段不断变奏循环反复,上下两乐句常有合尾现象出现,旋律起伏较小,偶尔大跳滑音出现,乐曲多为羽音调式;唱调旋律多以同一母体乐汇变化发展构成乐句,上下两乐句再次变化发展为乐段,乐段之间既有相同的乐汇母体,又存在不同的变化特性,呈现段与段相互对比呼应的旋律特征,以情歌《阿哩》最为典型。
  (二)节拍多样独特
  “花腰”歌舞节拍类型多样,除了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还有部分歌舞存在“口唱三拍、脚跳两拍、手击一拍”的复合型节拍。跳调节奏规整,律动性较强,歌舞典型节奏型为前十六后八,慢调在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将速度放快数倍就变为快调。唱调节拍相对自由,演唱者根据情绪表达需要对曲调的节拍时值处理不尽相同,但现在当地人多以合唱的形式演唱,大大弱化了曲调节拍自由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情歌“阿哩尔扯”,节拍呈现“3+2”五拍子黄金分割美学现象,体现了“花腰”音乐节拍的独特之美。
  (三)动作复杂多种
  我们看到的“花腰”歌舞舞蹈形态复杂多种,杂调、大团乐歌舞大家转圈而跳,边唱边跳,唱调的同时拍手,在拍手的基础上加入踩脚、勾脚、踢腿、踢跟、提膝、屈膝、体旋和相向转圈等舞蹈动作,圈形跟随节奏律动不断阔缩,不同的舞蹈,动作组合也纷繁多变,丧葬歌舞“罗西扎得”,由三段模仿性舞蹈构成,分别模仿三种丧葬动作,第一种模仿人过世后,亲属背丧葬物品上山,第二种模仿踩尖刀草开路,第三种模仿拨开山路两旁的树枝,舞蹈在生活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夸张模仿,提升观赏价值。
  三、结语
  每个民族因其生存环境、生活习俗的差异,呈现的民族特性也各有不同,纷繁多彩的花腰歌舞是其乐观向上、粗狂豪迈性格的外在表征,欢快、活泼的歌舞风格是花腰彝民族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体现,通过对石屏“花腰”歌舞风格、形态分析,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其歌舞为何如此震撼,进一步了解花腰彝人的心理特征,与其和睦相处,为构建人类学所提倡的民族文化平等尽一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对高校创造性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对策,以期为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创造性体育教师人格品质  [作者简介]穆飒(1970- ),女,河北唐山人,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与健美操教学。(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培训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成果规范较多,相关技术支持很少,教育科研亟待有效的技术支持。如教师在设计问卷方式时,只会利用纸质问卷,而不会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效率,以致于教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效率不高。若能发挥现有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可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效率。  网络问卷应用优势  1.省时省力  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发问卷,整个操作过程无纸化,问答方便,回收过程
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因为多种原因一直得不到广泛传播,大众传媒业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不利局面。本文以“父爱如山”音乐会歌手周丽珍的演唱为出发点,探讨了少数民
自从踏上讲台,我尽管紧跟新课程步伐,努力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日递减,上网的热情却日益高涨。这令我感到迷茫,觉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摘要]文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所得的结果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思。   [关键词]高职教育 连锁经营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倩(1964-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连锁经营管理、职业教育。(四川 成都 610091)   [课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