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河南沈丘方言中,“叫”字句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使役义与被动义,同时还可以表处置义。只是,不同的句式对句子成分的要求各不相同。
关键词:沈丘方言;“叫”字句;语法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一、沈丘县的地理位置与方言
沈丘县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地处豫皖交界处,居淮河最大的支流颖水中游。沈丘东接界首,西邻项城,北部毗邻郸城,南部傍依临泉。
据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沈丘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但因比邻项城市,所以,沈丘方言又与漯项片极为相近。
二、沈丘方言中的“叫”字句
近代汉语中出现的特殊语法标记“叫”,在普通话中基本上已经被取代了。但是,在沈丘方言中,它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
(一)“叫”字使役句
在沈丘方言中,“叫”字做使役标记时,用于兼语句,其结构可用“主语(NP1) 叫 兼语(NP2) 谓语(VP)”来表示。对于出现在兼语结构中的各个成分,“叫”字使役句有一定的要求。
1.主语(NP1)
“叫”字做使役标记时,表示的是某人支使、命令、致使某人做某事。因此,主语多为施事,而且必须是能发出指令的人。如:
(1)你叫恁爸做饭去。
(2)我叫你关了电视,听见没!
例(1)中的主语“你”,只是一般的支使某人做某事,而例(2)的主语“我”,则以强硬的态度命令“你”马上执行“关电视”的命令。
有时候,“叫”字使役句的主语也可以是短语或句子,它们是导致后面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如:
(3)你不跟恁家里好好过日子,凈叫人家看你笑话。
2.兼语(NP2)
在“叫”字使役句中,施事主语发出的命令,必须由生命度较高的人完成。因此,兼语也是指人名词或代词。如:
(4)恁妈叫你跟她一块上地干活儿哩。
但跟主语不同的是,在某种条件下,兼语也可以是物。如:
(5)听了你哩话,咋叫我心里恁难受哩。
例(5)的兼语是“我心里”,“心”是无生物,不能发出主观感受,它只是主观感受者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这里虽然是“心”做兼语,但它的前面却带有一个能发出主观感受的“我”。因此,在沈丘方言中,当“叫”字使役句中的兼语是无生物时,它的前面要有一个指人名词或代词,与之构成领属关系。
3.谓语(VP)
在“叫”字使役句中,谓语后面一般要带有宾语或补语。如:
(6)她叫我给你带回来一本《红楼梦》。
(7)你不好好活,就是叫我难受哩。
例(6)的谓语由动词充当,其后带有宾语“《红楼梦》”。例(7)的谓语由形容词“难受”充当,其后带有语气助词“哩”。
少数情况下,谓语后面的成分可以承前省略。甚至,在口语交际中,为了简洁方面,“叫”字使役句的谓语也可以一并省略。如:
(8)他说这碗饺子凉了,非不叫我吃。
(9)俺弟才从外边儿跑步回来,要脱了褂子,俺妈非不叫。
例(8)的谓语动词“吃”后省略了宾语“这碗饺子”,而例(9)则直接把动宾短语“脱褂子”全部省去。
(二)“叫”字被动句
沈丘方言中,人们在表达被动义时,使用的也是“叫”字句,其结构同样可以用“主语(NP1) 叫 兼语(NP2) 谓语(VP)”表示。只是,“叫”字被动句,对句中各成分的要求,与使役句有很大不同。
1.主语(NP1)
“叫”字被动句前的主语是受事,不是施事,这是它与被动句的不同之处。既然主语是受事,那么,它对生命度的高低就没有要求了。如:
(10)空调上哩遥控器叫小妹儿摆弄坏啦。
(11)俺家哩小狗儿叫偷狗哩偷走唻。
(12)我夜儿个叫俺同学拉走逛街去啦。
上面三个句子的受事主语分别是,无生命的“遥控器”、有生物“小狗儿”、生命度较高的人“我”。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受事主语往往可以省略。如:
(13)今年哩庄稼原先长哩可好,结果都叫七月里一场恶风暴雨弄歪唻。
2.兼语(NP2)
“叫”字被动句中的兼语不能被省略,也就是说,谓语前必须出现一个发出这一动作行为的施事或凭借工具。
当“叫”字后面的兼语是有生名词时,它充当的是施事。当兼语是无生名词时,它既可以是发出后面动作行为的施事,也可以是凭借的工具等。如:
(14)夜兒个剩下哩蛋糕没了,不知道叫谁吃了。
(15)外边儿绳上哩衣裳都叫大风刮跑啦!
(16)我哩手叫刀割个口子。
前面两例的兼语分别是,指人代词“谁”和无生名词“大风”,它们都是施事。例(16)的兼语“刀”,不是发出“割”这一动作的施事,而是凭借的工具,因为它是不能主动割伤人的。
3.谓语(VP)
跟“叫”字使役义句不同,被动句中的谓语多是及物性动词,而且后面必须带有宾语或者补语。如:
(17)俺家哩腊梅花儿树叫人家刨走一棵。
(18)菜地哩菜叫人家偷唻。
例(17)的谓语动词“刨”后带有宾语“一棵”,而例(18)的“唻”字,则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了”。
很多时候,“叫”字被动句中的谓语是连动结构,表示一套连贯的动作。如:
(19)碗里剩菜叫她端起来倒狗盆儿里喂狗唻。
例(19)的谓语是由“端起来”“倒”“喂”三个动词组成,这虽然有悖于口语的简洁性原则,却使句意的表达更加丰富、准确、生动。 (三)“叫”字处置句
沈丘方言的处置句,也用“叫”字做语法标记,其结构可用“主语(NP1) 叫 宾语(NP2) 谓语(VP)”来表示。
1.主语(NP1)
处置句表示的是对某一事物的处置,而能做出这种处置的往往是人。因此,“叫”字处置句的主语,一般来说是有生命的人或物,它们是发出后面动作行为的施事。有时候,主语也可以是无生物,但它们不是施事。如:
(20)她叫我哩笔弄找不着啦。
(21)那个小花狗儿叫我哩鞋衔走一只。
(22)针叫我哩手扎一下子
例(21)的主語是“小花狗儿”,它是发出“衔走”这一动作的施事。例(22)中的主语是无生物“针”,但在这里充当的角色是工具。
2.宾语(NP2)
处置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处置标记将宾语提前,从而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所以,为了突出这种目的性和处置,“叫”字处置句中的宾语必须出现。而且,因为宾语位置是被处置的对象,所以对生命度的高低没有限制。如:
(23)俺侄儿睡着啦,你说话小点声,别叫他乱醒了。
(24)你下楼哩时候,别叫地上哩小鸟儿踩死了。
以上三例,无论是否有上下文的铺垫,“叫”字后面都带有宾语。其中,例(23)的宾语“俺侄儿”已在前文出现,但是因为不能省略,所以用第三人称代词“他”来复指。
3.谓语(VP)
“叫”字处置句的谓语后必须带有其他句法成分。首先,当谓语是对受事的某种动作性处置时,其后可以带多种类型的补语。如:
(25)你叫垃圾扔外面去。
(26)你快叫小孩打傻啦!
例(25),谓语动词后面带有处所补语“外面”和趋向补语“去”,而例(26)的谓语动词“打”后则加有程度补语“傻”和语气助词“啦”。
其次,当谓语不是典型的动作,而是受事者受到某种影响后,发生的变化或产生的结果时,谓语后面多带有状态或结果补语。如:
(27)太阳叫我哩小白鞋儿晒黄唻。
(28)空调屋里冷气叫我冻感冒啦。
(四)表示多种语法意义的“叫”字句
在上文中,我们说过,为了口语交际的简洁性,“叫”字句中的很多成分可以被省略。但有时候,为了表义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把句子复杂化。在沈丘方言中,一句话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叫”字。
一种情况是,这两个或多个“叫”字表达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如:
(29)今儿出太阳了,你叫使恁弟帮你叫处被子晒上。
(30)你别叫处衣裳挂外面,夜里叫被雨淋湿了。
(31)你叫使恁弟叫处地上哩鞋带子拾起来,别一会儿叫被狗儿拉走了。
如上所示,同一例句中的“叫”字,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是不同的。其中,例(34)的三个“叫”字,分别代表了它在沈丘方言中的三种语法意义。
另一种情况是,同时出现的两个或多个“叫”字,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同。如:
(32)我叫使你来是吃饭哩,不是叫使你玩游戏哩。
(33)你哩钱不是叫被恁孩子老婆儿花啦,是叫被你自己败光啦!
三、小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叫”字在沈丘方言中是很活跃的,它的使用频率极高,使用范围广,用法也较为灵活。可以说,沈丘方言中的特殊语法标记“叫”字,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词。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张俊雅.河南固始方言中的“叫”[J].语文教学通讯,2016(9).
关键词:沈丘方言;“叫”字句;语法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一、沈丘县的地理位置与方言
沈丘县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地处豫皖交界处,居淮河最大的支流颖水中游。沈丘东接界首,西邻项城,北部毗邻郸城,南部傍依临泉。
据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沈丘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但因比邻项城市,所以,沈丘方言又与漯项片极为相近。
二、沈丘方言中的“叫”字句
近代汉语中出现的特殊语法标记“叫”,在普通话中基本上已经被取代了。但是,在沈丘方言中,它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还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
(一)“叫”字使役句
在沈丘方言中,“叫”字做使役标记时,用于兼语句,其结构可用“主语(NP1) 叫 兼语(NP2) 谓语(VP)”来表示。对于出现在兼语结构中的各个成分,“叫”字使役句有一定的要求。
1.主语(NP1)
“叫”字做使役标记时,表示的是某人支使、命令、致使某人做某事。因此,主语多为施事,而且必须是能发出指令的人。如:
(1)你叫恁爸做饭去。
(2)我叫你关了电视,听见没!
例(1)中的主语“你”,只是一般的支使某人做某事,而例(2)的主语“我”,则以强硬的态度命令“你”马上执行“关电视”的命令。
有时候,“叫”字使役句的主语也可以是短语或句子,它们是导致后面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如:
(3)你不跟恁家里好好过日子,凈叫人家看你笑话。
2.兼语(NP2)
在“叫”字使役句中,施事主语发出的命令,必须由生命度较高的人完成。因此,兼语也是指人名词或代词。如:
(4)恁妈叫你跟她一块上地干活儿哩。
但跟主语不同的是,在某种条件下,兼语也可以是物。如:
(5)听了你哩话,咋叫我心里恁难受哩。
例(5)的兼语是“我心里”,“心”是无生物,不能发出主观感受,它只是主观感受者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这里虽然是“心”做兼语,但它的前面却带有一个能发出主观感受的“我”。因此,在沈丘方言中,当“叫”字使役句中的兼语是无生物时,它的前面要有一个指人名词或代词,与之构成领属关系。
3.谓语(VP)
在“叫”字使役句中,谓语后面一般要带有宾语或补语。如:
(6)她叫我给你带回来一本《红楼梦》。
(7)你不好好活,就是叫我难受哩。
例(6)的谓语由动词充当,其后带有宾语“《红楼梦》”。例(7)的谓语由形容词“难受”充当,其后带有语气助词“哩”。
少数情况下,谓语后面的成分可以承前省略。甚至,在口语交际中,为了简洁方面,“叫”字使役句的谓语也可以一并省略。如:
(8)他说这碗饺子凉了,非不叫我吃。
(9)俺弟才从外边儿跑步回来,要脱了褂子,俺妈非不叫。
例(8)的谓语动词“吃”后省略了宾语“这碗饺子”,而例(9)则直接把动宾短语“脱褂子”全部省去。
(二)“叫”字被动句
沈丘方言中,人们在表达被动义时,使用的也是“叫”字句,其结构同样可以用“主语(NP1) 叫 兼语(NP2) 谓语(VP)”表示。只是,“叫”字被动句,对句中各成分的要求,与使役句有很大不同。
1.主语(NP1)
“叫”字被动句前的主语是受事,不是施事,这是它与被动句的不同之处。既然主语是受事,那么,它对生命度的高低就没有要求了。如:
(10)空调上哩遥控器叫小妹儿摆弄坏啦。
(11)俺家哩小狗儿叫偷狗哩偷走唻。
(12)我夜儿个叫俺同学拉走逛街去啦。
上面三个句子的受事主语分别是,无生命的“遥控器”、有生物“小狗儿”、生命度较高的人“我”。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受事主语往往可以省略。如:
(13)今年哩庄稼原先长哩可好,结果都叫七月里一场恶风暴雨弄歪唻。
2.兼语(NP2)
“叫”字被动句中的兼语不能被省略,也就是说,谓语前必须出现一个发出这一动作行为的施事或凭借工具。
当“叫”字后面的兼语是有生名词时,它充当的是施事。当兼语是无生名词时,它既可以是发出后面动作行为的施事,也可以是凭借的工具等。如:
(14)夜兒个剩下哩蛋糕没了,不知道叫谁吃了。
(15)外边儿绳上哩衣裳都叫大风刮跑啦!
(16)我哩手叫刀割个口子。
前面两例的兼语分别是,指人代词“谁”和无生名词“大风”,它们都是施事。例(16)的兼语“刀”,不是发出“割”这一动作的施事,而是凭借的工具,因为它是不能主动割伤人的。
3.谓语(VP)
跟“叫”字使役义句不同,被动句中的谓语多是及物性动词,而且后面必须带有宾语或者补语。如:
(17)俺家哩腊梅花儿树叫人家刨走一棵。
(18)菜地哩菜叫人家偷唻。
例(17)的谓语动词“刨”后带有宾语“一棵”,而例(18)的“唻”字,则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了”。
很多时候,“叫”字被动句中的谓语是连动结构,表示一套连贯的动作。如:
(19)碗里剩菜叫她端起来倒狗盆儿里喂狗唻。
例(19)的谓语是由“端起来”“倒”“喂”三个动词组成,这虽然有悖于口语的简洁性原则,却使句意的表达更加丰富、准确、生动。 (三)“叫”字处置句
沈丘方言的处置句,也用“叫”字做语法标记,其结构可用“主语(NP1) 叫 宾语(NP2) 谓语(VP)”来表示。
1.主语(NP1)
处置句表示的是对某一事物的处置,而能做出这种处置的往往是人。因此,“叫”字处置句的主语,一般来说是有生命的人或物,它们是发出后面动作行为的施事。有时候,主语也可以是无生物,但它们不是施事。如:
(20)她叫我哩笔弄找不着啦。
(21)那个小花狗儿叫我哩鞋衔走一只。
(22)针叫我哩手扎一下子
例(21)的主語是“小花狗儿”,它是发出“衔走”这一动作的施事。例(22)中的主语是无生物“针”,但在这里充当的角色是工具。
2.宾语(NP2)
处置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处置标记将宾语提前,从而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所以,为了突出这种目的性和处置,“叫”字处置句中的宾语必须出现。而且,因为宾语位置是被处置的对象,所以对生命度的高低没有限制。如:
(23)俺侄儿睡着啦,你说话小点声,别叫他乱醒了。
(24)你下楼哩时候,别叫地上哩小鸟儿踩死了。
以上三例,无论是否有上下文的铺垫,“叫”字后面都带有宾语。其中,例(23)的宾语“俺侄儿”已在前文出现,但是因为不能省略,所以用第三人称代词“他”来复指。
3.谓语(VP)
“叫”字处置句的谓语后必须带有其他句法成分。首先,当谓语是对受事的某种动作性处置时,其后可以带多种类型的补语。如:
(25)你叫垃圾扔外面去。
(26)你快叫小孩打傻啦!
例(25),谓语动词后面带有处所补语“外面”和趋向补语“去”,而例(26)的谓语动词“打”后则加有程度补语“傻”和语气助词“啦”。
其次,当谓语不是典型的动作,而是受事者受到某种影响后,发生的变化或产生的结果时,谓语后面多带有状态或结果补语。如:
(27)太阳叫我哩小白鞋儿晒黄唻。
(28)空调屋里冷气叫我冻感冒啦。
(四)表示多种语法意义的“叫”字句
在上文中,我们说过,为了口语交际的简洁性,“叫”字句中的很多成分可以被省略。但有时候,为了表义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把句子复杂化。在沈丘方言中,一句话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叫”字。
一种情况是,这两个或多个“叫”字表达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如:
(29)今儿出太阳了,你叫使恁弟帮你叫处被子晒上。
(30)你别叫处衣裳挂外面,夜里叫被雨淋湿了。
(31)你叫使恁弟叫处地上哩鞋带子拾起来,别一会儿叫被狗儿拉走了。
如上所示,同一例句中的“叫”字,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是不同的。其中,例(34)的三个“叫”字,分别代表了它在沈丘方言中的三种语法意义。
另一种情况是,同时出现的两个或多个“叫”字,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同。如:
(32)我叫使你来是吃饭哩,不是叫使你玩游戏哩。
(33)你哩钱不是叫被恁孩子老婆儿花啦,是叫被你自己败光啦!
三、小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叫”字在沈丘方言中是很活跃的,它的使用频率极高,使用范围广,用法也较为灵活。可以说,沈丘方言中的特殊语法标记“叫”字,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词。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张俊雅.河南固始方言中的“叫”[J].语文教学通讯,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