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和年级组织学生会议经常会遭到学生的冷落,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他们经常会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出席会议,师生之间常常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那么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加会议呢?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会议的积极性,提高会议的质量?
关键词:学生会;冷落;形式;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91-1
紧张而又忙碌的第三次市统测已经结束,距离高考的日子也已不足半百。按照惯例,年级组准备召开一次考试分析会及高考动员大会,时间确定在晚自习的一二节课。晚饭后,我通知了班上的学生,并且督促他们到楼下整队参加。大家都在往外走,只有一个女孩没有动,我知道她又有想法了。果然,她和我说,“我不想去参加。”我问:“为什么啊?”“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去。”我心里有点不愉快了,心想没有理由,不是在找茬嘛。“没有理由,那就下去开会。”“我不想去。”这时我有些不耐烦了,“赶紧下去,”话还没有说完,体育班委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老师,快去看看,少很多人。”我更加恼火了,一面对体育班委说,“你先下去,告诉他们,我马上会去点名。”一面又转向身边的那位女生,这时她也意识到我变恼了,悻悻地向楼下走去,随后我也走下楼。迎面遇到两个逃会的学生正要返回,看见我,转身跑回会厅。这时的我真得变恼了,怒气冲冲的走向会议室,并且开始点名。果然少了一些学生,他们离开了教室,但却没有出席会议,不知道又去那里悠闲去了。
为什么年级组精心组织的分析会议却遭到了学生的“冷落”呢?为什么不愿参加会议的学生这么多呢?为了摸清这个问题,我找了一些学生座谈,并且在年级里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高三年级文化部的380位学生及部分班主任。通过座谈和调查,我发现了学生会议存在的一些倾向和问题,其中许多是需要引起注意并能够克服或避免的。
问题一:创意“简单化”,会议“形式化”。年级组召开的学生会议,多数没有经过认真的策划,为会议准备材料的时间不足,有些直到开会前才匆忙准备,材料质量不高。另外,会议召开的原始动力,大多出于年级组的职责要求,形式化,模式化较严重。有些年级每次开会如出一辙,基本是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年级领导总结。
问题二:主题 “空泛化”, 中心“模糊化”。 绝大多数会议的主题模糊,覆盖面过于宽泛,会议没有中心,漫无边际,东拉西扯。部分领导和教师出席学生会议,不做准备,或准备不充分,想讲什么讲什么,有时甚至严重偏离主题。学生甚至在参加完会议后,没有收获,这样他们普遍认为会议没有什么意义,反而耽误了学习的时间,所以不愿参加。
问题三:发言“随意化”,意见“表面化”。学生会议中优生发言多,中档生和学困生发言少。有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领导的发言时间太长,会上东拉西扯,细枝末节类东西罗列一大堆,官话、套话连篇,让人感觉枯燥乏味。领导和教师在发言时,为了鼓励学生,他们往往肯定成绩的多,直言不讳指出问题的少,即使讲“问题与不足”也是蜻蜓点水,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提“意见和建议”时号召性话语多,具体可操作性措施和办法少。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会议的积极性,提高会议的质量,我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精心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会议由于会前没有经过精心酝酿,充分准备,导致在会上扯来扯去,找不到主题,无法形成共识,最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不开没有准备的会应当成为一条基本准则,除了要先把各种材料、数据准备好,还要精心选人,召开什么样的会,要求什么样的人参加,什么样的人发言,一定要仔细考虑,心中有数。
2.要目的明确,抓住中心。召开会议想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决不能含含糊糊,使人摸不着头脑。会议的其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不能搞与议题无关的活动。一次会议只能有一个中心,切忌毫无计划,形成多个中心,造成凌乱无序的状态。任何人都不能作离题的发言,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
3.要言简意赅,开短会。在召开学生会议时,一定要言之有物,简明扼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废话、空话、套话更要严格禁止。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能限定时间,发言时尽量不重复别人讲过的话。需要有关领导到会讲话或作报告时,最好先和领导做好沟通,领导发言时间也不要太长,会上不要东拉西扯,不要官话、套话连篇,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心生厌烦。
4.要改善会场秩序,提高会议质量。有時会场内一些学生说话声此起彼伏,一些学生看书读报,有的学生出出进进,有的学生一去不归,严重影响会议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维持好会场的秩序,把少数的会开好了,就可避免开更多无谓无效的会。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会议的质量,减少“不切实际,空发议论”等现象发生,坚持实事求是,既要报“喜”更要报“忧”。
总之,在学校召开学生会议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们一定要在提高会议的质量上做文章,开出精品会议,开出受学生欢迎的会议。会议结束后,教师最好能针对会议效果进行调查和跟踪分析,全面总结办会的经验教训,以积累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后开好同类型会议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生会;冷落;形式;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91-1
紧张而又忙碌的第三次市统测已经结束,距离高考的日子也已不足半百。按照惯例,年级组准备召开一次考试分析会及高考动员大会,时间确定在晚自习的一二节课。晚饭后,我通知了班上的学生,并且督促他们到楼下整队参加。大家都在往外走,只有一个女孩没有动,我知道她又有想法了。果然,她和我说,“我不想去参加。”我问:“为什么啊?”“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去。”我心里有点不愉快了,心想没有理由,不是在找茬嘛。“没有理由,那就下去开会。”“我不想去。”这时我有些不耐烦了,“赶紧下去,”话还没有说完,体育班委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老师,快去看看,少很多人。”我更加恼火了,一面对体育班委说,“你先下去,告诉他们,我马上会去点名。”一面又转向身边的那位女生,这时她也意识到我变恼了,悻悻地向楼下走去,随后我也走下楼。迎面遇到两个逃会的学生正要返回,看见我,转身跑回会厅。这时的我真得变恼了,怒气冲冲的走向会议室,并且开始点名。果然少了一些学生,他们离开了教室,但却没有出席会议,不知道又去那里悠闲去了。
为什么年级组精心组织的分析会议却遭到了学生的“冷落”呢?为什么不愿参加会议的学生这么多呢?为了摸清这个问题,我找了一些学生座谈,并且在年级里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高三年级文化部的380位学生及部分班主任。通过座谈和调查,我发现了学生会议存在的一些倾向和问题,其中许多是需要引起注意并能够克服或避免的。
问题一:创意“简单化”,会议“形式化”。年级组召开的学生会议,多数没有经过认真的策划,为会议准备材料的时间不足,有些直到开会前才匆忙准备,材料质量不高。另外,会议召开的原始动力,大多出于年级组的职责要求,形式化,模式化较严重。有些年级每次开会如出一辙,基本是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年级领导总结。
问题二:主题 “空泛化”, 中心“模糊化”。 绝大多数会议的主题模糊,覆盖面过于宽泛,会议没有中心,漫无边际,东拉西扯。部分领导和教师出席学生会议,不做准备,或准备不充分,想讲什么讲什么,有时甚至严重偏离主题。学生甚至在参加完会议后,没有收获,这样他们普遍认为会议没有什么意义,反而耽误了学习的时间,所以不愿参加。
问题三:发言“随意化”,意见“表面化”。学生会议中优生发言多,中档生和学困生发言少。有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领导的发言时间太长,会上东拉西扯,细枝末节类东西罗列一大堆,官话、套话连篇,让人感觉枯燥乏味。领导和教师在发言时,为了鼓励学生,他们往往肯定成绩的多,直言不讳指出问题的少,即使讲“问题与不足”也是蜻蜓点水,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提“意见和建议”时号召性话语多,具体可操作性措施和办法少。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会议的积极性,提高会议的质量,我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精心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会议由于会前没有经过精心酝酿,充分准备,导致在会上扯来扯去,找不到主题,无法形成共识,最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不开没有准备的会应当成为一条基本准则,除了要先把各种材料、数据准备好,还要精心选人,召开什么样的会,要求什么样的人参加,什么样的人发言,一定要仔细考虑,心中有数。
2.要目的明确,抓住中心。召开会议想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决不能含含糊糊,使人摸不着头脑。会议的其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不能搞与议题无关的活动。一次会议只能有一个中心,切忌毫无计划,形成多个中心,造成凌乱无序的状态。任何人都不能作离题的发言,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
3.要言简意赅,开短会。在召开学生会议时,一定要言之有物,简明扼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废话、空话、套话更要严格禁止。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能限定时间,发言时尽量不重复别人讲过的话。需要有关领导到会讲话或作报告时,最好先和领导做好沟通,领导发言时间也不要太长,会上不要东拉西扯,不要官话、套话连篇,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心生厌烦。
4.要改善会场秩序,提高会议质量。有時会场内一些学生说话声此起彼伏,一些学生看书读报,有的学生出出进进,有的学生一去不归,严重影响会议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维持好会场的秩序,把少数的会开好了,就可避免开更多无谓无效的会。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会议的质量,减少“不切实际,空发议论”等现象发生,坚持实事求是,既要报“喜”更要报“忧”。
总之,在学校召开学生会议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作为会议的组织者,我们一定要在提高会议的质量上做文章,开出精品会议,开出受学生欢迎的会议。会议结束后,教师最好能针对会议效果进行调查和跟踪分析,全面总结办会的经验教训,以积累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后开好同类型会议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