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初一学生张晓(化名)“行为古怪、不合群”,常遭受其他同学嘲笑,也容易被同学挑衅的语言激惹,和别人打架,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相处。与张晓简单的对话后,我发现他表达不是很流畅,说话重复,语调生硬,肢体动作不协调,与这个年纪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太相符。经过医院心理科诊断,张晓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其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
  1.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2.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3.呆板、单调的语言;
  4.非语言交流贫乏;
  5.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6.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医生建议张晓先通过药物控制其情绪、攻击性行为等伴随症状,更重要的是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宣泄不良情绪,增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提高社会互动技能。我与张晓妈妈商量后决定定期与张晓进行在校心理辅导,并协商确定了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宣泄情绪,帮助他将内心积压的愤怒、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一个支持、理解和安全的环境中得以自然地表露。
  长期目标:提高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掌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减少人际冲突,提升适应家庭和学校的生活能力。
  二、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辅导——情绪宣泄阶段。
  通过心理辅导室里搭建沙盘游戏,张晓显示出内心冲突和攻击性行为。
  张晓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小时候常被同伴孤立、欺负;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后让他有了力量感,在人际交往受挫的时候会选择暴力解决问题,难以发展友谊,因而整个城堡中只有他一人。
  张晓在沙盘游戏中的自我形象——骑士,在这里是力量强大的象征,即展现了张晓渴望自己变得强大能够保护自己不再被欺负的一面,又反映出内心深处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
  通过沙盘我们建立了良好咨访关系,找出他潜意识中的恐惧、焦虑,缓解紧张和愤怒。当张晓把内心冲突呈现在沙盘中时,不仅自身消极情绪得到呈现与缓解,还可以帮助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意图。
  第二阶段——认知转变阶段。
  几次沙盘游戏辅导后,他很愿意主动找我聊天,分享一些与在学校和家里发生的事情。这一阶段我通过理性情绪疗法来帮助张晓转变非理性的信念和想法,减少其情绪困扰和攻击行为。
  通过辅导,我了解到张晓的攻击行为与他阅读有暴力情节的小说有很大关系,通过阅读模仿习得,在现实中去尝试,成为他现阶段处理同学之间矛盾和情绪宣泄的主要方式。
  本阶段辅导帮助他明确这些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同时转变其不合理信念——用拳头是不能赢得友谊,让他人信服的。
  第三階段——行为转变的阶段。
  我:你有时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对吗?
  晓:恩。
  我: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通过打架来解决?
  晓:恩。
  我:问题解决了吗?
  晓:没。
  我:老师教你一种办法,当下次与同学产生冲突,你怒火难耐的时候,请做深呼吸(带领他一起进行呼吸训练)。
  三、辅导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门诊治疗和在校心理辅导,张晓的情绪状态有明显好转,冲动,发怒和攻击行为有所减少,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张晓妈妈说:“有什么想法会主动跟我们交流,没之前那么无理取闹了。”班主任老师也反应:“与同学关系融洽了一些,也经常主动找老师交流。”
  四、案例反思
   阿斯伯格个案在初中并不多见,在张晓的个案中,自伤和攻击行为都存在,在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行为缺乏自控力,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转介至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
  心理辅导老师无条件的包容、理解与接纳给他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持,让他在人际交往中积压内心的负面情绪能有宣泄的通道。在此基础上促进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班级友善包容的氛围会很大程度影响到阿斯伯格孩子的身心稳定状态。在张晓的个案中,除了定期给他进行个体辅导外,我会对他所在班级的同学进行团体辅导,帮助同学们了解阿斯伯格综合症,希望大家给张晓更多理解和包容,建立一个温暖友善的班级氛围,给张晓更多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特级教师陈洪义认为:“情思型课堂,又叫情思交融的课堂。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历史,并在历史感悟中引发与进行历史真象与历史问题的探究的一种课型。”情思历史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在历史发展中体会历史,在研读史料基础上全面理解历史,进而形成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所以,情思历史教学是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思维的一种有益尝试。   《宋明理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知识的客观性为基础,停留在知识本位,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新课标雷厉风行,一改传统,强调人本主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侧重个体通过参与体验的方式进入语言的意义世界,注重以个体的审美体验为基础展开有效对话,通过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来彰显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没有审美体验介入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因此,在审美体验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当下不可或缺的论题。  一、让教师成为审美体验阅读教学
合理优化的编排学生座位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考虑到学生身高和视力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科学编排学生座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才是关键。班级在学生的心中就是家,因此,对于学生的座位编排不可忽视。   一、优困搭配法   班级里总有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困难的学生,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能放弃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因此优困搭配法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进步的好方法。即将品学兼优的学生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校基层档案移交工作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学校档案员迫切需要掌握档案移交工作的规范做法和实操要求。近年来,我校在档案移交工作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提高学校对档案移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领导和档案室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工作,明确档案的接收与移交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文件材料,
校本教研怎样才能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怎样才能重实际、讲实效,使校本教研实用而科学化?我校作了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一、制定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依据发展现状,制定了“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意见”。意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强化理论支撑,创新研修形式,提高教研实效为重点,以三级教研网络为载体,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积极探索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识字教学一直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繁体字的相关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繁体字,揭示汉字本身的文化意蕴和价值。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笔画、部件而不重形义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中低学段的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大多没有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摒弃了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而灵活、巧妙的构造令人拍手叫绝,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增添色彩,更具研究和欣赏价值。构造法是一种极其富有技巧性和创造性的解题方法,体现了数学中发现、类比、化归的思想,渗透着猜想、探索、特殊化等重要的数学方法。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运用构造法解数学题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和解题能力。下面通过几个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记叙文作文指导在中年级得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完整详细的,高年级的指导重点则放在引导学生如何把事情的细节写具体、写生动。这样,作文才能显得有血有肉,有枝有叶,真情实感,感动读者。同时也达到课标中对高年级习作提出的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一、唤发细节意识,于细节身临其境  (一)“喷嚏”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关于“课程内容”的阐述,最大的亮点在于修改、充实了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曹培英在《十个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中提到他的观点:从核心词到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必须体现学科本质,必须具有一般意义,必须承载不可替代的学科育人价值。  小学生的理性思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它与英语教学巧妙地结合,在梳理知识、整理笔记、加强记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教学过程具有了系统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英语词汇量的增加、语法的深入、文章难度的增大使得学生对学英语感到枯燥,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