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组块”理论,重组二次函数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次函数内容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之难点。因为它抽象,要求综合能力强,学生要驾驭好必然有难度。应用“信息组块”理论,对教材进行重组后再教学,能够协助学生抽象函数本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关键词】信息组块;函数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的内容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板块,其所包含的性质与数学思想多,方法灵活,生活应用广,综合性强。同时,它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尤其二次函数知识,掌握好它的图象和性質,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前提保证。借助“信息组块”理论对所学知识进一步优化再应用,可以更好地教好学好函数,做好初高中衔接。
  一、问题提出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为例,正常按照课本的编排,是以下顺序讲解: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y=ax2 k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y=a(x-h)2 k的图象和性质,通常讲完一个内容再讲下一个新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分析是如何由上一个解析式经过怎样的变换所得,这个教学过程合乎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过程特征: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多次教学下来,笔者发现,学生每单独学到一个二次函数的形式时都表现得掌握很好的样子,做题快而准。几节课下来,到最后综合运用时,一个简单的提问:请说出抛物线y=2x2-1的顶点坐标,有很多学生无回应或回答错误,继而其它性质如增减性的讨论也没办法进行。
  经过反复观察了解后,笔者发现:学生是把以上几个函数都看作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没有看到它们本质就是一个,前面三种只是最后一种的特殊形式。在后面教学时,教师再跟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学生寻找出三者之间的联系,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站在认知心理中的信息加工理论角度而言,学习是输入与输出的完整过程,学生先在输入过程中,按照函数表达式的难易程度层层深入,分别获得y=ax2、y=a(x-h)2 k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这几个前后紧密衔接的内容分了几个课时完成教学,就会孤立地看待问题,虽有储存信息,但在学习的输出过程中,不能有效提取信息,故此出现上述局面。为改变这种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笔者借助“信息组块”理论,对其进行教学设计的重构,做了以下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信息组块”理论简介
  组块(chunking)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iller提出。在认知心理学中,“组块”可以看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多个零散的信息重新组织或浓缩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并将其储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大脑所储存的这些信息块会随着新知识的增多不断进行新旧更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勒(Miller)提出组块概念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讨论短时的记忆容量,事实上,有研究显示,将组块理论运用到大师记忆训练、言语习得、学习数学与物理学科等方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于组块的理论认为,大多数课程的组织方式存在着一些被忽略的关键元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挖掘出这些元素,合理地组织教学顺序。为此,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一系列的自然成分,然后将这些自然成分以一种最佳序列呈现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习得知觉组块。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组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其中以江苏省教育界教师薛法根为代表,他在“十五”专项课题研究中,首先建议将“组块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其后,组块教学在语文、英语等学科中词块教学、阅读教学方面得到应用推广。笔者认为,组块教学的思想不应限于文科,如果将其运用到理科教学,相信其指导意义也会跟文科一样。
  三、问题解决
  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即刻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循序发展的普通规律是:从表面感知,到逐步理解,再深入辨认,从而达到会通领会,教师应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运用类比转移的方式习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基于以上考虑,从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方面,作以下重构:
  (一)课时安排:可分三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二次函数y=a(x-h)2 k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课时:二次函数y=ax2 k、_______
其他文献
【摘要】听力学习是高中生在学好英语道路上必须踏出的坚实脚步。听力不仅以较高的分数比左右着学生的高考对理想大学的报考,也以实际沟通标准影响着部分学生与外国学生、教师交流的无障碍性,在高中学好英语听力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元认知策略是帮助学生以计划、监控和反思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高效行动策略。本文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英语的优化路径,以期对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创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纲要具体指出了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不断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
【摘要】以课本“快乐读书吧”为载体,在教学中通过单元主题的课文延伸阅读整本书的课堂教学探讨,是提高高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几种课型,真正落实“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
政治性是思政课程的本质属性,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思维、教师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处理好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的关系,仍坚持知识本位、应试型教学,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二是忽视教学情境设置和学生的
【摘要】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进行文化传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河源地区的传统音乐为例,主要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如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发展,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小学音乐教学;河源地区传统音乐;传承  河源地区位于东江上游,是我国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区之一
在《四季绘本》这套书里,日本绘本大师五味太郎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四季中的儿童、四季中的游戏,以及孩子们源于内心深处的对四季的感受。故事里,五味太郎不是让孩子们去指认春夏秋冬的具体事物,而是让他们通过阅读和想象,调动感官来感受春天暖风徐徐、夏天万物迅速生长、秋天五彩缤纷、冬天大雪覆盖的特点。朗朗上口而又充满韵律的各类词贯穿整套图书,给孩子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四季,让孩子们对每个季节的来临都充满期待和幸福的
【摘要】为解决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困难问题,本文主要对于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实施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工作的关键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也探讨小学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具体方式,以期能够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课程教育为终身教育机制当中极为关键的构成成分,对学生终身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关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写话的启蒙和准备阶段,写话能力的训练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写话训练的效果。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绘本阅读为突破口,借以提升低年级写话训练的成效。  【关键词】绘本;情景;写话  小学低年级是写话的启蒙和准备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依据它的要求,教师应
【摘要】兴趣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欲望,信心的培养有助于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成长,学生们在建立自信下能够提升学习的成绩。通过要多鼓励、多欣赏后进生;多点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结合多媒体和采用小组竞赛等方法提升学生自信心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提高初三语文后进生的成绩提供更多保障。  【关键词】中学语文;后进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作为一个比
【摘要】和谐的班级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是民主、公正、团结、友爱的体现,和谐意味着平等、信任和理解。本文通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公平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辅优转差”工作、努力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来构建和谐的班级,形成民主公平、团结友爱、朝气蓬勃、活力十足的班集体。  【关键词】构建;和谐;班级  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意味着民主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