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重视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本真追求。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如何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一直是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帮助学困生学好数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因而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十分重要,也是我们应对数学学困生问题的一条积极的教学策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1.外部动机激发。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给予有效的外部奖赏,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教材,让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教学生动、有趣。
2.内部动机激发。内部学习动机是持久而关键的。激发学困生逐步改变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上课时,估计数学学困生能解决的题目,让他们来回答、板演,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到甜头,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变厌学为想学。
二、与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要主动奉献一份爱心、关心、耐心和贴心,主动走近数学学困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热忱地去发现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课堂上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光,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期望,教师看到他们的优点就诚挚而恰如其分地表揚,在表扬、扶持和鼓励中把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心逐渐调动起来,在荣誉感与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奋进的动力。
在学习上,针对具体困难给予辅导、解疑,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鼓励他们努力寻找正确答案。改作业时力求面批面改,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对他们多说鼓励的话,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采用分层和个别指导的措施进行转化
分层指导,是促进数学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措施。转化数学学困生也必须向40分钟要质量,但一节课不可能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个别学困生上,故要同步教学,分层指导,适当照顾。就是说让数学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课堂学习,但要求不同,评价各异,适当多给机会参与回答、练习。
对于学困生,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他们“教”重于“学”,要降低教学要求,只要求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在课堂提问时适当多给他们机会,课堂巡视关注他们,发现做得正确的就让他们板演,让其表现自我。
个别辅导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手段。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信心。课堂上多留一点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让他们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失败与成功,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后及时帮助他们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等重新梳理一次,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讲解时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多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注意他们的进步处和闪光点,视他们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及时的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精心设计恰当的作业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一般都不会自觉完成作业,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精心设计作业”中的“精心设计”指的是对作业的“难度”和“量”的控制。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应以课本为主,每堂课能够做好基础练习就够了,要降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为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在作业中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同时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要给予表扬。
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开展“伙伴互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营造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提醒他们向优等生请教,寻求帮助。同时安排他们“师徒结对”,当学困生听不明白时,“助学伙伴”要及时讲解,练习时“助学伙伴”要负责检查并及时纠正,使数学学困生得到伙伴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温暖与感激,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并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转化数学学困生。我们要对每个学困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帮助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乐学”,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关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本真追求。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因而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十分重要,也是我们应对数学学困生问题的一条积极的教学策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1.外部动机激发。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给予有效的外部奖赏,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教材,让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教学生动、有趣。
2.内部动机激发。内部学习动机是持久而关键的。激发学困生逐步改变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上课时,估计数学学困生能解决的题目,让他们来回答、板演,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到甜头,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变厌学为想学。
二、与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要主动奉献一份爱心、关心、耐心和贴心,主动走近数学学困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热忱地去发现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课堂上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光,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期望,教师看到他们的优点就诚挚而恰如其分地表揚,在表扬、扶持和鼓励中把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心逐渐调动起来,在荣誉感与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奋进的动力。
在学习上,针对具体困难给予辅导、解疑,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鼓励他们努力寻找正确答案。改作业时力求面批面改,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对他们多说鼓励的话,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采用分层和个别指导的措施进行转化
分层指导,是促进数学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措施。转化数学学困生也必须向40分钟要质量,但一节课不可能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个别学困生上,故要同步教学,分层指导,适当照顾。就是说让数学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课堂学习,但要求不同,评价各异,适当多给机会参与回答、练习。
对于学困生,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他们“教”重于“学”,要降低教学要求,只要求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在课堂提问时适当多给他们机会,课堂巡视关注他们,发现做得正确的就让他们板演,让其表现自我。
个别辅导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手段。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信心。课堂上多留一点时间让他们自我消化,让他们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体验失败与成功,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后及时帮助他们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等重新梳理一次,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讲解时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多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注意他们的进步处和闪光点,视他们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及时的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精心设计恰当的作业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一般都不会自觉完成作业,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精心设计作业”中的“精心设计”指的是对作业的“难度”和“量”的控制。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应以课本为主,每堂课能够做好基础练习就够了,要降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为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在作业中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同时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要给予表扬。
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开展“伙伴互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营造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提醒他们向优等生请教,寻求帮助。同时安排他们“师徒结对”,当学困生听不明白时,“助学伙伴”要及时讲解,练习时“助学伙伴”要负责检查并及时纠正,使数学学困生得到伙伴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温暖与感激,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并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集体中获得力量,走向成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转化数学学困生。我们要对每个学困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帮助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乐学”,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关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本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