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用钱堆出来的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805565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败光200万元,22岁弃学,吃饭要人喂。此新闻一出,迅速霸占微博热搜,微博下的相关评论两万余条,网友们的主要观点分三种:
  一是批评晨宇,认为他22岁了,却没有生活、学习能力,花钱大手大脚,成为父母和社会的负担。
  二是批评父母和老人,认为是亲人的溺爱导致了晨宇的不上进。
  三就有点跑题了,此类网友关注的是晨宇两年花掉200万,认为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条件优越。
  而我的感受是,晨宇活脱脱一个缺乏自立,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巨婴”,加上“留学两年败光200万”的情节,更坐实了他的败家形象。
  22岁的小伙子,毫无疑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成年人,现在却混得生活几近不能自理,真的挺“悲剧”。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可以肯定,晨宇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糟糕。即使父母再有钱,也无法挽救他的悲剧命运。
  讲述儿子的成长经历时,刘女士无奈哭泣,她是为自己育儿失败而伤心、后悔。按照她的说法,儿子小时候,她就发现其性格孤僻,但“未引起警醒”;儿子在国外留学不顺到了抑郁程度,她才发现“儿子并不适合留学”。由此可见,她对儿子的教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顺从儿子,无限满足其需求。然而,縱容不是教育,无条件地给予和满足,恰恰将儿子引向了一条非正常的成长之路。她没有对儿子进行正确评估就将其送往国外,也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先有糊涂家长,后有“巨婴”子女。这些家长往往以为花了高昂的学费就可以买到最好的教育,结出最大最甜的果实。其实,非也。好的教育不是钱堆出来的,好的教育需要陪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的引导。
  两年败光200万,可能是个案,但以为教育即花钱的父母却很多。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都是这样,以为自己花了大价钱,别人就可以帮自己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然而“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儿女如同农夫种田,不是撒了种子,就可以望天收的。春天播种后,要想在秋天有个好收成,就需要浇水、除草、施肥,只想图省事,一劳永逸,那庄稼是种不好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错都推到父母身上。就晨宇这个事来说,我认为晨宇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他感情淡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也是其成为“巨婴”的自身因素。
  不管怎样,教育是长跑,投资孩子要理性,“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尊非常重要,而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4种不当言行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相处时应当避免。  1.怒吼以及打孩子  生活中,一些父母总是试图通过大发脾气让孩子就范。尽管吼叫或打罵让孩子停止了不当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遇到难题时,更会显得自卑与无助。  2.揪着孩子过去的错误不
2019年题目   第一组:门窗,万一,后悔,灭火器,糊弄,警觉,所谓,害人害己   第二组:分类,共享,蓝天,救世主,能源,后代,约束,同舟共济   第三组:智慧,脚步,默默,母亲节,憧憬,奉献,视频,如数家珍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联词作文”字样。电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父母包办代替的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父母占57.6%,已婚未育的占23.9%,未婚未育的占18.2%。00后占1.6%,90后占23.8%,80后占52.0%,70后占15.2%,60后占6.3%。  调查中,81.5%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其中18.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认为不太多和不多的受访
他好学上进,渴望成为更优秀的人,但烦恼也由此而来——  困扰——   他一次次被鼓舞、被点燃,可一次次被打击、被刁难  小何是个好学的高二男生,他渴望成为更优秀的人,并为此付出了努力,但烦恼也由此而来。他看了一本学写作的书,痛下决心学写作,可写了两篇小作文后,再也不写了;看到别人拥有六块腹肌,他非常羡慕并买了健身卡,可坚持不到两个月,再也不去了……他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怪圈——一次次被鼓舞、被点燃,
2007年10月18日,株洲本地媒体《株洲晚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凡年龄在26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均可报名参加“株洲市公开选拔优秀女干部”的竞选活动,报名对象不分城乡,也不受职业限制。参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仪表、气质、思维、表达、才艺(舞蹈、声乐、器乐、相声、小品、书法、绘画、制作等)、知识面 (时事政治、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参
女儿高考前几个月,晓梅主动申请减少工作量,多留在家里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女儿复习应考阶段,她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努力复习,家里其他事都不用你操心,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晓梅特别关心女儿的学习情况,时刻关注着女儿的情绪,一看女儿脸色不对,就知道女儿模拟考试可能发挥得不好,忍不住就会一顿唠叨:“跟你说了,让你只管学习,不要管别的,上次回老家你非要去,浪费时间了不是?有那个时间你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学生体质状态和体育爱好的调查。受访者中,00后占1.4%,90后占27.1%,80后占53.4%,70后占13.5%,60后占3.9%。  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表示对当下中学生整体体质不乐观。具体来说,12.0%的受访者直言很不乐观,40.1%的受访者感觉不太乐观,32.4%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仅有15.5%的受访者
孩子内向,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请看这位民工爸爸的做法——  留守在重庆老家的儿子性格内向不愿与父母交流,这让在长沙务工的赵久奎急上心头。一次与儿子通话,儿子说他很像动画片中的“光头强”,他便扮成“光头强”的形象开直播、拍视频,借此打开了与儿子交流的大门……   找到兴趣点—— 留守儿子不愿与人交流,老爸扮“光头强”逗儿子开心  2016年5月的一天,在湖南长沙一家工地打工的赵久奎拨通重庆老家
问:我上初三,学习成绩尚可。最近,我的思想有点波动——我不想升高中了,想和班里的一个同学一起出去打工。妈妈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去,说我人聪明,不读书太可惜了。可我觉得上学太累太苦,想早点赚钱,早点迎来美好的生活。这样不好吗?  金燕   答:有位支教老师对我说,山里的孩子上学都是寄宿,每月回家一次。每次返校的第一周,他们都学得特别努力。为什么?因为每次回家看到家里破败的样子,他们深知不读书,等待他们
我是在替天行道  今年14岁的小涛是一名初二男生,因为不满老师公布考试成绩排名,多次擅自擦掉教室黑板上的成绩排行榜,并扬言要向教育局举报,被老师怀疑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要求家长带他看心理医生。这天,小涛在妈妈潘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我那是替天行道!”说到擅自擦掉成绩排行榜,小涛激动地说:“教育局早就不允许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了,为什么老师要顶风作案?这是对我们学生的不尊重!”  潘女士在一旁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