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奋斗的年纪偷懒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上初三,学习成绩尚可。最近,我的思想有点波动——我不想升高中了,想和班里的一个同学一起出去打工。妈妈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去,说我人聪明,不读书太可惜了。可我觉得上学太累太苦,想早点赚钱,早点迎来美好的生活。这样不好吗?
  金燕
  答:有位支教老师对我说,山里的孩子上学都是寄宿,每月回家一次。每次返校的第一周,他们都学得特别努力。为什么?因为每次回家看到家里破败的样子,他们深知不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生活。就是说,贫穷、苦难逼着他们向前跑,一步也不敢停。而你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还没有机会看到世间的真相,还没有品尝真正的苦涩,也还不知道读书和不读书,成年后其实过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堂弟初中二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理由是:感觉学不会,上学没意思。游荡大半年后,家人安排他去了一所中专学校,学习临床医学。今年见面,得知他竟然在复习准备参加高考。我问他为什么想通了要考大学。他说,去年他在县医院实习,科室医生全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护士的学历都比他高。面对别人高超的技术和扎实的基础,他自惭形秽,感觉如果不继续深造,以后在社会上根本无法立足。
  我慶幸堂弟觉悟得还不算晚,还有机会拼一把,去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要知道,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很多人做出错误的选择后,想回头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以为早点赚钱,就会早点迎来美好的生活。这其实是非常幼稚的想法。钱,什么时候都能赚;而学,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上。你上完学再赚钱,钱反而好赚;而你嫌赚钱辛苦,想回头上学,很可能已经无学可上。
  学习苦,打工也苦。比较起来,学习的苦是一阵子,打工的苦倒是一辈子——打工的苦会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日复一日,得过且过,最终你会习以为常,于是一辈子就这样了。而读书的苦,若干年后回头看,未尝不是财富。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化作你做事的底气、格局,终将累积成你向上攀登的阶梯,终将支撑你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等你站在高处,自然会感激曾经的付出。
  主持人蔡康永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碰到什么。如果以后有一天,你遇到了美好,你是希望伸手就能抓住,还是耸耸肩、摊摊手地表示遗憾?
  如果你不想与美好擦肩而过,就请在应该奋斗的年纪好好奋斗,别胆怯,更别偷懒。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问:我的经济条件不好,对女儿却做到了富养,吃的穿的,样样紧着她。但即便如此,她仍然不满意。特别是上初中后,她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总嫌我给她买的东西拿不出手,这让我暗暗担心。您说,我会不会养了一个“白眼狼”?  答: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穷人的孩子里,有懂事的,也有很多不懂事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区别呢?看到下面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  某高中生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
多数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一所好大学,让他在里面待几年,出来就是人才了。成为人才就这么简单吗?曾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担任过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先生告诉你——  华罗庚只是初中毕业,可后来成为世界级数学大师。而师从他的学生不下百人,其中获得世界公认的杰出数学家,不过五六人  笔者: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近60年,与大学生打交道半辈子。据您观察,最后能成为人才的年轻人比别人强在哪里,是高学历、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尊非常重要,而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4种不当言行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相处时应当避免。  1.怒吼以及打孩子  生活中,一些父母总是试图通过大发脾气让孩子就范。尽管吼叫或打罵让孩子停止了不当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遇到难题时,更会显得自卑与无助。  2.揪着孩子过去的错误不
2019年题目   第一组:门窗,万一,后悔,灭火器,糊弄,警觉,所谓,害人害己   第二组:分类,共享,蓝天,救世主,能源,后代,约束,同舟共济   第三组:智慧,脚步,默默,母亲节,憧憬,奉献,视频,如数家珍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联词作文”字样。电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父母包办代替的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父母占57.6%,已婚未育的占23.9%,未婚未育的占18.2%。00后占1.6%,90后占23.8%,80后占52.0%,70后占15.2%,60后占6.3%。  调查中,81.5%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其中18.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认为不太多和不多的受访
他好学上进,渴望成为更优秀的人,但烦恼也由此而来——  困扰——   他一次次被鼓舞、被点燃,可一次次被打击、被刁难  小何是个好学的高二男生,他渴望成为更优秀的人,并为此付出了努力,但烦恼也由此而来。他看了一本学写作的书,痛下决心学写作,可写了两篇小作文后,再也不写了;看到别人拥有六块腹肌,他非常羡慕并买了健身卡,可坚持不到两个月,再也不去了……他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怪圈——一次次被鼓舞、被点燃,
2007年10月18日,株洲本地媒体《株洲晚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凡年龄在26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均可报名参加“株洲市公开选拔优秀女干部”的竞选活动,报名对象不分城乡,也不受职业限制。参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仪表、气质、思维、表达、才艺(舞蹈、声乐、器乐、相声、小品、书法、绘画、制作等)、知识面 (时事政治、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参
女儿高考前几个月,晓梅主动申请减少工作量,多留在家里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女儿复习应考阶段,她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努力复习,家里其他事都不用你操心,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晓梅特别关心女儿的学习情况,时刻关注着女儿的情绪,一看女儿脸色不对,就知道女儿模拟考试可能发挥得不好,忍不住就会一顿唠叨:“跟你说了,让你只管学习,不要管别的,上次回老家你非要去,浪费时间了不是?有那个时间你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学生体质状态和体育爱好的调查。受访者中,00后占1.4%,90后占27.1%,80后占53.4%,70后占13.5%,60后占3.9%。  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表示对当下中学生整体体质不乐观。具体来说,12.0%的受访者直言很不乐观,40.1%的受访者感觉不太乐观,32.4%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仅有15.5%的受访者
孩子内向,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请看这位民工爸爸的做法——  留守在重庆老家的儿子性格内向不愿与父母交流,这让在长沙务工的赵久奎急上心头。一次与儿子通话,儿子说他很像动画片中的“光头强”,他便扮成“光头强”的形象开直播、拍视频,借此打开了与儿子交流的大门……   找到兴趣点—— 留守儿子不愿与人交流,老爸扮“光头强”逗儿子开心  2016年5月的一天,在湖南长沙一家工地打工的赵久奎拨通重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