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漂浮导管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8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男39例,女46例,年龄(22.8±16.5)岁,体重(46.4±12.1)kg,单纯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其他1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行急性
【机 构】
:
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血管外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漂浮导管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8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男39例,女46例,年龄(22.8±16.5)岁,体重(46.4±12.1)kg,单纯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其他1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与漂浮导管相比超声心动图对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对100%,P>0.05),评估肺动脉收缩压偏低[(118.2±44.7) mmHg(1mmHg=0.133kPa)对(139.5 ±32.3) mmHg,P<0.05,),对艾森门格综合征诊断有较高假阳性率(8.4%对0,P<0.01).漂浮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肱动脉收缩压值1.22 ±0.35;平均肺动脉平均压/平均肱动脉平均压值1.07 ±0.11;肺血管总阻力(17.6±8.3)wood单位,剔除14例艾森门格综合征患者后肺血管总阻力为(11.3±3.7)wood单位,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67例,确诊艾森门格综合征14例.大量双向分流7例.漂浮导管检查中发生穿刺部位血肿2例.结论 漂浮导管检查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性质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安全、准确,同时可进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可为制定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肋间动脉重建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脊髓保护作用.方法 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81例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男6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4±10.32)岁.采用4分支人工血管进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经胸腹联合切口,使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技术,对胸(T)6 ~12肋间动脉和腰(L)1、2动脉进行动脉管法原位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做成一血管片与
总结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行全肺切除的84例单侧非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3 ~74岁,平均(51±18)岁.病程4周~40年,平均11.8年.术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单侧肺毁损,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变形、狭窄或闭锁45例.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影像学及术后病理学将84例非结核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国际微创胸腔镜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12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行。
患者 女,60岁.胸痛1月.既往病史无特殊.CT(图1)示左后胸膜片状软组织肿块影,局部结节样,密度均匀,大部分与胸壁宽基底相连,CT值约31HU;相邻肋骨骨质密度不均,皮质连续性差;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各期见肿块轻到中度强化.考虑间皮瘤.穿刺病理示镜下少量纤维组织内较多挤压变形的细胞。
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的肺内小结节越来越多.尤其是胸部薄层高分辨CT检查,检出很多直径10 mm以下的微小结节或淡片状磨玻璃样改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给临床诊治带来了更大挑战.1948年O' Brien等首次提出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这一概念[1],特指那些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推广与普及,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血管外科领域,已经能够完成部分手术.胸腔镜心脏手术是传统心血管外科技术和腔镜外科技术的结合,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胸腔镜全部或部分暴露术野,意义在于保障手术安全及手术效果,减小手术入路创伤,减小切口对美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各地经济发展和腔镜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对胸腔镜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认识与应用也有差异.面对众多的患者,需要更多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C)合并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类少见的复杂性先心病,1885年由Bull[1]首次提出.自1969年D'Allaines[2]首次报道CAVC合并TOF的手术方式以来,关于手术治疗CAVC合并TOF的文献均为小样本统计,手术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随访时间
目的 使用改良Nuss调查表评价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96例漏斗胸患者行Nuss手术,留置钢板2~3年后行钢板拆除术.选取Nuss手术前、Nuss手术后1年及拆除钢板前3个时间点,使用改良Nuss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不同时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Nuss手术后1年与Nuss手术前比较以及拆除钢板前与Nuss手术后1年比较,调查表得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6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1岁.妊娠12~38周,平均24.5周.4例马方综合征,2例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A3S1例,A2C2例,A3C3例.5例手术治疗,1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其中Bentall手术1例,Be
患者 男,73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物3天.除右侧面部出汗少,无其余不适.查体:右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缩小,桶状胸.胸部X线正、侧位片显示右胸顶部椭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规则,与胸顶部及上纵隔分界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