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非结核性毁损肺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行全肺切除的84例单侧非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13 ~74岁,平均(51±18)岁.病程4周~40年,平均11.8年.术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单侧肺毁损,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变形、狭窄或闭锁45例.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学、影像学及术后病理学将84例非结核性毁损肺进行病因学分类,其中支气管扩张症58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16例,肺脓肿4例,坏死性肺炎3例,吸入性异物2例,外伤性支气管狭窄1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肺移植术后早期监护与治疗经验,以提高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9例原位肺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21 ~ 67岁,平均(46.1 ±14.1)岁;生存6例.病因为肺纤维化4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3例,双侧支气管扩张(支扩)2例;行单纯左肺移植1例,右肺移植3例,双侧单肺序贯式肺移植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2
目的 总结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rficiency,AI)合并左心室扩大及功能低下患者伴随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在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的转归,判断在此类患者中,轻中度或中度FMR(2+<FMR≤3+)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
患者1 女,34岁.反复右后背疼痛2个月,加重1周,休息后可缓解.查体:右肩胛下区外侧轻压痛,未触及肿物.胸部X线示右侧第7肋骨形态不规则,局部密度减低(图1).胸部CT示右侧第7肋骨局部膨胀,骨小梁结构模糊.肋骨三维(3D)-CT示右侧第7后肋局部膨胀性生长,可见骨质破坏,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质连续性欠佳(图2)。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可行性.方法 1996年6月至2011年7月,135例I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分为A组(早期手术治疗组,2008年后收治的患者)和B组(传统治疗组,2008年前收治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死亡、治疗后心功能不全、感染复发、出院后栓塞等事件,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组间比较,A组患者整体死亡比例下降(9.4%对23.0%,P=0.01
患者女,21岁.1岁时因感冒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无心悸、胸闷,活动不受限,无心前区疼痛病史.2011年8月住院,检查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收缩期2/Ⅵ级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各房室大小、心脏瓣膜及左心室功能均正常,主动脉窦内未见左冠状动脉开口,距肺动脉瓣上方18 mm处见一宽约6 mm血管开口于主肺动脉后内侧壁处;以舒张期为主的异常血流信号,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方向相反,
期刊
患者 女,58岁.反复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5年,外院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占位,后就诊我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脏听诊心率75次/min,律齐,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行经胸心脏超声并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后考虑"二尖瓣瓣下占位,约23 mm×22 mm,左心室心内膜及二尖瓣瓣叶无明显累及,二尖瓣开放和关闭未受影响,左心室大小、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
期刊
胸腔镜手术在过去的20年里被患者普遍接受[1].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我们进行了21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以每6个月为一个阶段分为3个阶段,现对3个阶段的中转开胸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及探查组数进行对比总结。
期刊
患婴 女,1.3岁;10.5 kg;生后发现心脏杂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上肢血压80/5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下肢血压90/55 mm Hg,四肢经皮氧饱和度(SPO2)0.83.心率108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传导局限.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心影近似二尖瓣型,上纵隔影宽,主动脉结观察欠满意,双心室增大,心胸比率0.55.入
期刊
目的 探讨儿童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资料,年龄2个月~6岁,平均(18.9±7.2)个月;体质量4~21kg,平均(11.3±4.8)kg.先天性心脏病1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马方综合征1例.全组患儿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采用瓣环环缩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瓣叶裂缺修补术、后瓣矩形或三角形切除成形术、腱索折叠等个体化的
目的 总结肋间动脉重建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脊髓保护作用.方法 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81例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男6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4±10.32)岁.采用4分支人工血管进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经胸腹联合切口,使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技术,对胸(T)6 ~12肋间动脉和腰(L)1、2动脉进行动脉管法原位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做成一血管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