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学对于中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为成为社会全方位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此目的出发,本文针对初中德育教学生活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
中国分类号:G631
一、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概述
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学校在德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对受教育者采取有针对性、贴近生活的一种教育方式。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规则现象保持一致性,让学生从社会以及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社會文化的目的。这种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打破了以往那种以德育教育灌输的教学模式,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开展。德育教学生活的根本性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们了解生活、学会生活,让一种抽象的道德准则与规范成为学生内心的真实感悟,将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到感性认识上。这种教育其实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交流,学生也要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从而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自由化,通过生活来教育,现实来影响,使得德育教学生活化,以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二、初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德育教学脱离了生活
目前初中的德育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的环境,导致德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而学校也仅仅是通过道德规范与准则对学生进行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生理特征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进行全面的德育教学,需要老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德育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进而实现全面的德育教学。
(二)初中德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单项的教师灌输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代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主流模式。因此,德育教学模式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目前很多的学校只是将德育教学作为一种既定的课程,强烈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却忽视了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与意义,德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为目的,这个过程过程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生,而不是强行要求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多个角度让学生能够自我发现,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与准则,来纠正自身错误的观念与思想。
(三)德育过程中初中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德育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然而,目前初中德育教学还普遍存在将德育过程作为对学生外部施加的道德教育的过程,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初中生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选择权,扼杀他们的个性。
(四)家庭教育在德育生活化中的缺位
对初中生的道德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教师的失德、父母的不当言行,社会的不正之风,媒体的不良信息的引导等。尤其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家庭不和、过度的溺爱、重智轻德的家庭因素会给学生的带来严重的道德负面影响。而且,在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吃穿问题,而忽视德育的作用,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家庭生活现象来加强德育教学
德育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成长的生活环境来规范自身的德育教育。因此,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生活中的一些德育现象与案例积极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种方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进行有效的德育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与家人相处、交流沟通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探讨,激发他们的德育思想。
(二)通过社会实际来加强德育教学
德育寓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课外的一些实际案例来教学,让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课堂上的德育灌输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但是,课外教学却不一样,它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与考验。德育教学不是表面上的述说,而是触及学生内心。因此,要实现德育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将教学引入到课外,通过社会上具体的案例与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公益募捐活动,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公益募捐活动是通过捐钱捐物给那些贫困的山区孩子,或者是一些残疾人,给他们送去温暖与爱心。
(三)德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活化的的德育主张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在日常管理和制度安排中,应该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我权利,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说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学校实施的德育教学一定要结合家庭教育来进行,并尽可能指导家庭教育。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重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与指导。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制定家长学校计划,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来对家庭教育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指导家长转变教育的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道德品质,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学校要重视家长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情况,形成学校和家庭互相信任、配合的良性机制,提高学习的德育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
初中德育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德育教学则是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实现这个过程的同时,需要师生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全面地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凤莉.德育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发展.2010,(01).
[2]沈琼.团体辅导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10,(02).
[3]黑小琴.语文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10,(01).
[4]胡晓燕.在亲历中体验,在快乐中成长[J].科技资讯.2010,(02).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
中国分类号:G631
一、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概述
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学校在德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对受教育者采取有针对性、贴近生活的一种教育方式。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规则现象保持一致性,让学生从社会以及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社會文化的目的。这种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打破了以往那种以德育教育灌输的教学模式,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开展。德育教学生活的根本性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们了解生活、学会生活,让一种抽象的道德准则与规范成为学生内心的真实感悟,将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到感性认识上。这种教育其实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交流,学生也要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从而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自由化,通过生活来教育,现实来影响,使得德育教学生活化,以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二、初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德育教学脱离了生活
目前初中的德育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的环境,导致德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而学校也仅仅是通过道德规范与准则对学生进行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生理特征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进行全面的德育教学,需要老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德育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进而实现全面的德育教学。
(二)初中德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单项的教师灌输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代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主流模式。因此,德育教学模式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目前很多的学校只是将德育教学作为一种既定的课程,强烈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却忽视了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与意义,德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为目的,这个过程过程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生,而不是强行要求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多个角度让学生能够自我发现,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与准则,来纠正自身错误的观念与思想。
(三)德育过程中初中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德育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然而,目前初中德育教学还普遍存在将德育过程作为对学生外部施加的道德教育的过程,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初中生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选择权,扼杀他们的个性。
(四)家庭教育在德育生活化中的缺位
对初中生的道德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教师的失德、父母的不当言行,社会的不正之风,媒体的不良信息的引导等。尤其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家庭不和、过度的溺爱、重智轻德的家庭因素会给学生的带来严重的道德负面影响。而且,在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吃穿问题,而忽视德育的作用,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家庭生活现象来加强德育教学
德育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成长的生活环境来规范自身的德育教育。因此,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生活中的一些德育现象与案例积极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种方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进行有效的德育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与家人相处、交流沟通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探讨,激发他们的德育思想。
(二)通过社会实际来加强德育教学
德育寓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课外的一些实际案例来教学,让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课堂上的德育灌输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但是,课外教学却不一样,它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与考验。德育教学不是表面上的述说,而是触及学生内心。因此,要实现德育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将教学引入到课外,通过社会上具体的案例与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公益募捐活动,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公益募捐活动是通过捐钱捐物给那些贫困的山区孩子,或者是一些残疾人,给他们送去温暖与爱心。
(三)德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活化的的德育主张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在日常管理和制度安排中,应该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我权利,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说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学校实施的德育教学一定要结合家庭教育来进行,并尽可能指导家庭教育。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重视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与指导。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制定家长学校计划,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来对家庭教育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指导家长转变教育的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道德品质,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学校要重视家长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情况,形成学校和家庭互相信任、配合的良性机制,提高学习的德育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
初中德育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德育教学则是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实现这个过程的同时,需要师生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全面地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凤莉.德育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发展.2010,(01).
[2]沈琼.团体辅导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10,(02).
[3]黑小琴.语文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10,(01).
[4]胡晓燕.在亲历中体验,在快乐中成长[J].科技资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