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校贫困生陷阱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贫困生是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校目前本不该出现的一些现象,尤其是人为主观造成的贫困,做了探讨,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陷井;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0-00-02
  
  一、高校贫困陷井
  高校贫困学生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但也有主观及国家政策方面造成的贫困。
  (一)假贫困生现象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贫困学生也迅速增加。为了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国家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各高校不断完善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与措施,在落实上狠下功夫,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有了这些体系的保障,确实为很多贫困大学生解决了许多"问题"。然而,资助体系越来越完善的同时,在贫困生"身份"认定上,却很少有人关注。据了解,很多高校都是以学生入学时,在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有关基层部门开据的有关证明为依据,证明上往往列有家庭人口、收入等基本情况。也就是说大学生的"贫困生身份"由家庭所在地的"一纸证明"决定,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家庭困难,纸上说了算。其实,一纸证明的"权威"是很值得质疑的。现在到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基层部门,盖一个"证明贫困"的公章并非难事,不管你是否贫困,都是乡里乡亲的邻居,没有人会为难你。而至于家庭的收入明明是2000/月,写个200/月也没人去考证。现在贫困生越来越多,享受的各种资助也确实越来越多;为了取得"贫困生身份",获取资助,大学生们趋之若骛,有的甚至"千方百计";由此一些确实贫困的学生得不到帮助,而一些"富裕生"却顶着"贫困生"的头衔,享受着不应属于他(她)的"待遇"。
  (二)违返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贫困陷阱
  现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但令人惊讶的是,绝大部分所谓贫困的学生,家中都有几个孩子。从几所高校调查得知,从家庭类型看,贫困生来自5口之家的人数最多,592人,占被调查家庭的61.03%,4口之家、6口以上的大家庭所占比重分别为21.54%、13.20%,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从家庭子女人数看,调查的贫困生中,三孩及以上的多孩家庭占有很大的比重,二项合计比重达到了74.13%;从构成上看,贫困生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方经济落后的地区以及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冲击较大的相对发达地区,学生家庭收入低,经济基础差,农村贫困生比例高于城镇生。贫困生之所以贫困,之所以上不起大学,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却很少有人提及的原因是,有些贫困生是因为家里的兄弟姐妹太多、家境负担太重才上不起大学的。他们的父母在生养他们之时,想到的只是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却很少考虑到是否有能力将子女培养成材,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而在大学里,享受贫困资助时,在同等条件下,家中兄弟秭妹多的学生常常得到优先考虑,而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却排除在外。
  (三)教育体制带来的贫困陷阱
  所谓"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教育体制的后遗症。我们长达十多年的初、中等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考试分数,考上大学。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自然认为他们的任务只是读书、考试,考上了就是"光宗耀祖"、"功莫大焉"。剩下的事,比如学费什么的,自然不关他们的事。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话是不错的,但学习又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为了考大学,而且还要学做人,学会做人的责任和做人的能力。否则,教育对于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贫困学生,不是积极依靠自已去解决贫困问题,而是依赖学校和社会,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物质的贫困不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和贫困失学儿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儿童是没有生活自立能力的,他们必须依靠大人的经济投入才能成长和接受教育。而按照目前的教学体制,一个大学生入校时一般都18岁左右,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中,18岁都已是完全独立的成年人了,他们没有理由不自立。而我们一般人却总认为,学生就是"娃",这种社会认识很不利于学生建立独立自立意识。
  (四)受助与舆论带来的双重贫困
  现在有的企业利用贫困生打工现象,做自己产品的宣传。贫困生可以接受捐赠,但有权不接受有辱自己尊严和人格的捐赠,即便接受了捐赠,也没有接受采访为其歌功颂德的义务。社会各界纷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他们送温暖,解决实际困难。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单位打着为贫困生服务的幌子来打自己的小算盘。有些单位为贫困生送温暖是假,更多的是想以此来宣传自己。请个明星来促销或在报纸上登个广告那多贵,用贫困生这样廉价的宣传品多实惠。这些年来,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每年秋季大学生入学期间都成了贫困生的展示台。我们多次看到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在电视镜头前流下屈辱的泪水。贫困生成了媒体的绑票,媒体成了贫困生的人格杀手。试问,有哪一位贫困生不是必然地怀着恐惧与厌恶的心情在躲避这样一场亵渎尊严的闹剧呢?此刻的媒体不是在增强贫困生的信心,而是在瓦解斗志,摧毁人格。贫困生沐浴到的不再是阳光,而是同桌富家子弟的轻蔑;享受到的不再是雨露,而且内心的煎熬。对于贫困生来说,这样的宣传有什么意义?他人和媒体的不理解、不尊重正在加剧着贫困生的心理负担,造成贫困生的物质和心理贫困。
  二、解决的途径
  (一)专门设立高校管理服务机构
  高校学生贫困问题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假贫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和真正贫困生的利益。在贫困学生身份鉴定中,常常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贫困申请材料来确定,而一个班主任要负责几十个到百多个学生,对个别学生的贫困身份难免失真。而真正的贫困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学生相互间最为清楚,由此可见,在贫困生身份的确定上,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笔者认为应专门成立高校贫困助学管理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应由老师和各个方面的学生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对贫困生的身份及各种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甄别,同时对资助对象进行有效监督。对企业的捐助和媒体的宣传应采取正确的途经,不能过分地夸大与渲染。在救助贫困生过程中,不要过分强化被救助对象的贫困意识,否则,虽然能够从经济上解除贫困学生的负担,但却将这些学生打上了鲜明的"贫困"烙印。一个真正关心贫困生和贫困现象的社会机构或单位,它在扶助贫困的同时,是会自觉地淡化被扶助对象的贫困意识的。在救助贫困生的时候,不应该忽视对他们自立意识的培养。
  (二)维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严
  国家法律、法规不是儿戏,必须体现它刚性的一面。现在有的家庭,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忽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重男轻女,卖房也要生男孩,为的是要传宗接代或增加劳动力。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其它方面这里暂不说,只谈教育方面。中小学的投入必竞不大,而比较大的是在大学。现在大学进校的门坎降低,进入大学的几率增大。一送进大学,家长认为就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事,反正有各种名目的资助。这种先"苦"后"甜"的想法在有些地方普遍存在,这种人为主客造成的贫困恶性循环,加重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也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渺视,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学生都应该有责任承担这种后果。
  (三)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的舆论导向
  为急于脱贫,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大多单纯以升学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而其他方面则只是在形式上走过场,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多难以面对未来的生活。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尤其须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品格和毅力,尤其是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自信意识、自制意识、创造意识、承受挫折等。一定要纠正过去那种重政治说教,轻道德修养;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表面行为,轻心灵情操;重依赖,轻生存的偏向。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结
  由于贫困生的问题在高等学校中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贫困生问题,维护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维护教育的公平性,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运用市场的机制完善现行的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必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国峰.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调查与思考[J].市场研究,2004,(6):40-41.
  [2]王民忠,邹华东,狄涛.完美高校贫困生救助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4,(6):40-41.
  [3]倪培珍.浅谈对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关怀[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3):94-9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网络、手机电视等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存在和发展造成很大的挑战和威胁。特别是广播电台的发展更是艰难。随着媒介融合发展趋向,广播电台也开始寻求自己的新的发展空间,亦用媒介融合的方式来抢占新的媒介市场。  关键词:湖南新广传媒有限公司;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媒介融合    一、公司简介  1950年11月1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它通过各种改革举措一直
期刊
摘要: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优化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平安校园建设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着重论述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操作性。  关键词:平安校园建设;学生;主体作用  平安校园建设是学校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要素之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全社会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取
期刊
摘要:以红、黄、青、白、黑为核心的"五色"说体系,是中华民族色彩美学的基础,对中国传统艺术与人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基于"五色"说的色彩审美观、色彩人文及色彩文化结构的研究剖析,对于加深理解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五色;传统色彩;人文    一、"五色"之说起源  人类开始使用颜色,大约在1.5~2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色彩作为审美领域中的主要因素,从一开始也受到了早期原始人类的关注。
期刊
摘要: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案例,从方案、材料、施工、养护、温控等方面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水化热聚集引起的裂缝,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福州长乐市松下镇午山村,共建设14台单机容量2000kW风机,风机轮毂高度80m,塔架重约154t/台。风机基础为双层圆台形结构,最大直径为20米,最大厚度为3.5米。  长乐午山风电场的风机基础为
期刊
当前我国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要位置,教师扮演了绝对课堂权威的角色,满堂灌教学方法及模式影响和束缚了高职英语教学,将英语教学侧重点放在了英语阅读和语法的教学上,重阅读轻听说造成学生开不了口,过于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而忽视实际交际能力,许多在口语阅读中发音不准,语音语调不正确,读不出句子,读不出课文。绝大多数学生都只会一点点常用的交际用语,如简单的打招呼、问路、自我介绍等,更谈不上
期刊
摘要:本文在客观分析我国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特别是相关近年新办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进行,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外部就业环境,对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围绕新时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改革的节奏,落实以人为本的宗旨,有针对为我国地方高校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出对策和建议,希冀能够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提供帮助。  关键词
期刊
外语教学作为学校基础学科,如何在新时期、开展英语教学,根据发掘语言教学的特点,开发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施。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抽象的、 脱离语境的句子作为分析语料,教会学生进行理性的句法分析,然后进行英汉互译。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只能进行语法规则的分析并进
期刊
摘要:在35KV及以下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或者由电压互感器的原因造成的谐振是一种常见的事故。谐振过电压的发生会造成设备的绝缘效果下降,雷击后避雷设备损坏以及互感器烧毁,本文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谐振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发生谐振的处理方案,并作出分析。  关键词:35kv小电流;接地系统;谐振  中图分类号:TM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10-00-02  
期刊
I. Eliot's Awareness of the Western Spiritual Crisis  After the unquenchable optimism of the Victorian Age had burned itself out in World War I, a period of intense questioning began. The modern Weste
期刊
摘要:人类意识的进化是影响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源,图像时代的意识形态必须依赖区分"虚拟"与"真实"的正确关系,由于丧失了对于真实世界的认识能力,图像以其感性的客体实现了对大众意识形态的控制。本文通过对于图像时代影响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分析,阐述作者关于"人"的意识应该作为一切意识根源的看法。  关键词:意识形态;图像时代;修图;传播;恶搞图像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