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应对职业生涯挑战的素养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利用教材文本和创设多样化活动情境,即利用教材文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创设多样化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品格,培养学生应对职业生涯挑战的素养,包括正确认知、积极而健康的品格等,以帮助学生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素养;教材文本
  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的素养不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未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品格。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支点,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以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具体阐述。
  一、利用教材文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一)借助教材文本,让学生认识自我
  自我认知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一步,要应对职业生涯的挑战,首先要能认识自我、认清白我。语文教学中是可以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因为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粤教版教材,都辑录了很多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正确认知的优秀文本。教师可以借助教这些文本,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此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清白我,进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比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叙述肯定自我的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开展“如何看待我很重要”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引起对生命的重视,思考人生价值的同归。再如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也有很多关于自我认识的内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朗渎同龄人的作品,挖掘其中的内涵,让学生逐渐发现:态度决定命运,不一样的态度,就有不一样的命运。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朗读、讨论,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认清自我并逐渐明确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角色。
  (二)以个性化解读文本,让学生认清自我
  格利·格雷戈说得中肯:“当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好恶时,他们就是在根据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因为当教学触及学生所喜欢的东西时,他们更易于投入学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设立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有选择性地设计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培养他们的职业判断力。比如,在讲析《失街亭》时,笔者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讨论,要求围绕如何“使用人才”这个话题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渎。結果,学生的观点精彩纷呈,试举例如下:
  “街亭之失主要是因为马谡狂妄自大,纸上谈兵。”
  “街亭之失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用人不当。”
  “诸葛亮喜欢在派遣将领的时候附上‘锦囊妙计’,说明对部下不够信任。”
  “诸葛亮事无大小,亲力亲为,缺乏领导才能。”
  “刘备临死前已经提醒过‘此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明知街亭乃咽喉之地,还派马谡去,有任人唯亲的嫌疑.、” 学生通过个性化解读和讨论,就会明确自己是否适宜做一名领导者,而一旦担任了领导职务,也就能够明确使用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比如务实、宏观把握等。这对部分学生将来从事领导或选拔人才的工作提供借鉴的范例。同理,教材中很多文本都可以引导或组织摘要:文章主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利用教材文本和创设多样化活动情境,即利用教材文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创设多样化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品格,培养学生应对职业生涯挑战的素养,包括正确认知、积极而健康的品格等,以帮助学生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素养;教材文本
  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的素养不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未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品格。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不能找到一个支点,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以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具体阐述。
  一、利用教材文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一)借助教材文本,让学生认识自我
  自我认知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一步,要应对职业生涯的挑战,首先要能认识自我、认清白我。语文教学中是可以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因为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粤教版教材,都辑录了很多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正确认知的优秀文本。教师可以借助教这些文本,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此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清白我,进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比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叙述肯定自我的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开展“如何看待我很重要”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引起对生命的重视,思考人生价值的同归。再如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也有很多关于自我认识的内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朗渎同龄人的作品,挖掘其中的内涵,让学生逐渐发现:态度决定命运,不一样的态度,就有不一样的命运。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朗读、讨论,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认清自我并逐渐明确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角色。
  (二)以个性化解读文本,让学生认清自我
  格利·格雷戈说得中肯:“当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好恶时,他们就是在根据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因为当教学触及学生所喜欢的东西时,他们更易于投入学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设立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有选择性地设计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培养他们的职业判断力。比如,在讲析《失街亭》时,笔者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讨论,要求围绕如何“使用人才”这个话题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渎。结果,学生的观点精彩纷呈,试举例如下:
  “街亭之失主要是因为马谡狂妄自大,纸上谈兵。”
  “街亭之失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用人不当。”
  “诸葛亮喜欢在派遣将领的时候附上‘锦囊妙计’,说明对部下不够信任。”
  “诸葛亮事无大小,亲力亲为,缺乏领导才能。”   “刘备临死前已经提醒过‘此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明知街亭乃咽喉之地,还派马谡去,有任人唯亲的嫌疑.、” 学生通过个性化解读和讨论,就会明确自己是否适宜做一名领导者,而一旦担任了领导职务,也就能够明确使用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比如务实、宏观把握等。这对部分学生将来从事领导或选拔人才的工作提供借鉴的范例。同理,教材中很多文本都可以引导或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逐渐让学生达到认识自我、认清H我的目标。
  (三)挖掘教材文本,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价值
  语文教材文本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感悟人生的价值,合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莫泊桑的《项链》,玛蒂尔德虽然有爱慕虚荣的缺点,但也有善良、诚信的本色。面对丢失昂贵的项链这件事情,她虽然无法接受,但从未产生不良的念头和消极的做法,她想的始终是必须做到诚信,按时归还项链,免得被朋友误会。玛蒂尔德性格中诚信、坚韧、勤劳的美德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吗?而这一点不也正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吗?再比如,我们还可以从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入感悟亲情;从张晓风的《只因为年轻啊》的主题分析中,感受青春的幼稚、生活的真谛;从《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明门做人的责任与担当。
  课堂卜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优秀的文本,采用讨论、展示等教学方式方法分享学生和教师的体会与感悟,那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素养,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多样化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格
  通过精心创设多样化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品格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文道合一”的基本做法,可以在活动体验中实现语文教学与职业生涯素养教育的融合。在高中阶段,笔者认为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包括能辨是非、能抗压、懂审美。闡述如下:
  (一)开展班级辩论活动,提升学生是非辨别能力
  一个高中生要应对未来职业生涯挑战,必须明辨是非,但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要明辨是菲,利用教材文本举行班级辩论赛是最实用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比如,学习张承志的《汉家寨》这篇文章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今天是否还需要坚守精神”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交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坚持真理的信念。同时,辩论不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感知生活的价值j快乐的能力。
  (二)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抗压能力
  人的一生必然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抗压能力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好教材开展丰题演讲活动。比如,学习周同平的《面对苦难》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开展一次以“你如何面对苦难?”为丰题的演讲比赛。布置任务后,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观点很多,列举如下:
  “如何面对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苦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认识,也能提高我们的人格。”
  “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
  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既展示了自信,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更明白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笔者认为对学生日后遇到苦难会提供借鉴和帮助。
  (三)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智慧的结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优质素材。比如从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中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永恒主题,引发个人对理想的追求;从苏轼的《定风波》中可以感受作者从容淡定的态度、乐观豁达的心情,坚定不惧风雨、勇敢面对的信念;从杜甫的《登高》及陆游的《书愤》中可以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同情怀;从诸葛亮的《出师表》,町以感受作者知恩图报、尽忠职守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既是文化传承的责任,也是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需要。学生心中有美,其价值观就会朝积极方向发展。而引领学生感受美,培养美的情趣,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更是为未来学生职业选择摆正方向。
  应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固然需要专业生涯规划教师的指导,但语文学科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和特点,通过语文教学与生涯教育的相融,帮助学生养成应对生涯挑战的素养。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本文对此的阐述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格利·格雷戈里等著;赵丽琴译.差异化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聂玉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15(09).
  [3]郝从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还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情境;思想感情;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重视写字技能的教学,而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写字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而当下小学写字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尝试从写字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入手,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渗透“语文味”,通过感受汉字的美感,挖掘汉字的意趣,品味汉字文化,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汉字字理,以编故事、猜谜语等形
【摘 要】现在的小学生讨厌作文,惧怕作文,甚至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因,并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摸索,找出应对的措施,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行动,以消除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学生作文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作文是学生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纪实叙事,还是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
摘 要:前置性作业,又被称为前置性学习,它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浅谈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时的三个策略:因“则”而行,因“课”而异,因“材”而教,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师将教学内容
【摘 要】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促使其不断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本文立足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和职业认同对其专家知能影响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调查和案例研究结果,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深层认同和表层认同对其专家知能发展的影响关系做了不同分析,并对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对其专家知能的影响路径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
【摘 要】英语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零敲碎打,毫无章法”,对词汇教学缺乏了解和研究,导致词汇教学收效甚微。本文以“研学后教”、“建构主义”和“王初明教授‘学相伴,用相随’原则”等理念为指导,主要探讨在F.M.A.T模式下,如何提高课堂词汇教学的成效,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F.M.A.T模式;词汇教学;应用成效  著名学者D.A.Wilk
【摘 要】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德育应该成为早期教育课程对话的一部分。教育所有的活动都有其道德含义,小学所有的课程都蕴含着道德的深意。然而,这些德育资源都需要经过学生亲自体验、理解和实践,才能将德育融入自己的生活,在面临不同道德情境时做出及时、合适的行为举措。因此,探索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德育;
【摘 要】小学语文儿童诗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实际和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以提高学生读诗写诗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创作的乐趣,掌握创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诗;素材;百家诗  诗歌是文学中
【摘 要】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学活动也由原来的满堂灌方式向多样化教学方式发展。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题本;细节;创造性教学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
摘 要:图像表征是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有效方式。借助图像表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推导、理解面积计算公式,更能帮助学生深化面积本质,沟通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联系,建立空间观念。笔者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为课例,从解构——提取——演变——创建图像表征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学生完善面积概念、理解公式内涵、内化计算本质、拓展应用途径。  关键词:图像表征;面积计算;小学数学  面积计算是学生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