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我见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即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然后就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出了一些措施,从而实现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环境问题;生态园林;概念和内涵;生态管理方法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木和藤木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二、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谓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展,因此,仍可以做不少的探索,有的也许已经做过但没认识到它的生态意义所在。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绿化规划是龙头,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先导,是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绿化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城市园林局应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各项城市活动逐步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并在规划指导下做到有效、有序地完善和提升现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结构,改善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系统再生能力,促进现行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全面转变。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生态规划建设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情人岛”,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增加绿量。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而积的大小。实验证明,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管理起来投资最小,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或移栽成形的大树,这样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还要见缝插针地补绿造绿,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内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
  营造具有园林特色的生态小气候。如人行通道、交往空间要营造遮荫环境大型广场,停车场建成绿色广场(或停车场),以大冠幅乔木做林荫外围,用植草砖做停车场铺装,进一步降低热辐射。对于建筑,应该提倡生态建筑,特别是西面和南西墙做立体
  绿化,多栽植藤本植物,对于室内小气候的改善有较大作用。市民居住区:家属楼设计时,大胆地设想,如在楼层之间设计“空中花坛”,栽植垂、吊植物和爬墙植物,这样不仅能改善整个楼体的气候环境,还创造了独特园林意境。
  增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风景林、防护林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甚至是野生树种,如槐树、柏树、黄护、桐树、松树、等,同时也要引入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如大叶女贞、合欢、奕树、重阳木、银杏、雪松、香樟、白皮松等。根据空间使用频度和视觉重要程度,植物种植设计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用频率高、视觉性强的地段,注重观赏性和艺术性,以人工造景为主,依据树种季相变化多设计红叶树种、黄叶树种,如红枫、紫叶李、柿树、黄护、银杏、紫叶小檗等。
  尽量保留和建造水体,减少硬化地面的面积。水体是环境设计中的自然因素,水体不仅有观赏功能,还能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在环境建设中把水体和雨水储存、水景创造结合起来,在适当的地方利用植草砖铺地渗透雨水,补充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永久和祈时储存雨水。
  加强城市防护林、风景林、经济林建设,扩宽市区外环境绿化。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一个城市要想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必需注意城市结合部的绿化,退耕还林,结合经济林、防护林建设,人力开展山头绿化;在郊区农村,提倡生态农业,立体种植,保护和发展农田防护林带,形成带状网络。
  抓住每年的植树节这一大好时机,大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掀起绿化高潮,并注意巩固绿化成果。单位与庭院绿化时,应把垂直绿化、立体绿化与拆墙透绿相结合,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既隐蔽又开阔的绿色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以及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出发,着重从城市园林的生态管理建设,尤其是搞好植保工作和自我保护园林绿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洛阳,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将园林植物材料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境域。“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越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生态园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和基础,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复层绿化,这一点没有植物的多样性是无法办到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当地植树种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丰富城市景观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再优美、再好看的植物和景观,如果一味地复制也会单调乏味。同样,城市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的环境状况复杂多样,夏季城市温度高,需要种植耐热的植物;工厂有污染,需要种植抗污染的植物;缺水的城市需要种植耐旱的植物;盐碱地需要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墙体和立交桥绿化需要种植丰富的爬藤植物。总之,要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摘要:园林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期、周期性工程, 园林施工与绿化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因果关系。本文分析了园林施工及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就两者有机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施工 绿化 养护 结合 种植    1、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在绿化建设中的意义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一门专业学科,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具体而言
摘要: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管理的因素很多,园林工程包括整理山水 改造地形 修道路 铺装场地 营造建筑 构筑工程设备设施 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施工到管理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效果,最终目标是为人类创造更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  关键词:园林管理 施工 项目 控制   1、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园林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控制。它们共同
摘要:由于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交叉作业,若在施工现场管理施工配合、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不善,将会影响施工进度、工程成本甚至工程质量,造成效益降低的不良局面。应根据园林行业的自身特点注意施工现场管理与施工成本管理。  关键词:园林 施工现场 成本管理 编制    引言  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但我国园林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特别是工程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
摘要:城市绿化保护了环境,美化了市容,但是城市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一些行道树因生长环境的恶劣及后期管养手段不当等原因,出现苗木干瘦、死苗现象,影响了整个道路景观。因此要采取科学的养护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合理进行修剪,对病虫害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使园林绿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城市园林 绿化管理 苗木 养护    1园林苗木养护管理工作的要点  1.1要做好苗木养护的灌溉工作 
摘要:下文主要从变电站选址、系统、电气、土建、水工消防等方面介绍了绿色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绿色变电站;技术方案;设计;优化整合  1前言  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是高效、环保、安全、节能、经济、可持续发展电力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绿色变电站,即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在新建或改建变电站及输电线路选线、杆塔建设的过程中,降低其对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影响,最大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减小植被破坏,较少能源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投资规模大,建筑使用功能复杂,使得对设计的要求新来越高。对于建筑工程,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而利用GPS 测量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它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测绘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GPS 测量技术的GPS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并重点论述了GPS测量
摘要: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植树结果的调查研究,分析我县城市道路绿化应用植物品种状况,总结绿化景观特色,并针对现状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种植植物选择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管理的多元化
摘要: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立体花坛设计,结合植物的特性,总结有关植物造型的研究,论述了立体花坛的种类、设计、手法、材料选择及具体实施。  关键词:立体花坛分类设计原则植物特性制作工艺养护  立体花坛又名“植物马赛克”,起源于欧洲,是运用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立体钢架上而形成的植物艺术造型,通过各种不同植物的特性,创作出一尊尊惟妙惟肖的立体植雕作品,它代表一种形象、物体
摘要:提出了判断配电网主馈线分段开关是否应该设置的原则和配电网开关优化配置模型。这些算法的应用对象都是具体的配电网络,因此对于电网的详细设计阶段可能更有意义,但却无法适用于配电网规划阶段的具体线路走向和负荷分布并不明确的情况。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计算不同配电网接线模式的最优分段数,因此对配网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配电,接线模式,最优分段数  1 引言  最近几年来,我公司每年都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