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生态化课堂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地理生态化课堂教学能够有效保障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地理思维及地理学科素养。现代地理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教学,更要融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以全新方式构建整体的、和谐的课堂,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简单介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生态化课堂,并就基于前者培养的地理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生态化课堂
  近年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更是各门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实际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就需要以更为科学而完善的课堂为基础,而生态化课堂正是其中极为合适的课堂形式。在核心素养培养基础上,构建和谐的生态化课堂,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生态化课堂概述
  第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当代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与品格,可以说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效适应社会的基础。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往往指代不同的能力与品格,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则包括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四大点,分别从价值观念、方法、思维及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学习地理所必需掌握的地理能力及品格做出了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地理知识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成长与发展。
  第二,生态化课堂。所谓生态化课堂,实际上就是把生态系统理论渗透到教学之中,将整个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维持生态稳定、平衡与和谐。也就是说,生态化课堂就是以协调教师、学生及课堂相关元素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现代化课堂,课堂重心不再简单地聚焦于知识传授,而是更加重视教学中的良性互动,并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生态化课堂是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为重要目标,这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学科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二者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生态化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以情境创设的方式激活课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在强化学生感性认知的同时还能挖掘其学习动力,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地理现象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比如讲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时,教师就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调整。首先,给学生播放视频,具体内容涉及到钢铁的冶炼,并提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问。接下来,再给学生介绍宝钢与鞍钢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钢铁厂,让学生观察“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分布图”,并找到上述两家钢铁厂的具体位置,说出其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鞍钢周围存在大量的煤、鐵资源,因而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宝钢周边并没有这样的资源,但却靠近海洋,且处于上海这一大城市中,所以可划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此时,教师再提问学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呢?”学生就能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分析与讨论,最终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具体情况,增强综合性思维。
  第二,以自主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把相关知识置于情境和问题当中,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合作探究任务。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例,教材中举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例子,教师就可设计出如下三个步骤来开展教学。首先,探讨广钢的区位优势,因为广钢濒临珠江,靠近港澳,拥有专门的码头及铁路干线,可以实现与国内外的顺畅沟通。学生回答这一问题,会发现其难度不高,可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实现自主探究,树立起学习信心。其次,研究广钢的搬迁,教师询问学生广钢搬迁的具体原因,学生可通过相互合作与讨论,回答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政策转变等答案,在表达中提高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分组探讨,分析广钢之后的发展方向。有的小组会提出原地升级改造,有的则说可迁到湛江东海岛,以及南沙开发区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展开合作交流,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
  第三,分解核心素养并协调师生互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但也包含了多个部分,故而在实际培养时既要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引导,也需要分解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在进行分解针对培养时,必须要协调师生互动,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生态化课堂。只有在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下,学生才能跟随教师的指引,自主展开学习与探索,针对性地强化自身某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决定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行培养。在上课伊始,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学生们回答不知道。然后,教师向学生说明,所谓自然界的水循环,既包含了水在各种环境下的流动与循环,更包含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互相转化过程中的循环,而温度与气压就是影响水三态转化循环的基础因素。接着,教师让学生讨论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水的相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考虑到水在高温煮沸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在低温寒冷的情况下则会变成冰,快速理解了不同温度下水的相态转化及循环原理,从而能够有效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第四,正确总结整合并构建知识网络。生态化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成长,这就需要强化学生地理观念、思维及方法,让其能够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而是自觉、自主地进行高效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总结整合知识内容并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系统化地对知识进行整体认知,同时从细节处准确把握知识点。例如在完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内容的教学后,教师留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对这一章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与总结,并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各组学生经过自主思考与热烈讨论后,共同构建了知识网络,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身总结的知识网络,让学生通过对比对老师总结的内容加以改善,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和优秀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构建生态化课堂,能够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成长。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重要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合作学习、协调师生互动及构建知识网络等方式,全面改善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及社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荷. 构建地理生态课堂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选择”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8): 19-21.
  [2]顾婵,朱晓莉. 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城市化”为例[J]. 地理教学, 2016(16):35-3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项指标也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支出比例也越来越高,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学,这不仅仅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个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实现德育目的,促进健全的人格的发
事件简介:5月31日傍晚时分,吉林省敦化地区境内出现了震撼的天气现象。当地的天空中出现了巨大的漩涡状云层,形成了庞大的云柱一直延伸到低空,宛若“黑洞”能吸入一切。  事件分析:中国天气网官方微博评论:震撼!这就是传说中的‘单体风暴’吗……什么是超级单体呢?超级单体属于单体风暴(雷暴)的一种,也是单体风暴最强烈的形式的表现,在其当中具有极为强盛的上升气流,从而往往带来恶劣天气,例如:暴雨,狂风,冰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韩愈的《师说》一文中,对教师做了如下定义:老师,是传授道理、教给知识、解答疑问的人。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焱博士说:“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帮助孩子提升心智模式,引导孩子发现真理,实现生命价值。” 从古到今,从“传道”到“帮助孩子实现生命价值”,可见教师的作用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造就学生,帮助学生谱写好未来。好师德成就好教师,好
【摘要】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数学实验在突破概念难点、发现知识规律和验证数学猜想方面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全新思路。  【关键词】实验教學;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  初中数学教材由于受篇幅及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有关知识点多以直接给出结论的方式呈现,而对结论的探究过程却一般未加展示,这无疑给学生留下了困惑。为此,我们可针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强调听音、跟读和模仿,忽视拼读训练,致使学生机械记忆单词,学习效率低下。而语音(phonic)是美语的拼读规则,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发音规则,是直接根据字母表面组合读出单词的读音的方法。采用语音教学“六部曲”进行语音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指导性意义,可操作性强,对于学生来说效果也惊人,长期坚持如此教学,必定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总目标。  【关键词】phonic;“六
【摘要】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与发展,必然有其潜在的优势。通过对网络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笔者发现了它的许多不足,本文就网络阅读教学中的利与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教学;利弊;策略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众多文学网站、教学网站、阅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闹非凡。我们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来加强语文阅读
【摘要】基于一定教学平台支撑的翻转课堂在美国兴起后很快风靡全球,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具备硬件设备平台支持的学校,如何借助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实现翻转教学,笔者通过开设自学课和问题探究课的形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式置换为主动式;利用即时通讯软件,推送微课学习,实现课堂学习前置;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实现翻转课堂“课堂时间”的高效化等做法,为推进政治课堂教学
摘 要:学校文化弥漫于学校生活之中,是学校生活的灵魂。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教育强调学校是培育生命的场所,学校的生命意义在于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塑造生命化的教育生活,体现生命关怀意识,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因此,构建生态学校文化,对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的视角,从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文化
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见了,他拿来一把剪刀,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出来,他期待蝴蝶的翅膀会打开,成为一只美丽飞舞的蝴蝶……然而,这只蝴蝶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一、《自主互助学习单》——让学生自然“结茧”  以《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孩子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发现重点,发现难点,层层吐“丝”,结茧自“缚”。以下是《自主互助学习单》的各部分内容:  (1)自主学习流程  为了培
【摘要】班级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也是寓德育于音乐课堂中普遍的手段。合唱课的根本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合唱能力的同时,塑造其健全人格。在合唱中,学生通过聆听后及时控制、处理声音情绪和音色,直接体验到和谐、和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稳定的心境和良好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合唱教学;教学反思;班级合唱  班级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也是寓德育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