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内拓展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课内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有效课内拓展阅读为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增色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内拓展阅读 低年级 阅读教学
课内拓展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的课内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课内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有效课内拓展阅读为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增色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今后的课内拓展阅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内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是奠定学生一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小学语文阶段能够对语文基本知识、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二年级是学习的基础,三年级是过度阶段,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常识,能够开始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就已经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能力训练了,如对文章的整体思想进行总结,对字词句的内在含义进行理解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中,一二三年级作为基础奠定阶段就尤为重要。在阅读课中进行课内拓展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拓宽信息获得渠道,通过一系列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多读”“博读”,形成以课内教材带课外读物,以一篇课文带多篇相关材料,以精读带博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书方法指导、读书效果评价等系统性读书活动。拓宽课文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网络,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课内拓展阅读的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内拓展阅读并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单纯的资料阅读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课内拓展阅读中,应该也应该和正常语文教学一样,从字词基础、理解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等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一)字词基础
字词是语文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课内拓展阅读中,字词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文化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非常重要的识字教学书目,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也有很强的启示。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将字词学习和阅读学习结合到一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拓展阅读中增加字词的教学,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目的。
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选择包含课文生字词的拓展资料让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内拓展资料中找到不认识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及讨论的方式先理解字词的含义,进而理解拓展资料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二)理解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字词基础后,进一步就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对于课文中的精彩字词部分进行把握。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课文的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中,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悟与体验。举例来说,在《东方明珠》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先对东方明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接着将东方明珠的相关内容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个方法对于科技文的学习非常有效。在科技文学习中,单纯的课文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多种拓展方式为学生理解文章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对于课文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文字或图片等多种形式为课内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
(三)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课内拓展阅读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大局着眼,掌握课堂的整体结构,通过一篇带几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当遇到一篇适合朗读的课文,如古诗学习《静夜思》、《一去二三里》等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正确的朗诵诗歌的方法,断句方式,在学生熟练朗读诗歌的基础上,为学生展示课内拓展内容,让学生尝试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朗读。初次尝试时,学生可能不一定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通过朗读能够为学生在心里留下诗歌的印象,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一些现代文学习中,比如人物传记学习中适当拓展人物生平,通过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增加对人物类文章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已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结语
课内拓展阅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课外资源,将课堂有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让课堂由传统的垄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科学、合理的课内拓展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我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2韩兴娥.踏上阅读快车道[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课内拓展阅读 低年级 阅读教学
课内拓展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的课内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课内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有效课内拓展阅读为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增色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今后的课内拓展阅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内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是奠定学生一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小学语文阶段能够对语文基本知识、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二年级是学习的基础,三年级是过度阶段,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常识,能够开始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就已经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能力训练了,如对文章的整体思想进行总结,对字词句的内在含义进行理解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中,一二三年级作为基础奠定阶段就尤为重要。在阅读课中进行课内拓展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拓宽信息获得渠道,通过一系列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多读”“博读”,形成以课内教材带课外读物,以一篇课文带多篇相关材料,以精读带博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书方法指导、读书效果评价等系统性读书活动。拓宽课文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网络,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课内拓展阅读的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内拓展阅读并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单纯的资料阅读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课内拓展阅读中,应该也应该和正常语文教学一样,从字词基础、理解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等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一)字词基础
字词是语文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课内拓展阅读中,字词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古代文化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非常重要的识字教学书目,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也有很强的启示。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将字词学习和阅读学习结合到一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拓展阅读中增加字词的教学,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目的。
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选择包含课文生字词的拓展资料让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内拓展资料中找到不认识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及讨论的方式先理解字词的含义,进而理解拓展资料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二)理解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字词基础后,进一步就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对于课文中的精彩字词部分进行把握。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课文的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中,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悟与体验。举例来说,在《东方明珠》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先对东方明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接着将东方明珠的相关内容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个方法对于科技文的学习非常有效。在科技文学习中,单纯的课文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多种拓展方式为学生理解文章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对于课文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文字或图片等多种形式为课内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
(三)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课内拓展阅读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大局着眼,掌握课堂的整体结构,通过一篇带几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当遇到一篇适合朗读的课文,如古诗学习《静夜思》、《一去二三里》等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正确的朗诵诗歌的方法,断句方式,在学生熟练朗读诗歌的基础上,为学生展示课内拓展内容,让学生尝试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朗读。初次尝试时,学生可能不一定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通过朗读能够为学生在心里留下诗歌的印象,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一些现代文学习中,比如人物传记学习中适当拓展人物生平,通过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增加对人物类文章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已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结语
课内拓展阅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课外资源,将课堂有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让课堂由传统的垄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科学、合理的课内拓展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我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2韩兴娥.踏上阅读快车道[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