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秀琴.浅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J].南方农业,2021,15(24):-66.
  摘 要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的生态性和自然性,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及城市园林景观设计3方面的策略:以自然生态为指导做好土壤改良工作;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海绵城市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29
  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人类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格局,城市的生态平衡被严重打破,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在设计中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探寻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加富有生态效益的设计方式,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1]。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居民对于生态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利于改善城市的面貌,扩大绿色植物的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废气等,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能刺激社会的经济发展[2]。城市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体现园林的美观性、自然性、文化性[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如下:
  1)以自然生态为指导做好土壤改良工作;2)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如海绵城市理念,将水体、植被、花卉组织在一起,打造自然形成的生态环境。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2.1 以自然生态为指导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以自然生态为指导,为各种植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形成合力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并根据园林的功能分区采用合理的方式对植物进行配置,做好土壤条件改良工作[4]。由于植物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地,土壤湿润、疏松并含有有机质,因此,需要先对园林的土壤条件进行改良:1)在植物种植重点区域施用有机肥如作物秸杆有机肥、优质商品有机肥等,创造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2)由于人工湿地及雨水花园等设施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因此需要通过种植地被植物及深翻表土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并在设施垫层中加入改良材料如沉砂等。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只有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才能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条件下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2.2 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尽可能保护城市原有种植结构的基础上,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优先的原则,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乔木灌木和草本复层结合的原则为指导,形成“四季常青,四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怡人景观[5]。植物群落类型分成上层空间、中层空间、下层空间、水域空间。上层空间主要种植乔木类植物,大乔、中乔和小乔错落设计,如枫杨、银杏、广玉兰、大花紫薇等;乔灌木类植物主要有香樟、桂花、乐昌含笑、罗汉松古桩、红枫、双面红花桎木、法国冬青红豆杉等,群落边缘做好辅助设计,乔木类植物应用于山体区域,起到截流、净化雨水的作用,乔灌木类植物位于雨水花园等设施的边缘区。中层空间种植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种类多且密度大,可选择白蜡、南天竹、雀舌黄杨、春鹃、朱缨花、茶梅和满山红等,多用于缓冲区。下层空间种植草本类地被植物,可选择天门冬、芦竹、葱兰、纸沙草、鹤望兰、鸢尾和水鬼蕉等各类应时花卉草木,充分发挥植物的固碳和雨水处理功能,多用于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内。水域空间种植水域类植物,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如鸭舌草、水芙蓉等,通常应用于水体、人工湿地或设施的蓄水区等位置。
  2.3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如海绵城市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需遵循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设计包含渗透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设计及传输系统设计。
  2.3.1 渗透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渗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雨水收集、处理及渗透。由于渗透系统涉及土壤基质的透水、吸水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园林的地勘报告材料,因地制宜对渗透系统进行设计与排布,设计的渗透设施包括可渗透铺装的材料、生物滞留池、下沉绿地、雨水花园和旱溪花镜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但是渗透系统对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等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可以设计可渗透铺装材料的铺装及生物滞留池。选择的可渗透铺砖材料包括透水性混凝土材料、自然型透水材料、透水性新材料3种,如洗石米和沙基砖,洗石米的特点是生态性较为突出,树脂材料结合鹅卵石的搭配更使得景观美学体验度高且无需过多管理。生物滞留池组成部分包括预处理区、进水系统、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排水系统及植被等。预处理区以沉淀作用为主,主要去除悬浮大颗粒;进水系统降低水流速度并均匀布水;过滤层吸附、截留污染物,净化雨水;过渡层采用较大粒径的填料,防止过滤层填料进入穿孔排水管;排水层则传导过滤后的水到排水管中;排水系统包括穿孔排水管、冲洗管、溢流管,排出渗滤雨水,冲洗生物滞留池。
  2.3.2 净化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園林景观设计中的净化系统是通过土壤及植物的过滤净化功能对雨水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等进行分解或沉降,提高园林内水循环系统的净化能力。常用的生态净化方法为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及生态浮岛。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人工介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的植物为水体输送氧气;人工湿地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生成水、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人工湿地的鸟类和昆虫等吞食湿地中的有机颗粒,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的坡度一般为2%~6%,宽度不宜小于2 m。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利用水面空间,将挂有生物绳的浮岛放置于水中,以此来形成小规模的生态群落,达到优化恢复水环境的目的。浮岛的设置,为白鹭和翠鸟等水禽提供了休憩场所,增加了植物性、动物性浮游生物的数量,为鲫鱼、公鱼提供了捕食、隐蔽的场所。另外,浮岛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可消耗水中的氮、磷,对水质的净化效果非常显著,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3 傳输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输系统主要负责将雨水汇集至存储及回用系统中,传输系统主要有2方面的作用:1)可以减缓雨水在地表的径流速度;2)对雨水中的较大颗粒物进行过滤沉降。海绵城市体系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传输系统包括植草沟、植被渠、自带孔隙的渗管(埋于地下)。应注重草本植物的选配,植物应具有以下特点:耐旱又能承受周期性水涝、耐污染能力强、根系发达,耐冲刷,生长缓慢。可选用乔木类如枫杨、杜英;可选用灌木类如凤尾丝兰、雀舌黄杨等;可选用的地被植物如吉祥草、日本鸢尾等;可选用的草坪草种如细叶结缕草、马尼拉草等。
  3 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6]。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做好土壤改良工作,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周围的水土环境,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同时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新的环境,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
  参考文献:
  [1] 尹洪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花卉,2020(14):110-111.
  [2] 罗梓宁.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4396.
  [3] 袁连光.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6(6):113.
  [4] 赵国禹.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9(25):107.
  [5] 顾歆翊.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19):231-232.
  [6] 林晶莹.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J].砖瓦,2020(9):74-7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赖书文,张朝旺,李秋兰,等.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在粤北的区域性试验示范效果[J].南方农业,2021,15(24):-38.  摘 要 为了给粤北及其周边省份良种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作用,采用粤韶74-1、粤韶75-2、粤韶77-1三个油茶良种进行粤韶系列油茶良种區域性试验示范,通过建立油茶良种示范林、良种油茶采穗圃、良种油茶苗木基地及进行丰产技术培训等在适宜栽培区进行良种油茶推广,为广东省韶关
崔桂玲,李 志.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36.  摘 要 生态农业是集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人类健康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崇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种植类型多样、间作套种结合;坚持耕地固碳、带动农民就业等特点。研究发现,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技赋能、自然控制等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因地制宜
摘 要 探究色季拉山典型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为气候变暖下碳循环机制分析奠定基础。对色季拉山高山林线附近北坡杜鹃、急尖长苞冷杉、急尖长苞冷杉×杜鹃混交林和南坡杜鹃、方枝柏×杜鹃混交林、方枝柏SOC含量与土壤SOCD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色季拉山高山林线南、北坡土壤SOC含量与SOCD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小,且其SOC和SOCD分布均具有“表聚效应”;混交林SOC、SOCD均大于纯
郭 荣.地铁出入口周边景观统筹设计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64.  摘 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出现,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糟糕。为改善该种情况,政府交通部门鼓励发展轨道交通,并将其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地铁是轨道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地铁车站不仅是轨道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城市的景观焦
原 敦.青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42.  摘 要 青梅是一种喜光的植物,在我国的丘陵及坡地林中广泛分布,适宜在温暖的气候中生长,比较耐寒。青梅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还能够作为水果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所制成的梅子类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此,通过阐述青梅的功效与作用,从多个方面对青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词 青梅
胡晓红,李 琼,陈乃春,等.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路线初探[J].南方农业,2021,15(24):-44.  摘 要 贵州省六盘水市刺梨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褐斑病,蚜虫、食心虫和卷叶蛾等,结合六盘水市刺梨病虫的为害特点,提出以健身栽培、免疫诱抗剂利用、诱杀、非化学源农药的使用、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的使用等技术相结合的刺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刺梨;病
摘 要 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观赏名花,花色、花型丰富,适合在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为了给四川地区山茶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和生产指导,从繁殖方式、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四川山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山茶;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四川地区  中图分类号:S685.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
谢 彤.中国园林意境的构成手法初探[J].南方农业,2021,15(24):-72.  摘 要 我国山水园林是通过山水的布置、地形的塑造,在山水结构的骨架上,增加道路、桥梁、亭、阁和游廊,再配合假山、峭壁、飞泉和洞壑等景色,其间点缀书、画、匾和额等文学艺术作品来创造艺术氛围。在阐述意境构成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园林意境及园林小品要素的构成情况。  关键词 园林意境;山水;地形  中图分类号:TU9
李晓艳.石楼县核桃抚育管理的不足及其解决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24):-40.  摘 要 近年来,经济林产业发展被视作森林资源保护及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经济林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帮助山区群众致富。以山西省石楼县为例,基于经济林产业发展探讨新时期核桃抚育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确保提升核桃林发展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
摘 要 调查了佛山地区收集的80种茄子资源,通过形态学和农艺性状评价入选了22种优良品种,其中“益丰龙芽”“翡翠绿茄”“佛源秋茄”3个品种的叶面积和每667 m2产量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均出现高峰,且每667 m2产量与叶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分析分别为2A、1A、1A。  关键词 茄子资源;收集;评价;核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1.1 文献标志码:A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