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比兴:托物而寓情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兴”之于《诗经》叙事,主要有三点功能:一是作为叙事之发端,二是参与完成叙事之起承转合,三是辅助营造叙事之背景;而“比”之于《诗经》叙事,也有三点功能:一是借“比”叙事,二是辅助塑造人物形象,三是和“兴”一样参与起承转合。统而观之,比、兴皆为“托物寓情”之辞,因“寓情”之需,主体融入客体,使客观物象由此浸透了主观情感;因“托物”之需,客体进入主体之行动序列,进而深度参与了叙事行为。
  关键词 :《诗经》 赋比兴 叙事 抒情
  无论依朱熹界定,还是按李仲蒙诠解,比、兴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其内在机制,无疑都是借外在物象表达本事或情感。李仲蒙所谓“索物以托情”,即推演情理以寻求对应,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所谓“触物以起情”,即感于外物而触动心性,寓言写物以寄情物象。a李东阳亦承钟嵘等人观点进而强调:“所谓比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b如是,则比、兴表情的特质不言自明。
  那么,比、兴之于叙事,又有何关联呢?傅修延教授认为:比属于“隐喻性叙事”,用意象摹拟主客观事物;兴是“更为复杂微妙的‘比’”,与下文之间往往还存在“摹拟关系”。c此说对于我们把握比、兴与叙事的关联不无启迪。笔者认为,“兴”之于《诗经》叙事,其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作为叙事之发端。如《周颂·绵》之首章:“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朱熹注为“比”,以“瓜之先小后大”,比周國之先小后大。d冯浩菲则认为系以“绵绵瓜瓞”起兴。倘以冯浩菲所持“兴诗的喻体在前,本体在后”e的标准以及“兴多兼比,比不兼兴”的传统看法,此处不妨理解为兴兼比,即先言瓜瓞之繁衍不息,以引出周人成长壮大的历史,兼以瓜瓞的岁岁相继,喻周族由小至大。如是,则开篇之“兴”,无疑是后续“赋”之发端,正是借助兴象与拟象的某种相似,有效拉动了叙事序列。
  冯浩菲尚在“首章兴”项下同时列举了《邶风》之《泉水》《北门》及《小雅·黍苗》诸篇。仔细品读《泉水》开篇之“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及《黍苗》开篇之“芃芃黍苗,阴雨膏之”,的确均为先言他物以兴起之后赋辞,大有触物生情之感,诱发叙事之功能亦较为显著。但对《北门》章首之“出自北门,忧心殷殷”众说不一,需要进一步商榷。冯浩菲以之为“兴”,朱熹以之为“比”,以笔者浅见,此句比、兴意味均显不足,理解为“赋”也未尝不可。
  第二,参与完成叙事之起承转合。如《周南·关雎》,若将各章所涉之事作为一个连续性事件,则“兴”显然参与了整个叙事进程。首章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行为动机,此为叙事之“起”;二章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起兴,引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此为叙事之“承”“转”;三章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起兴,转而叙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亦为转、承;末章再以“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起兴,交代故事结局(“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为叙事之“合”。在此过程中,因“兴”的参与,时间、空间向着各自的维度有效扩展,事件进程被合理延长,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被赋予清晰圆润的棱角;原本平铺直叙的记事,被浸透悠远曲折的意味。如果抽去了兴句,全诗将一如清汤寡水,索然无味。
  另有部分诗篇,虽非《周南·关雎》这样章章为“兴”,但其局部之“兴”亦不同程度参与了叙事架构。如《邶风·谷风》,朱熹认为首章为“比”,按冯浩菲观点,篇首“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当为兴兼比句,叙事即由此发端;二章为“赋而比”,前四句直陈其事,后四句借“其甘如荠”“如兄如弟”以彼喻此,铺叙负心人不知何苦何甜,昏昏然迷醉于新欢;三章为“比”,然“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之句兴味明显,依“兴多兼比,比不兼兴”之说,仍当归为“兴”,以泾渭合流后虽清浊自见但清者自清,转而表白自己被弃之后去意未决的矛盾心情;四章为“兴”,实则“比”矣,承上章之兴,以如何应对河深河浅喻如何经营生活,追述自己如何勤劳持家、友善处世;五章为“赋”,重申自己所受的不公;末章为“兴”,而又不无“比”意,负心丈夫以“我”御冬之菜拿去“御穷”,莫非在其眼里“我”已真成“干菜”?以此观之,局部之兴、比虽然不能完全架构其叙事结构,但也同样在积极参与着叙事进程,影响着叙事序列。
  与此相关,《诗经》还形成了一些类型化的起兴句式,其基本句式有三:一是“A有B……C有D……”最典型的莫过于“山有……隰有……”如《郑风·山有扶苏》《唐风·山有枢》 《秦风·晨风》 ;二是“A有B……A有C……”如《召南·江有汜》《王风·丘中有麻》 《魏风·园有桃》;三为“A有B……A有B……”如《鄘风·墙有茨》《王风·中谷有蓷》。在这里,兴句与诗篇也许并无意义关联,但至少起着触发的作用,倘若进入叙事序列,无疑也在结构上推动着叙事。
  第三,辅助营造叙事之背景。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兴”无疑是兴象与拟象之对接、主体与客体之交融;就其文本位置而言,又常常见诸篇首,这就为营造叙事背景、渲染故事氛围提供了天然条件。事实上,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周南·关雎》之首章四句,正是以雌雄合鸣的雎鸠起兴,触动了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之情,引发了谦谦君子追求“窈窕淑女”的行为动机;同时,也以白描手法,摄取大河、沙滩、水草、鸟鸣等自然物象,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辽远空阔、有声有色的空间环境。可以说,凡是以“兴”发端的叙事,其兴象所造之境,几乎均可视为叙事之背景因素。
  而“比”之于《诗经》叙事,其主要功能亦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其一,借“比”叙事,即傅修延先生所谓“借此事拟彼事”。这在借拟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小雅·鹤鸣》,朱熹在各章之后均注曰“比也”,冯浩菲则以此诗为“兴兼比兴诗”,本文从朱熹之说。程俊英先生即承旧说,认为通篇借喻:以鹤比隐居的贤人,以鱼在渊、在渚喻贤人隐居或出仕,以花园比国家,以檀树喻贤人,以枯枝烂叶、恶木比小人,以它山之石喻别国贤人。f但若揭去比兴的外衣,不是将鹤、鱼等当作行动主体,而单纯看作是摄入诗人感官的自然物象,那么,此诗所呈献的当是“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g:走在广阔无垠的荒原,鹤鸣九天,震动四野;水中游鱼时而潜入深渊,时而跃上滩头。走着走着,一座山林倏忽闪现,高大的檀树之下,落叶堆积;参差的奇峰之上,怪石嶙峋——如果能带回这些山石去磨砺玉器,该有多好……就诗论诗,如此解读似乎也意脉贯通。这充分说明,借拟诗的本质或许正在于借“比”叙事,基于某种相似性,现实人物借壳自然物象进入事件,由喻体代替本体来直陈其事、完成动作,本事随之演化为某种寓言故事,“比”亦由此转化为“赋”。   再如《魏风·硕鼠》《豳风·鸱鸮》等所谓“比”诗,亦为借比叙事。《鸱鸮》四章,每章五句,开篇即以呼告语引出“事件”的另一“人物”鸱鸮,以之为“受述者”,以一只母鸟的口吻,历述其室毁子丧、修巢受侮、毛枯尾缩等不幸遭遇,几乎就是一则寓言故事的舞台化演绎;《硕鼠》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前二句同样是呼告语,以此将“受述者”(硕鼠、女)拉到近前,继以六句,面对面“直陈其事”“叙物以言情”,篇章结构与 《鸱鸮》大体无二。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诗就是“赋”诗,只不过借“比”添了一层掩人耳目的外衣罢了。
  其二,辅助塑造人物形象。如《卫风·硕人》,朱熹在四章之后均注为“赋也”,应是从诗篇整体而言,仅就第二章来看,则显系“比”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七个比喻连续呈现,如同电影特写镜头,使美轮美奂的“硕人”形象跃然纸上。因其艺术上的成功,其中一些语词片段已经演变为成语、熟语乃至原型式意象。再如《卫风·伯兮》二章之“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以飞蓬乱草喻思妇头发,以头发变化见时光流逝,既是困苦外貌之描摹,也是无绪心境之揭示,可谓形神具备。又如《卫风·淇奥》之“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及《秦风·终南》之“颜如渥丹”、 《小雅·都人士》 之“卷发如虿”,也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作比,收到了形象、传神、动人的艺术效果。
  其三,参与叙事之起承转合。参见上文对“兴”之叙事功能的相关探讨。
  统而观之,比兴皆为“托物寓情”之辞,因其“寓情”之需,主体随之融入客体,使客观物象浸透主观情感;因其“托物”之需,客体随之进入主体之行动序列,进而参与叙事之架构、背景之营造和人物形象之塑造,甚至成为“叙事的躯壳”;因其常常出现于篇首,有时还作为叙事之发端,拉动了整个叙事序列。
  a 胡寅:《斐然集·崇正辨》,尹文汉校点,岳麓书社2009年版,第358页。
  b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69页。
  c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128页。
  d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79页。
  e冯浩菲:《历代诗经论说述评》,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06页。
  f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45页。
  g 姜亮夫等:《先秦詩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3页。
  作 者: 吴建新,文学硕士,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尤丽霞,文学学士,甘肃省酒泉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其他文献
一、概述    《编辑自己的演示文稿》是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小学四年级上册《幻灯片制作》第3节内容,一课时40分钟。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PowerPoint这个幻灯片制作软件,并且懂得如何创建自己的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插入和编辑文本框,能够修改文字的字体、字号等文字属性,发现幻灯片的不同视图方式并学会
COBALT動力公司的卡宾枪大多采用科幻风格,而艾可乐普斯(Eclipse)卡宾枪并未采用科幻风格,完全是传统设计。其源自于AR15/M16系列,但有自己的设计特色。如辅助推机柄在机匣两侧均有设置(AR15/M16枪械的辅助推机柄仅设在机匣右侧);弹匣座前部加工有指槽,方便射击时握持;扳机护圈不是直线形,而是稍向下折弯,颇具艺术性。该枪采用较长的圆筒形铝合金护手,护手顶部加工有皮卡汀尼导轨,其与机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2.知识目标:懂得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能从身残志坚的故事中受到感动、激励。  3.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对残疾人生活的了解与感受,懂得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向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难处  同学们,在翻开课本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两个游戏,好吗?  1.设
充分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结合网络资源编写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  一、创设生动逼真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激
摘 要:以“洞”窥人,以“洞”窥世。面对黑洞大喊一声“喂——出来”!让人类的善良出来,让智慧出来,让坚韧出来,让仁慈出来,让幸福出来……  关键词:荒诞故事;人性;漏洞;真善美    《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的一部微型小说。小说从一个村庄遭遇到一次台风写起。台风卷走了村庄里的一座庙,在原来庙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洞,科学家、学者、记者纷纷前来观看,可是最终一无所获。学者于是下令“填洞”。一位
摘 要:小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代表作品,戴思杰用法语创作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特殊年代的故事。作者的双文化背景决定了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中法文化上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试图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小说中的文化冲突进行简析,使读者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地理解该小说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法国华人文学 文化冲突 文化维度  一、引言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旅法华人作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
Bering白令KLASSE14ODM  腕表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除了时间功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配饰功能了,选择一款外表除了考究它的性能功能甚至机芯各个方面之外,颜值与自身气质匹配也是一大考究。选对了一块腕表,给自己的搭配加分不亚于一双潮鞋甚至是一件衣裳,特别是男士,本身配饰就是简练明了为主,对于腕表的搭配选择就更加重要了,春节临近,那我就来给大家推荐四款表,提升大家的搭讪指数。 1
这是一款黑鹰公司最新推出的M1911系全尺寸自动手枪。高品质的影子鹰政府型手枪是专门为收藏者打造的精品,制造精良,外观精致漂亮,并且加装了由Trijicon公司研制生產的RMR内红点瞄准镜,售价高达4795美元。  影子鹰政府型手枪虽然属M1911系手枪,但口径并没有采用传统的0.4 5英寸,而是采用了9mm,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枪弹。其握把左右侧面制有波浪形防滑纹,前后方制有颗粒状防滑纹。其全枪
這是一款由德国黑内尔公司出品的M4类型卡宾枪,采用气吹导气式自动方式。该枪外观为沙漠色涂装,包括护手、机匣和枪托均为沙漠色,而枪管、小握把、弹匣、枪托杆和枪托尾部的橡胶缓冲垫是黑色的。铝合金护手截面呈八边形,护手四个正方向侧面设有导轨,其中顶部导轨与机匣顶部导轨连为一线,护手长258mm。枪管口部加装标准的鸟笼形消焰器,有多种长度枪管可供用户选择,由长至短分别是406mm、368mm、317mm和
儿童写生画训练,相对想象画之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绘画知识技能与经验,一般认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才能展开训练,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中很少出现此类课型。美术活动组的低年级学生,我们考虑其能力有限,也没有开展写生画训练。但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搞美术创作时发现,多数学生没有题材可画,凭空想象出来的画面空洞苍白,不然就是照搬书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把学生带出去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带上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