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文化”引领普通学校不普通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教育学院附中是一所2008年两校合并重建的普通中学,建校后三大问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首先是生源,初中生源全部来自于电脑排位、就近入学,高中按照中考统一录取,录取分数在普高录取中居于偏后位置;其次是队伍,合并建校后教职员工缺乏共同愿景激励;最后是口碑,周边百姓对学校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学校形象没有扭转。
  为了推动学校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学校发展规划研讨。在此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阳光”这一概念。阳光的校园文化,能够燃起教师和学生心中那团自信的火焰,激发内在的潜能,让每个人感受温暖,积蓄力量,获取成功。
  在构建阳光校园的过程中,学校以“争做阳光附中人”为行动口号和培养目标。阳光附中人应该具有阳光的心态和奋进的作风,前者是一种积极自信的状态,后者是一种务实的工作精神。经过全体师生的讨论,我们对阳光附中人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和诠释——阳光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爱生活”;阳光的教师“有爱心、肯奉献、善钻研”。我们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推进学校的阳光文化建设。
  
   布置“阳光的环境”,润泽“阳光的氛围”
  学校从校门口的校名题字入手,布置“阳光”的形象标识。学校操场、楼道、墙面、宣传板、电子屏都展示附中办学的核心理念,时刻激励师生奋进。学校努力在细节处进行思考和设计,让学校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和感染。现在,连学校的电梯,都成为了展示阳光学子精彩的空间。
  学校在注重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还积极创设阳光的人文景观,各种学校宣传品、学生电视台、校园网站、附中简讯等都成为展示学校阳光校园精神的载体。阳光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
  
   开展“阳光的活动”,唤醒“阳光的心态”
  “阳光的活动”是指精心设计学校的常规活动,注重活动的育人效果,注意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注意以活动促使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奋进的作风,努力让学校的传统活动和常规活动不断涌现新的形式和新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获得自信,让活动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
  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组建了“美境社团”“手拉手阳光社团”,推出了“荣誉升旗手”,评选“阳光学生”,创编“阳光课间操”等。学校力争让常规活动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以引领学生转变心态,向着更阳光的方向发展。
  
   开设“阳光的课程”,激发“阳光的潜质”
  培养阳光学生就需要有阳光课程。学校积极成为北京市翱翔计划课程基地校、西城区生涯规划课题实验校、种子领袖培养计划成员学校,借助这些优秀项目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让附中的学生可以享受更多的教育机会。
  为了让学生感知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开设了国学系列课程,以“学写端正中国字,争做阳光附中人”为主题,倡导学生学习写字课程。每天中午,伴着悠扬的古琴声,全校学生调心静气,开展书写练习。学生不是为写字而写字,而是通过写字提高文化修养和做人标准。
  为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开设了阳光美境课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包括节能减排课程、垃圾处理课程、校园“零废弃”项目课程。
  为了培养适应国际的现代人,学校在假期对外交流的基础上,开发了《初级法语》《国际文化理解》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开设了机器人编程课程。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车形机器人,我校师生在市区、全国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选择的空间,学校还利用午间开设了阳光午间课程。课程涉及知识拓展类、心理辅导类、传统文化欣赏类、体育艺术类、科技发明类、动手制作类。
  
   构建“阳光的课堂”,促进“阳光的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如何建构“阳光课堂”。“阳光课堂”应该突显对学生的尊重,是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是关注每一個学生的课堂,是充满温暖和关爱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一种热情和渴望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工作中拥有阳光之心,眼中也就自然有了阳光之人。教师们通过自主讨论,提出了“阳光课堂”需要避免的十条注意事项,以此激励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倡导“阳光的服务”,建设“阳光的团队”
  学校倡导人人都是阳光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希望每个人都呈现阳光的工作作风:工作中不推诿、不抱怨、相互理解和配合,共同为阳光校园做贡献。学校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民主透明,制定了阳光系列奖励项目,奖励方案侧重于对团队和集体的肯定。学校为先进组集体颁发奖牌,悬挂在办公室门口,让荣誉激励团队发展得更出色。学校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心。
  阳光文化建设实践让学校有了明显的变化:学校的环境更有文化味了,活动更精致了,课程更丰富了,教师更富有爱心了,学生更可爱了,学校的口碑也提升了。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混合艺术形式,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可以为原本规范化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将装置艺术运用在城市重要节点中,可以丰富空间
清瘦的身材、齐耳短发、笑起来唇边隐隐现出一对酒窝,这分明是一个“贤妻良母”式的人物。不曾想,瘦弱的李京燕,登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到过人迹罕至的可可西里,骑自行车穿
在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工作者因诚信而导致了重大的科学发现.他们诚实地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有的看似微不足道,有的出人意料、使人失望,有的则令人厌烦,然而,恰恰是这
期刊
一名就读于京城某高校的女大学生,因和父亲闹了点儿别扭,心里有气,而自己的电脑坏了急需用钱修理,就在其居住的村内张贴了5张“借钱启事”,目的是“寒碜寒碜我爸爸”(据《北京晚报》)。  这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报道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揭示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父母恩情的漠视。分析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对于感恩教育的提倡力度不够。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
学校从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文化存在,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一种力量。为加强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区域内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北京市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依托北京教育学院专家团队,开展以“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研修项目,力求实现区域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在研修中,我们力求从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重视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域内的学校文化历史悠久,底蕴厚重,
针对经典判别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半截多项式引入到判别函数中,提出了逐段线性化判别方法及其一整套求解方案.此后,将此新方法引入到短期气候预测中,对云南昆明和蒙自两站的5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科学以它无穷的魅力已经充斥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和完善法院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公信、及时化解群众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
目前在我国理论界,有关“以人为本”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探讨这个命题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前些年我们的经济改革和法制建设确实在某些方面忽视了人的问题。其实,在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中,在西方早期的启蒙思想那里,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和人的价值就有完备而系统的论述,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理论思考的出发点。但是,作为一个法学家,如何从法治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把“以人为本”和公法构建联系在一
据初步统计,全国高校现有自然科学类学报约1,680种,仅北京地区就有40余种。为使高校学报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其在传播、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作用,每年全国都会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和年会,就如何提高自然科学类学报的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展开广泛交流与讨论。焦点始终是如何扭转科技类学报的同质化、小而全、散而弱的局面,提升该类学报的整体水平,使学报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发挥独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北京。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让北京赢得了世界的喝彩,“鸟巢”更成为北京新一代地标性建筑。奥运期间, The twenty-ninth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