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照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可见阅读教学地位之重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阅读教学目标发生了严重错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反复、机械演练之中,阅读教学缺失了应有的灵性。新课标重新校正了阅读教学的方向: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加以观照,也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一、插上想象的翅膀,读出真知灼见
  
  文艺的艺术之美,常常蕴含在生动逼真的意境中,怎样把学生引领进作品中进而探其深意?靠想象。教师要从艺术形象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艺术形象唤起学生的美感,在对形象的艺术感受中得到审美愉悦,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所以,阅读时,要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体现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世界。维纳斯断臂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清冈卓行语)。教师的可贵在于把形象放在富有创造力的眼睛注视之下,让学生重新构建、放大,美化成无数同质异构的崭新东西。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二、加强生活积累和感悟,提高鉴赏能力
  
  文本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感悟的基础,一个人的言语感受同生活密切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正如搞音乐的人必须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具有敏锐、丰富、深厚的语感,第一个诀窍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生活,关注生命,最大限度地积累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阅读理解的源头活水。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的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与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因此,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与生活对话、与文化对话、与心灵对话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的水平,进而移人性情,涵养人格,使学生底气充足,灵性飞扬。
  读者是以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的投入来解读文本内涵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寻找自我的影子,读出个人的体验和感悟。为什么不同经历的学生读《背影》会有相同的感动?因为他们从文中读出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读出了蕴含在文本中与自己相通的感情,或许从文中“父亲”的身上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从“我”的身上寻到了家庭生活中的我,因此,爬月台买橘子这类小事才显得是真挚父爱的表现,平平淡淡的几句临别嘱咐是真诚父爱的流露,显然,感动的是记忆深处的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用自己内心深处的体验与之类比,情到深处,不能止已。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海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这样才能借有限的人、景看到无限的情。
  
  三、在阅读中提升生命
  
  凯勒说:“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作文不仅语言美,而且思想性强。阅读中准确深入的理解,是批判与创造的基础。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诗经》中,我们窥见了古人的情感和风采;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领悟了上下求索的精神;从《过零丁洋》中,我们感受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卓绝情操;一部《共产党宣言》使世界为之改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改写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改造了不断提升文明水准的世界。通过阅读,我们超越时空,实现了精神的远行,正是阅读,人们感受到眼前的现代气息和人间的永恒智慧。就阅读的终极意义而言,它是对人心灵的重塑、精神的再构,寻求的是自我的日臻完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也许就是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因为在阅读中感知力得以培养,想象力得以施展,领悟力得以锻炼,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之树得到一次浇灌,创造性得到一次启发,生命的品质因阅读得以全面提升。
  阅读是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韵味、有思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看见美的心灵,在读者、作者的灵魂交流中进行独特的审美体验。
其他文献
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线下活动朗读亭在文化传承、阅读推广方面的成功开展,启示着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从丰富内容向提升用户感知方向发展。本文认为,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能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因此要用创新的思维去破解,用创业的理念去引领,夺回属于大学课堂的阵地十分必要。现从创新创业教育的
一、过分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其工具性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体系”。而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重视了“双基”,就等于放大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表现在我们教学行为上,便是大唱“高调人文”,忽视“双基”落实。有的语文课确实是上得与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课无异。我们无度地向外拓展,导致了很多基础的东西没有落实;我们过分地强调了新课
对以NaSCN为溶剂的一步法聚丙烯腈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防辐射腈纶进行了研究,对防辐射添加剂的选择条件、硫酸钡浆料和防辐射腈纶纺丝原液的调配,以及防辐射腈纶的纺丝都进行了
文学作为人学,总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独领风骚。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特有的艺术形象和文学魅力,来强烈叩击读者的心扉,呼唤着时代的强音。阅读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从书籍中吸取精髓,来充实自己,涤荡精神,享受审美乐趣,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上。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文本解读的过程。    一、激活文字,驱遣形象    叶老主张:读书不能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遣着想象
议论文能否得高分关键在语言。那么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出彩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词造句方面,重视形象具体的描述;二是运用修辞手法,重视给人丰富的联想;三是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也能使语句新鲜有味。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主要如下:    一、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没有修辞,语言的形象性就要减色,议论文也相应地失掉了一定的色彩。结合具体情节运用修辞,既有助于阐明道理,又可增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