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节外生枝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那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大部分教师都较为重视课外资料的引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无可厚非,也符合教学的需要,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太多的余地,大量的课外资料引入并不是很现实。因此,利用课文,拓展学生认知视野,就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了。
  
  提供参照。对比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是经过教育权威人士编订,广大教师实践后形成的教学用书。从各个方面看,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也使得高中的语文教育呈现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从教学研究的角度上看,教材本身就是研究价值较高的材料,也是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还是教师研究、发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载体。也就是说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就看教师在教学中怎么运用。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是极具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文章,其内容丰富,思想各异,形成了丰富的知识海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和意义,则足以生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一篇文章,进行意义和思想内涵的挖掘,是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做法,也是丰富教学内涵的一个有效途径。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的参照物下进行学习,或许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得到更大的锻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其它的课文,引导学生在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进行比较、分析、阅读,从中寻找文章在思想情感表达、语句运用、描写技巧等方面的异同,同时领会语文文本相互联通的特点,探讨普遍规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进行比较阅读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从题材上进行划分,如让学生对《江南的冬景》与《晨昏诺日朗》进行比较:同为写景散文,但是在写作手法和景物描写上,在感情、风格上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了解各种写景的基本手法,对于写景状物方面用语的方式有整体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比较开阔视野,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局观,又可以提高学生细致、辩证的分析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新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节外生枝。扩大内涵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应该用研究的眼光和意识研究教材本身,更好地理解教材,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其中的精神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课文进行延伸,扩大知识点和面。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以《史记》中保留下来的成语作为教学的迁移点,从“成语故事”的角度增加历史和人文知识。如“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的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这样的文本扩展,自然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化,实现语文教学开放、综合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先秦关于国家、忠诚的概念与今天有何异同”为教学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就课文所表现出的信息,研究“先秦的人才观”。
  当然,任何一篇文章都可能产生多种意义,教师在扩展和引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其中的内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申,做到有详有简,既要保证延伸内容的丰富多样,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看问题和深入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教学中,从教材本身,发现资可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的认识。这是我们保障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主要途径。
其他文献
在重庆开县广褒的北部山区,有这样一种树,它扎根于岩缝之中,挺立于绝壁之上,任凭风吹雨打,总是一片绿色风范,它叫崖柏。在崖柏生长的那座神奇之山——雪宝山,也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的人,他以赤子的情怀匍匐于瘠地书写壮丽,以奋发的秉性植根于大山奉献绿荫。从中学到小学,从乡政府到薄弱学校,从城郊到边远山区……他多次工作变动,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一步都有悖常理。走进深山,他只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就是要
采访对象:王桂林。学生家长,其儿子已成为高级工程师。曾经是学校教改的先行者、主力军。双重身份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夏俊山:王主任,您曾经做过学校管理人员,也曾经是考生家长,您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王桂林: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分数管理是最容易操作,最省力的管理方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是不是好教师,是不是好学生?方法很简单: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然后把考试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效课堂打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多维度、多途径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综观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把促进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归结为三类:一是外在的培养与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二是个人的实践与自我反思,激发内驱力,促进教师个体实践行为的改进;三是建构合作共生
日出杲杲,玉兔西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透着自然惬意而原始的农耕气息,也似乎演绎着生命周而复始的刻板更替,但凌宗伟校长的“日出日落”的系列风景,却是别样的多姿、多思、多智。  这些文字,记录了他的酸甜苦辣、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嬉笑怒骂……谈工作,论学习,说生活,道交友……笔端有的只是云卷云舒之下的闲庭信步,而没有正襟危坐的说教或做派。在看似絮叨的叙事中,我们得以看到一个真心爱生活,用心写生活,潜
调查显示,对不少新教师来说,课堂突发事件都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而要想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我们首先必须划分清楚课堂突发事件的可能类型。课堂是由师生组成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关系这三个方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基于此,课堂突发事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因教学秩序混乱而造成的突发事件、因师生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突发事件以及因教师准备不周而造成的突发事件。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论述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使大批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从小任性、散漫,不听家长的话。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后喜欢追逐打闹等。笔者是怎样教育引导他们的呢?以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从起点出发,关注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树立起自身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说树立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内化于心。著名艺术家滕矢初认为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通过美育、音乐等途径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落实到学校,教师们要把握德育的核心和方法。如何结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结合学校的特色与实际,使品德教育工作
美术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方式,它对提升人的素质有重要作用。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鉴赏方面的指导,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通过鉴赏教学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进而创造美。    鉴赏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教学中的鉴赏是将鉴赏的范围定位为美术教学活动,它包括教师、学生、美术作品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属于主观要素,美术作品属于客观要素。美术教学中的鉴赏就是鉴赏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应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为我们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必须面对与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个案,进行粗浅的探讨。    激发思维的兴趣——让学生会问    问。是智慧的火花;问,是打开知识的钥匙;问
课前五分钟,小曼同学在做她的口头作文《“爷爷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前几天,老师教《老王》这篇课文时,说他早年过生日才能吃到一颗鸡蛋,还是妈妈偷偷塞给他的,不能让其他兄弟姊妹们看到。董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我也很清楚,就是想告诉我们他的童年是贫穷的、苦涩的,就是想表明那个年代是物资匮乏的,老王送给杨绛的鸡蛋和香油都是很金贵的稀罕物。这个道理我懂,老师讲完故事我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我难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