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巾美术鉴赏教学刍议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方式,它对提升人的素质有重要作用。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鉴赏方面的指导,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通过鉴赏教学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进而创造美。
  
  鉴赏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教学中的鉴赏是将鉴赏的范围定位为美术教学活动,它包括教师、学生、美术作品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属于主观要素,美术作品属于客观要素。美术教学中的鉴赏就是鉴赏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思维模式融入美术作品中,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判,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在开设美术欣赏课基础上展开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要是通过教师渗透鉴赏理论,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鉴定和欣赏的过程,它是理论的渗透和接受,是在美术作品中展示理论、深化理论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
  
  1.教学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从功能上看属于教学,它同样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体现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鉴赏理论,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以让学生习得鉴赏方法,需要教师在学生困惑处精心指导和点拨。从学习主体角度看,鉴赏教学课的教学性体现为学生学习鉴赏理论,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是理论的具体运用。
  
  2.鉴定性
  这一点是说在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渗透相关的美术鉴赏理论以及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学生在运用理论对美术作品鉴赏时首先是识别、理解,识别该作品的各个要素与鉴赏理论的吻合之处,理解这些吻合所体现的艺术特点。因此,从学生认识分析作品到鉴赏作品的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了鉴定性的特点。
  
  3.审美性
  审美性是鉴赏教学的目标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的美,从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识别和归类,从而达到美育要求。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1.激趣法
  在鉴赏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从客体要素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鉴赏,然后要从方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鉴赏,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在课堂气氛的创设上,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如鉴赏中国明清时期的著名宫廷建筑,教师可从介绍历史背景人手,也可从展示美轮美奂的古代宫廷建筑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感受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雍容华丽风格,去感受明清时期宫殿艺术组合丰富、主次分明、搭配协调的审美特征。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和鉴定欣赏情景,自然就会生发出表达鉴赏结果的渴求。
  
  2.收集法
  美术作品的收集整理也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特别是关注自己周围的艺术品,能够收集的收集,让学生形成审美收藏的习惯,同时对已收集的美术作品要加以归类整理,以便形成条理。一方面,这种收集整理可为自己习得鉴赏能力、培养鉴赏习惯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这种收集整理可以让学生养成关心周围事物,用美的眼光去感知周围事物的习惯,所谓“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3.拓展法
  从教学角度看待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发现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述鉴赏方法,学生却是昏昏欲睡。要改变此种局面,就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如讨论比较、作品展示、作品欣赏、实地参观等。
  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角度看待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发现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时间局限于上课。更新教学理念,就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美术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校外条件欣赏美术作品。如,对建筑物的欣赏,可从电视画面上感受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的美,可以从对周围建筑的观察上去分析鉴定建筑的审美价值等。
  总之,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要以教学为基础,以鉴赏为依据,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鉴赏理论,并通过鉴赏实践熟练运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展鉴赏的时间和空间,将美术鉴赏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
其他文献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许多著名的老牌学校的文化特征,与最初办学者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大学,并催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内容以及综合使用这几方面技能的能力。可见听力技能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否体现,听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江苏省英语中考实行“人机對话”自动化考试模式以来,初中英语听力落后的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對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曾對本校初一中643名学生做过一次听力调查,在第一遍录音播放结束后,只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是儿童刚刚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
在重庆开县广褒的北部山区,有这样一种树,它扎根于岩缝之中,挺立于绝壁之上,任凭风吹雨打,总是一片绿色风范,它叫崖柏。在崖柏生长的那座神奇之山——雪宝山,也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的人,他以赤子的情怀匍匐于瘠地书写壮丽,以奋发的秉性植根于大山奉献绿荫。从中学到小学,从乡政府到薄弱学校,从城郊到边远山区……他多次工作变动,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一步都有悖常理。走进深山,他只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就是要
采访对象:王桂林。学生家长,其儿子已成为高级工程师。曾经是学校教改的先行者、主力军。双重身份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夏俊山:王主任,您曾经做过学校管理人员,也曾经是考生家长,您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王桂林: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分数管理是最容易操作,最省力的管理方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是不是好教师,是不是好学生?方法很简单: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然后把考试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效课堂打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多维度、多途径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综观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我们可以把促进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归结为三类:一是外在的培养与培训,对教师进行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二是个人的实践与自我反思,激发内驱力,促进教师个体实践行为的改进;三是建构合作共生
日出杲杲,玉兔西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透着自然惬意而原始的农耕气息,也似乎演绎着生命周而复始的刻板更替,但凌宗伟校长的“日出日落”的系列风景,却是别样的多姿、多思、多智。  这些文字,记录了他的酸甜苦辣、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嬉笑怒骂……谈工作,论学习,说生活,道交友……笔端有的只是云卷云舒之下的闲庭信步,而没有正襟危坐的说教或做派。在看似絮叨的叙事中,我们得以看到一个真心爱生活,用心写生活,潜
调查显示,对不少新教师来说,课堂突发事件都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而要想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我们首先必须划分清楚课堂突发事件的可能类型。课堂是由师生组成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关系这三个方面对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基于此,课堂突发事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因教学秩序混乱而造成的突发事件、因师生理解偏差而造成的突发事件以及因教师准备不周而造成的突发事件。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论述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使大批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从小任性、散漫,不听家长的话。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后喜欢追逐打闹等。笔者是怎样教育引导他们的呢?以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从起点出发,关注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树立起自身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说树立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内化于心。著名艺术家滕矢初认为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通过美育、音乐等途径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落实到学校,教师们要把握德育的核心和方法。如何结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结合学校的特色与实际,使品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