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er720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而还有一些教材,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听,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遗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舞表演,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受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
近日,澜沧县糯扎渡镇新农村指导员对镇生态茶园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别前往响水河村、窑房坝村和荒坝河村实地查看了茶园面积和茶树生长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营销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营销逐渐兴起并开始盛行,网络营销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而产生,其价值也越来越明显.网络营销作为一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纪念先祖、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节日。2015年4月21-23日,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在素有“山海黎乡·纯
期刊
网络自制剧是伴随视频网站的发展所出现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2009年至今,我国网络自制剧经过近6年的初期市场培育,已经初具一定的受众和规模,并形成了从制作到上线播放、多屏
老年痴呆症常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功能减退和人格改变,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愈老年痴呆.而一旦患上痴呆,将会使老人的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乡村社会纠纷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难以适应新型农村纠纷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该研究根据乡村社会纠纷的特点以及当前乡村社会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本土化的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有效化解农村社会因纠纷所积聚的矛盾,缓解基层法院和派出法庭日益增长的诉讼案件的压力,维护乡村社
今年2月,义乌市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命名为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此前,该院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
期刊
摘要:诵读法具有特殊的学习机制。诵读是一种创作活动,是调动心、眼、口、耳去追踪文本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情状的过程,是对作品进行再理解、再创造的过程。用美学家朱光潜的话就是:“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的节奏,从声音的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诵读有独特的魅力与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朗读;方法探索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取教师串讲,学生听讲、做笔记的方式,对于已经有一
本文结合机车安防装置在朔黄铁路机务行车中的实际应用,对于行车中乘务员的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管理通过进行视频分析汇总,经过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