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教学,而实训室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探索实训室文化建设,培育实践教学特色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目标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技能上,更注重员工的职业素养。实训室是学生实现技能飞跃的场所,是职业学校学生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些实训室硬件设备,自发自愿地利用这些设备来实现自己技能的飞跃,实训室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学校主张“企业化管理”,在校内构建企业化氛围,在布置实训室文化时,要求具有职业文化氛围的“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环境为目标,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有“校中厂”的感觉。
学校实训室情况简介
学校是一所综合性职业学校,涉及专业有机械类、电工电子类、数字艺术类、服务类等多个领域。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8个,其中有3个省级实训基地,还有2个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现建有专业实训室70个,实训场所面积3.4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3900万元。学校与周边地区6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实训计划。教学设备使用合理,设备使用率高,工位充足,各专业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均达100%。主干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创设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由于专业多,领域广,各个实训室在学校统一的实训文化布置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
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学校实训室文化建设注重布局、制度建设和精神激励,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既具有教学特色又融入职业化氛围的“教学工厂”。实训室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物质文化建设(以物流实训室为例)
实训室的设备设施、环境布置、实训内容等方面构成了实训室的物质文化主体。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是构建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
(1)布局。
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在实训室建设上引进了现代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有“校中厂”的感觉。在实训室环境布局与配置上,营造职业文化氛围,按照相关职业的岗位的技能要求,合理布置实训室内的软件、硬件资源。
整个实训室划分成多个区域,这样的布局,符合一般企业工作场所的要求,营造出物流专业的职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职场工作的感觉,忘记自己在学校学习,将自己当成是一个职工,这样便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学工厂”式的布局,让学生脱离在教室学习的枯燥感,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认真度。这样的布局满足“教、学、做”于一体的职业教学环境需求。
(2)布置。
整个实训室采用通过使用灰色和蓝色相结合的主色调,这与物流专业针对的产业特点想配备,在学生的心理上提前适应工作氛围。在墙面上张贴彩色图板,强调岗位操作流程,时刻提醒学生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按照企业要求设置岗位,对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作统一规定,规范权责,将教学融入到真实场景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工作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责任心;通过模拟现实工厂的环境,重现真实工作环境,细致入微的发挥实训室设备、设施的教育作用;编制设备名称标牌,实训室名称标牌,实训项目,编写设备操作指南等表现形式,使静止的设备与设施表达出职业教育的“技术与技艺”,物能说话。
2.制度化建设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是要面向企业,所以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的企业观。实训室管理参考企业,结合学校办学经验,对各个实训室建章立制,要求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
首先,各个实训室建立相关制度。实训室制度,它对规范实训教学秩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保障作用。这些制度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有针对实训指导师的,以及学生的。这些制度的制定不但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更要体现行业特色,具有专业的行为规范。学校针对各个专业不同实训室特点结合其相关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合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根据实训室功能和专业特点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这样使得实训室的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其次,有了制度,还要很好的落实这些制度。为了让学生重视这些制度,各实训室将各类制度制作成图板,张贴在实训室入口醒目处,对学生在实训室的行为做有效的规范。同时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学习,使人人知制度,人人遵制度。为了让这些制度与企业同步,不定时有老师下企业,针对这些制度进行学习后进行修订。安全是实训室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训室安全文化主要从各类安全标示、安全设施中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起到的警示作用,更再现职业工作现场和企业文化,使实训室、具有浓厚的职业氛围和明显的企业特征。学生在充满企业文化氛围中学习,提前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工作场景,对于自己专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充满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教学,可以将一些情况真实重现,便于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各个环节的知识。制度化的文化建设,营造了企业“硬”环境,学生在制度文化规范下,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遵守行业规范、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实训室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它应该能表现师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操守。实训室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正是这些精神状态和行为操守的载体。
(1)口号鼓励。 在实训室的底面墙上放置一些激励口号,这类口号是教师和学生在治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方法;是师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体现。
(2)企业导向。
实训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在相关实训室周围贴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介绍和企业文化介绍,将企业的一些情况在不经意中传播给学生。这些企业介绍既是让学生提前熟悉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的单位,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学的这些东西将来有什么样的作用;同时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种激励,激励他朝着自己心仪的企业努力,不断地学习,弥补自己不足,以企业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3)成果鼓舞。
培养好的学生不仅仅需要严格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鼓励。只有要求和鼓励同步,才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实训室选择一面完整的墙或者放置展柜,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荣誉资料以及一些企业的产品。学生作品的展示,是对的学生的一种认同和鼓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又能激励其他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制作出好的作品,就像国家体操队一样,每个世界冠军都有专门的一角,每个人的照片和所取得的荣誉想对应。同时在这些作品旁边,放置一些企业产品,这些产品展现了技术的魅力,和学生作品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激发他们继续努力。
(4)走廊文化。
走廊作为进出频繁的区域,它的作用不引人注意,但恰恰是能作为文化宣传极为重要的区域。学校充分利用走廊,建设走廊文化。在走廊里设置了一些专业发展史和企业中共同强调的规章要求。通过了解专业发展史,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和用途,加深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度;通过强化各企业的要求和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理念,促进学生对于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认同,养成正确职业信仰。走廊是师生每天进进出出的地方,它不像实训室作为工作学习的场所,给人以严肃的感觉;在走廊中大家往往处在放松状态,而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将一些文化知识进行导入,使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中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知识,修炼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的目的。
(5)文体建设。
良好的职业素养必有深厚的知识做基础,深厚的知识源自不断的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在一些实训室中放置的很多专业方面的资料,同时建立了的电子图书库,服务于学生,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活到老,学到老。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在职场上闯出一番天地。只有养成遇到问题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成长,成为“提升空间”的职工。
一个拥有一流知识和技能的人,没有体能的支撑,同样是无法不断的前进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能锻造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学校在重视技能的同时,同样注重体能训练。在实训室周围放置了不少远动设施,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有“德”、“能”双全的职工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
实训室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这需要在实践中科学设计和精心营造,不断发掘、探索和完善。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各学校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而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早已经被认同。目前国内很多职业学校的办学的特色源自于实训室的打造。这种打造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建设,同时更加体现在的软设备——实训室文化的建设上。只有与时俱进,促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圆学生的职业梦。
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目标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技能上,更注重员工的职业素养。实训室是学生实现技能飞跃的场所,是职业学校学生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些实训室硬件设备,自发自愿地利用这些设备来实现自己技能的飞跃,实训室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学校主张“企业化管理”,在校内构建企业化氛围,在布置实训室文化时,要求具有职业文化氛围的“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环境为目标,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有“校中厂”的感觉。
学校实训室情况简介
学校是一所综合性职业学校,涉及专业有机械类、电工电子类、数字艺术类、服务类等多个领域。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8个,其中有3个省级实训基地,还有2个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现建有专业实训室70个,实训场所面积3.4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3900万元。学校与周边地区6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实训计划。教学设备使用合理,设备使用率高,工位充足,各专业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均达100%。主干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创设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由于专业多,领域广,各个实训室在学校统一的实训文化布置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
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学校实训室文化建设注重布局、制度建设和精神激励,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既具有教学特色又融入职业化氛围的“教学工厂”。实训室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物质文化建设(以物流实训室为例)
实训室的设备设施、环境布置、实训内容等方面构成了实训室的物质文化主体。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是构建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
(1)布局。
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在实训室建设上引进了现代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有“校中厂”的感觉。在实训室环境布局与配置上,营造职业文化氛围,按照相关职业的岗位的技能要求,合理布置实训室内的软件、硬件资源。
整个实训室划分成多个区域,这样的布局,符合一般企业工作场所的要求,营造出物流专业的职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职场工作的感觉,忘记自己在学校学习,将自己当成是一个职工,这样便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学工厂”式的布局,让学生脱离在教室学习的枯燥感,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认真度。这样的布局满足“教、学、做”于一体的职业教学环境需求。
(2)布置。
整个实训室采用通过使用灰色和蓝色相结合的主色调,这与物流专业针对的产业特点想配备,在学生的心理上提前适应工作氛围。在墙面上张贴彩色图板,强调岗位操作流程,时刻提醒学生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按照企业要求设置岗位,对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作统一规定,规范权责,将教学融入到真实场景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工作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责任心;通过模拟现实工厂的环境,重现真实工作环境,细致入微的发挥实训室设备、设施的教育作用;编制设备名称标牌,实训室名称标牌,实训项目,编写设备操作指南等表现形式,使静止的设备与设施表达出职业教育的“技术与技艺”,物能说话。
2.制度化建设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是要面向企业,所以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的企业观。实训室管理参考企业,结合学校办学经验,对各个实训室建章立制,要求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
首先,各个实训室建立相关制度。实训室制度,它对规范实训教学秩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保障作用。这些制度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有针对实训指导师的,以及学生的。这些制度的制定不但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更要体现行业特色,具有专业的行为规范。学校针对各个专业不同实训室特点结合其相关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合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根据实训室功能和专业特点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这样使得实训室的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其次,有了制度,还要很好的落实这些制度。为了让学生重视这些制度,各实训室将各类制度制作成图板,张贴在实训室入口醒目处,对学生在实训室的行为做有效的规范。同时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学习,使人人知制度,人人遵制度。为了让这些制度与企业同步,不定时有老师下企业,针对这些制度进行学习后进行修订。安全是实训室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训室安全文化主要从各类安全标示、安全设施中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起到的警示作用,更再现职业工作现场和企业文化,使实训室、具有浓厚的职业氛围和明显的企业特征。学生在充满企业文化氛围中学习,提前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工作场景,对于自己专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师在充满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教学,可以将一些情况真实重现,便于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各个环节的知识。制度化的文化建设,营造了企业“硬”环境,学生在制度文化规范下,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遵守行业规范、规则意识,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实训室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它应该能表现师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操守。实训室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正是这些精神状态和行为操守的载体。
(1)口号鼓励。 在实训室的底面墙上放置一些激励口号,这类口号是教师和学生在治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方法;是师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体现。
(2)企业导向。
实训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在相关实训室周围贴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介绍和企业文化介绍,将企业的一些情况在不经意中传播给学生。这些企业介绍既是让学生提前熟悉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的单位,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学的这些东西将来有什么样的作用;同时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种激励,激励他朝着自己心仪的企业努力,不断地学习,弥补自己不足,以企业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3)成果鼓舞。
培养好的学生不仅仅需要严格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鼓励。只有要求和鼓励同步,才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实训室选择一面完整的墙或者放置展柜,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荣誉资料以及一些企业的产品。学生作品的展示,是对的学生的一种认同和鼓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又能激励其他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制作出好的作品,就像国家体操队一样,每个世界冠军都有专门的一角,每个人的照片和所取得的荣誉想对应。同时在这些作品旁边,放置一些企业产品,这些产品展现了技术的魅力,和学生作品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激发他们继续努力。
(4)走廊文化。
走廊作为进出频繁的区域,它的作用不引人注意,但恰恰是能作为文化宣传极为重要的区域。学校充分利用走廊,建设走廊文化。在走廊里设置了一些专业发展史和企业中共同强调的规章要求。通过了解专业发展史,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和用途,加深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度;通过强化各企业的要求和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理念,促进学生对于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认同,养成正确职业信仰。走廊是师生每天进进出出的地方,它不像实训室作为工作学习的场所,给人以严肃的感觉;在走廊中大家往往处在放松状态,而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将一些文化知识进行导入,使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中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知识,修炼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的目的。
(5)文体建设。
良好的职业素养必有深厚的知识做基础,深厚的知识源自不断的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在一些实训室中放置的很多专业方面的资料,同时建立了的电子图书库,服务于学生,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活到老,学到老。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在职场上闯出一番天地。只有养成遇到问题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成长,成为“提升空间”的职工。
一个拥有一流知识和技能的人,没有体能的支撑,同样是无法不断的前进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能锻造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学校在重视技能的同时,同样注重体能训练。在实训室周围放置了不少远动设施,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有“德”、“能”双全的职工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
实训室文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这需要在实践中科学设计和精心营造,不断发掘、探索和完善。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各学校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而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早已经被认同。目前国内很多职业学校的办学的特色源自于实训室的打造。这种打造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建设,同时更加体现在的软设备——实训室文化的建设上。只有与时俱进,促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圆学生的职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