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幽默轶事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枷上贴画
  郑板桥曾在山东的潍县当知县。潍县有个盐商,捉到一个贩私盐的人,请郑板桥惩办。按当时的法律,盐是不能私下买卖的,贩私盐是要惩办的。
  郑板桥为官一向很清正,特别同情平民百姓。他知道,那个盐商虽然是个官商,做生意的牌子“正当”,却一向哄抬盐价,利用官商的牌子坑害百姓。至于那个贩私盐的,一看就知道是个做小生意的人,郑板桥反而很同情他。
  但郑板桥毕竟是个吃朝廷俸禄的知县,必须按当时的法律办事。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郑板桥对盐商说:“你让我重重地惩办他,这还不好办,把他枷起来示众如何?”
  盐商说:“好,好,贩私盐的活该被重重地枷!”
  郑板桥又说:“你说要重重地枷他,我给他戴上数丈长的长枷如何?”
  盐商越发得意了,也不加细想,就连连说:“好,好,就给他上长枷!”
  于是,郑板桥令衙役找来一张长8丈、宽1丈的大芦席,中间挖个圆洞,做成了一副“芦枷”(其实,这样的枷分量很轻,带枷人根本不致吃苦)。郑板桥又拿来十几张纸,用笔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草,贴在“芦枷”上。贴完画,他命衙役把戴着巨大“芦枷”的私盐贩子押送到盐商的盐店门口“示众”。十来个衙役抬着“芦枷”,吆喝着走过大街,看热闹的人把盐店围得水泄不通。这一天,盐店一笔生意也没做成。
  郑板桥枷上贴画的事一传百,百传千,城里的人,乡下的人,都拥到盐店门口来看热闹。这样,一连十多天,盐商的生意全都给搅没了。盐商感到真心疼,连忙赶到县衙里,恳求郑板桥把那人放了。
  “奉旨革职”
  郑板桥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赈济穷人,被皇帝撤了职。于是,他雇了一条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天,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奉旨上任”,所有民船见了,避之唯恐不及。郑板桥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有啥了不起?我也是奉皇上的旨意才革职的。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
  于是,鄭板桥用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4个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却说那官船上的“上任”者,是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这时见了“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很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百姓之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送他:
  有钱难买竹一根,
  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多笋,
  德少休要充斯文。
  这是一首嵌字诗,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读是“有财缺德”。姚有财见了,当即昏了过去。
  (枫涛听蝉摘自《潮州日报》2014年8月13日)
其他文献
茶叶是用来干吗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用来泡茶喝的!但是从现在开始,这个答案要被改写了,因为有人将它“穿”在了脚上。  在所有的茶叶中,春茶口感最好,也最受顾客欢迎,甚至被炒到了十几万一斤的天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茶和秋茶,这两种茶叶因为比春茶苦涩,不受顾客待见,多年来始终无法打开市场,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更是毫无利润空间。  杨伟是浙江一家茶厂的老板,看到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夏秋
拜读过黑格尔先生的哲学笔记,感触颇多。其中有一句话,曾摘记到我的文学手记中,这句话就是:“要认识你自己。”通过多年的文学实践,我深知“自识”对行文从艺的重要性。其实,黑格尔先生这句话,演绎成中国的古训,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人,每天都要洗脸照镜子,对自己的模样肯定一清二楚。镜子里的自我,是“奶油小生”的坯子,还是阳刚硬汉的肖像,自己是有个粗略认知的。可惜,这并不等于人就具有了自识能力。  写
多年前,我有一辆旧桑塔纳,车子发动起来的时候,“轰轰”作响。我家小儿一点也不怕,一有空就往车里钻,俨然把这车子当成了一个大玩具。  一日,带他去兜风,车子停在路边,不料飞来一辆电瓶车,“砰”一声,撞在了前轮上。倒了电瓶车,摔了女子……女子先说对不起,说她刚才接了個电话,没看清楚前面有车。前轮轮胎破了,损失不小。  我让那女子赔点钱,女子死活不肯,有人报了警。很快一辆警车闪着灯呼啸而至,下来三个警察
丽丽是一名普通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在就业竞争压力如此大的今天,这样的学历背景几乎没有给她带来任何优势,如大多数学生一样,投出去的简历几乎石沉大海,偶尔有回应也是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公司。  好在一家很不错的科技公司通知她去面试,过五关斩六将,丽丽成为了最后留下的四人之一。公司提出:“五天时间内,每个人要为公司的数码产品做一个策划,根据做出来的策划方案,再做最后的裁定
每天的生活其实很简单,读书,写字,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记忆中,总有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人、事、景、物,让我们心动,或者为之落泪,又渐次在生活的涤荡中,衍生成晶莹璀璨的琥珀。在某一时刻,一些吉光片羽就闪现,而后定格,从前过往的种种像电影一般。  像风在原野,不由自主地吹呀吹。  听窗外的风声渐起,又消遁。只当春水潺潺,心事窝在那儿。那些风声,听与不听,全在于心。那些过往的心事,提提也好,不提也罢,全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词赋家,为人幽默风趣且极有智慧,也挺有政治抱负,但汉武帝却一直把他当俳优看待。  有一次,武帝把一些猪肉赏赐给随从官员,当时天气很热,负责分肉的官员却迟迟不来,侍臣东方朔就上前独自割了一块,并对同僚们说:“大热天的应当早点回家。”说完包好肉就扬长而去。  武帝得知此事后大为不满,第二天在朝上质问东方朔:“为什么昨天赐肉,你不等诏令下达,就自己割肉走了?”东方朔跪倒,不慌不忙答:“我
作家的字和书法家的字,是两回事。书法家的字,譬如出自赵朴初和启功之手,都称得起极有品位的艺术品。作家的字,字如其人,见性情,见风雅,也就够了。或风流倜傥,或大气坦然,或韵味悠长,或别出蹊径,那就是文人天性的流露了。  近年来,仙逝的著名作家,我认识的有几位。“老李凖”先生摹碑多年,得其奥窍,头硕额宽,粗犷有力,尤工擘窠大字,风格古拙,分量沉重。唐达成先生的行书,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可称富丽堂皇,花
喜欢种菜源于在乡下工作的那几年。  那时,工作之余没有别的活动,没有电视、手机、网络、麻将,就连打扑克的人都不多。  于是,我与邻近的村民商量,能否给一块空地,我也要学种田,种菜。乡亲都很热情。但也笑着说,哪有干部种菜的。边角的荒田多的是,你自己想在哪种都行。  那个时候,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花在菜园里。不说满地的蔬菜,也不说屡次薅掉的杂草,还有被我翻晒过无数遍的泥土,就连河里吹过菜地的风,都认得我
最好的音乐家是虫儿,尤其到了秋天,它们鸣唱非常卖力,不管独唱还是合唱,皆令人陶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虫儿的音乐,有多少人在听它们的鸣唱,有多少人能从它们的乐声里体会到生命的尊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秋虫的粉丝,不会去追逐它们,只是通过乐声来感受,不管什么样的生灵,我总试图理解它们生命的意义。  人类的音乐很多是作出来的,增加了太多的个人感受,而秋虫是用生命在鸣唱,它们的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对于一只
多年不画画,突然想画画了。只是,当年读美专时的那些画具、颜料和画纸,早已送给了学生,家里能够用上的,只是一本速写簿和一盒彩色铅笔。彩色铅笔是去年远足时,在一间名叫“偶遇”的书吧里买的。那真是一间集图书馆、书店、茶馆和咖啡馆于一身的书吧,复古的地板和古色古香的书架交相辉映,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光亮的地板上,小巧的盆栽青翠欲滴,三三两两的客人或坐着或倚着,在淡淡的茶香和舒缓的音乐中,看书或者发呆。在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