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突降”与呼吸道疾病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冬季和初春时节,伴随着一次次冷空气过程,我国许多地区的气温会大幅度下降,去医院的病人也就会增多,其中,呼吸道疾病占的比例最大。
  
  (1)暴冷最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暴冷就是通常说的“气温突降”,它表明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感冒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呼吸道疾病。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感冒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值(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关系最大。例如,感冒发生的几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有关系,但与一天中气温的日较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关系更大。临床实践也表明,每每发生一次“气温突降”,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比如,每年初春的每一次“天气突变”,“暴冷”的当日或后一日,北京地区便常常出现感冒的高峰日。研究还表明,支气管哮喘在暴冷的次日发病率最高。因为,哮喘症多半都是由感冒或鼻炎诱发的,而感冒或鼻炎与冷锋活动有直接关系。另外,肺炎虽是由病菌引起的传染病,但它的发生、恶化也与暴冷存在着较明显的时间对应关系。肺结核患者的咯血也会随着冷空气的逼近而加剧。
  暴冷为何容易诱发或加重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答案并不复杂。当冷空气突然袭击时,人的鼻粘膜受到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与此同时,冷空气也会对病菌的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两方面作用下,人们抵抗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的能力就会有所下降,患病的可能性自然就加大了。当然。暴冷只是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医学调查结果显示,体质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人,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也不一样。平时注意锻炼,体质好的人一般不容易患上感冒。而那些喜欢吃咸食品、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最容易患上感冒。传统说法中,仿佛感冒仅仅是由“着凉”引起的,实际上,凡是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如着凉(尤其是足部受凉)、疲劳、酗酒、睡眠不足等,都是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2)以“冷”制“冷”,是一种好的预防措施谈及如何预防感冒和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复发,医生常常会这样提醒: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当有暴冷天气时,要及时增加衣被,避免受凉;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等等。从短期效果看,这些保暖措施无疑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是有作用的,但从长远看,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都可通过“耐寒锻炼”的方式,以“对寒冷的适应”应付“暴冷”,从而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位有近2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中年人,过去,每到冬末春初,伴随着“暴冷”天气的来临,他就三天两头感冒,老慢支症状(咳嗽、咳痰、气喘)很重,服用了许多药物,症状虽然减轻,但病根并没消除,必须等到春暖花开,病情才“自然消解”。可从前年开始,由于工作和生计需要,这位中年人被聘为一家公司的采购员,整天在外面跑业务,或步行,或骑车,冷暖无碍,风雨无阻。令人称奇的是,这年冬天,他的“慢支”居然没有复发。医生说,这极可能是耐寒锻炼起的作用。如此,中年人就更有信心了,去年至今,便一直坚持耐寒锻炼,“慢支”真的一次都没复发过。当然,这位患者的痊愈可能只是个例,但“耐寒锻炼”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则绝对不是个例。挪威一位科学家曾对山区中学生进行过抗寒锻炼的研究。受试学生白天在户外打猎捕鱼,晚上只盖一条毛毯露宿在气温为3℃左右的野外。两周以后,这些中学生已经能在这种低温环境下熟睡。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受过“冷训”的学生,感冒率竟然为零。耐寒锻炼的方式很多。冬季户外散步、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户内擦洗冷水澡等,只要是接触寒冷的运动。都算是耐寒锻炼。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最好能从秋季就开始,老年人可选择运动量不太大的项目,避免因剧烈运动而突然加重心肺负担。这里。最值得推荐的当属“室内冷水浴”:刚开始,水温选择15℃,渐渐可降至8℃;先是冷水洗脸、局部擦身,最后可全身冷水浴。
  
  (编辑 祝 健)
其他文献
外公年龄80,他的头发雪白,身体肥胖,曾经的俊眼美目,现在却有些浑浊。  外公外婆每天清晨,互相搀扶,去小区公园散步。那天雨后路滑,外公不幸摔倒在地,90千克重的体重让瘦小的外婆束手无策。幸好有邻居路过,把外公慢慢扶起。好心的邻居还帮着外婆,把一瘸一拐的外公,护送回家。从此,外婆不敢再带外公外出散步,整天闷在家里的外公因此烦躁不堪。  得知这些,我对妈说,不必焦急,我有办法。于是在周末,我独自上街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一直强调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囿于时间和教学进度等原因,并没有将深度学习完全落到实处。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文章以《认识计算机》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深度学习;理性思维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将60岁定为老年期的开始。人的衰老犹如春夏秋冬、花开花谢一样,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人虽然做不到永生,但能追求健康长寿。探索长寿的奥秘及途径,是医学界的艰巨使命。人的寿命究竟应当几何?如何做到80岁、90岁时甚至100岁以前不显老,或者做到无病无痛而衰老?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老年基础医学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童坦君。童院士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后师从刘思
别以为你在听一串神话故事。  一位女工不知何故嗓子里象藏了只青蛙,咕咕叫个不停。邻居恨、同事嫌,连丈夫也听厌了那声音。若是见生人不喘气憋一小会儿,那咕咕声更是变本加厉。各处五官科她都去看过,谁也没说出个究竟。找到许瑞征,小小银针在耳朵上扎上3、4次,丈夫睡觉时便闻不到噪耳的“蛙鸣”;到6次以后,“蛙鸣”竟然销声匿迹,女主人从此摆脱“蛙困”。  一中年妇人在诊室里伸出舌苔时,吓得围观者倒吸一口凉气—
我妈今年68岁。三个月前患了一次感冒后,得了一种“冷热症”的怪病,就是一阵阵怕冷,冷后则发热出一身大汗,夜晚更加严重。发作时她心里很着急。已经去了多家医院检查,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说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服了不少西药和中药,都没有效果。现在老人很消沉,说好不了了,很难受,还不如死了算了。作为儿子,我很焦急。请问她患的是什么病,有没有希望治好?洪江稳平  稳平读者:  分析你母亲的病有以下特征:一是以自
近期以来,时不时会冒出来对中医以及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争论。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遭到西医界的忽视,这种方式甚至在中医那里也受到质疑,被认为:名为发扬中医、实则消灭中医——“结合一点,消灭一点,完全结合,完全消灭”等等。这些争论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问题,也涉及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健康,以及求医看病的大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笔者就此采访了福建中医学院院长杜建教授。  杜教
2005年9月20日,上海美术馆的“王康乐百岁画展”正式开幕,当百岁画家王康乐出现在台上时,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因为人们没有料到,这位著名的百岁画家与人们心目中的“百岁”相差甚远,不仅看上去只有80岁左右,而且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是什么原因使他显得如此年轻?笔者在拜访了王康老之后,才探出一些他养生的端倪。  王康老认为:思想的活跃,生活的充实,是他得以长寿的一大原因。他常说:“人生
健身效果较好的运动有快步走、慢跑等,但对那些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或腿脚不便的人来说,似乎健身运动离他们越来越远。近年来,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美国健身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健身运动——“手跑”。  “手跑”,是以手为中心的一项健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健身者可站着、坐着或躺着进行,通过活动手指、甩动腕肘部、伸展手臂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让整个手臂的所有关节都能活动开。“手跑”对场地和设备并没什么要求,可在自家
一年前,公司经理江先生出现了持续性胃痛,吃饭不香,饭后有恶心呕吐等感觉,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最好做一次胃镜检查。一听要做胃镜,想到一根“长管”要从喉咙插进胃里,江先生恐惧了。考虑到自己身体一直很好,出现胃病等症状可能是平时喝酒过量引起的,他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为了省事,他没有做胃镜,在附近药店简单地买了一盒胃药,胃痛时就吃点药。一年后,江先生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且开始吐血,经胃镜检查,被确诊为
每逢提到“心病”,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心跳过快。其实,心脏跳得太慢,也是很严重的“心病”,甚至有引发猝死的危险。  人的心跳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控制的,它就像一台发电机,按照固有的频率发放它的电脉冲。每分钟60-100次。因此,我们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跳的次数慢于60次。或者快于100次,都是心律失常。其中,心跳次数低于60次,分钟的就是缓慢性心律失常。  引起心动过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