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缓装个起搏器“护航”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com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提到“心病”,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心跳过快。其实,心脏跳得太慢,也是很严重的“心病”,甚至有引发猝死的危险。
  人的心跳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控制的,它就像一台发电机,按照固有的频率发放它的电脉冲。每分钟60-100次。因此,我们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跳的次数慢于60次。或者快于100次,都是心律失常。其中,心跳次数低于60次,分钟的就是缓慢性心律失常。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原因是心脏的窦房结和房室结出了问题。如果出问题的地方是窦房结,相当于向全身泵血的“发电机”动力不足,于是,身体的各个脏器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大脑缺血、缺氧。至于房室结,最常见的毛病是房室传导阻滞:上面“发电机”的运作是正常的,但是在中间站发生了阻滞,电传导不下去,所以,心跳就慢了。
  目前,检查心跳过慢的方法主要是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而普通心电图是很难发现阵发性心动过缓的。因为,普通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太短,如果心脏在这两三分钟内不出问题,病人就很容易被漏诊了。而动态的心电图由于监测时间长,有充足的时间去捕捉、发现心脏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发现了心跳过慢,该怎么办呢?常规的治疗有吃药、打针……但实际上,对于心律失常的病人来说,药物的效果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目前还没有应用于紧急情况或者临时挽救生命的药物,所以,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为心跳过慢的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帮助他们在心跳骤停的时候恢复心跳。
  很多病人一听说要装起搏器,便大惊失色,以为是要开胸,动大手术。实际上,起搏器的植入过程非常简单,在锁骨下做一个小切口,将脂肪分开以后,把起搏器的主机脉冲发生器放人,再把两个电极放在心脏的特定位置,测试好之后,这两个电极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了。手术时,病人采取局麻即可,不会觉得痛苦。整个过程只要1小时左右,术后一般1周就可以出院了。
  值得强调的是,有的病人以为,装了起搏器之后就是一劳永逸;其实不然,随访和定期调试、检测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建议病人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随访,通过一个小电脑式的探头,放在皮肤上进行遥控,进行有关参数的调整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编辑 祝 健)
其他文献
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他又是一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长者。他就是山东威海市疗养院的退休干部、原民革威海市委主委、现任民革威海市委名誉主委张毅林。张老在生活中有这样一段三句半: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看报忙文章,养生保健一个字,忙。这就是张老的快乐经。    济世为民 一生行医    张老1920年出生在山东蓬莱市的一个中医世家,祖上四世行医,自己也从1935年开始学医。家中父子三人都以行医为生,抗日战争时
外公年龄80,他的头发雪白,身体肥胖,曾经的俊眼美目,现在却有些浑浊。  外公外婆每天清晨,互相搀扶,去小区公园散步。那天雨后路滑,外公不幸摔倒在地,90千克重的体重让瘦小的外婆束手无策。幸好有邻居路过,把外公慢慢扶起。好心的邻居还帮着外婆,把一瘸一拐的外公,护送回家。从此,外婆不敢再带外公外出散步,整天闷在家里的外公因此烦躁不堪。  得知这些,我对妈说,不必焦急,我有办法。于是在周末,我独自上街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教学一直强调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囿于时间和教学进度等原因,并没有将深度学习完全落到实处。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文章以《认识计算机》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深度学习;理性思维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将60岁定为老年期的开始。人的衰老犹如春夏秋冬、花开花谢一样,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人虽然做不到永生,但能追求健康长寿。探索长寿的奥秘及途径,是医学界的艰巨使命。人的寿命究竟应当几何?如何做到80岁、90岁时甚至100岁以前不显老,或者做到无病无痛而衰老?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老年基础医学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童坦君。童院士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后师从刘思
别以为你在听一串神话故事。  一位女工不知何故嗓子里象藏了只青蛙,咕咕叫个不停。邻居恨、同事嫌,连丈夫也听厌了那声音。若是见生人不喘气憋一小会儿,那咕咕声更是变本加厉。各处五官科她都去看过,谁也没说出个究竟。找到许瑞征,小小银针在耳朵上扎上3、4次,丈夫睡觉时便闻不到噪耳的“蛙鸣”;到6次以后,“蛙鸣”竟然销声匿迹,女主人从此摆脱“蛙困”。  一中年妇人在诊室里伸出舌苔时,吓得围观者倒吸一口凉气—
我妈今年68岁。三个月前患了一次感冒后,得了一种“冷热症”的怪病,就是一阵阵怕冷,冷后则发热出一身大汗,夜晚更加严重。发作时她心里很着急。已经去了多家医院检查,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说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服了不少西药和中药,都没有效果。现在老人很消沉,说好不了了,很难受,还不如死了算了。作为儿子,我很焦急。请问她患的是什么病,有没有希望治好?洪江稳平  稳平读者:  分析你母亲的病有以下特征:一是以自
近期以来,时不时会冒出来对中医以及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争论。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遭到西医界的忽视,这种方式甚至在中医那里也受到质疑,被认为:名为发扬中医、实则消灭中医——“结合一点,消灭一点,完全结合,完全消灭”等等。这些争论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问题,也涉及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健康,以及求医看病的大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笔者就此采访了福建中医学院院长杜建教授。  杜教
2005年9月20日,上海美术馆的“王康乐百岁画展”正式开幕,当百岁画家王康乐出现在台上时,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因为人们没有料到,这位著名的百岁画家与人们心目中的“百岁”相差甚远,不仅看上去只有80岁左右,而且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是什么原因使他显得如此年轻?笔者在拜访了王康老之后,才探出一些他养生的端倪。  王康老认为:思想的活跃,生活的充实,是他得以长寿的一大原因。他常说:“人生
健身效果较好的运动有快步走、慢跑等,但对那些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或腿脚不便的人来说,似乎健身运动离他们越来越远。近年来,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美国健身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健身运动——“手跑”。  “手跑”,是以手为中心的一项健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健身者可站着、坐着或躺着进行,通过活动手指、甩动腕肘部、伸展手臂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让整个手臂的所有关节都能活动开。“手跑”对场地和设备并没什么要求,可在自家
一年前,公司经理江先生出现了持续性胃痛,吃饭不香,饭后有恶心呕吐等感觉,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最好做一次胃镜检查。一听要做胃镜,想到一根“长管”要从喉咙插进胃里,江先生恐惧了。考虑到自己身体一直很好,出现胃病等症状可能是平时喝酒过量引起的,他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为了省事,他没有做胃镜,在附近药店简单地买了一盒胃药,胃痛时就吃点药。一年后,江先生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且开始吐血,经胃镜检查,被确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