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英语“任务+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天性即好奇心、展示欲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是积累知识、提升素养、养育真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让每个学生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欣赏、赞美,从而提高在同伴、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是顺乎孩子天性,也就是好奇心、展示欲,没有传统的约束,是有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合作谱写的一支快乐的课堂交响曲。
  【关键词】任务+实践 学习任务 讨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43
  笔者所任教的是一所西部山区农村初中,我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英语没有兴趣,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的落实完成的现象。为了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这种情况,我尝试用“任务+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效果十分明显。
  运用“任务+实践”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环节为:铺垫导入—认定目标—任务活动达标—达标测评—小结评价。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先创设情境,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然后教师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提问,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方向,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A(3a-3c),老师一走进教室就说:Iwas happy when I came here Today, Let’s study 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伴随英语导入板书课题。接着老师提问“Do you know when Wen Chuan earthquake happened? ”回答:2008,又问:How old were you when it earthquaked in Wen Chuan? 回答:Iwas 9 years old when it earthquaked in Wen Chuan.又问: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t earthquaked in Wen Chuan?回答:reading helping mom clean up.
  老师伴随着提问,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当学生被汶川地震后这种惨景感染,全神贯注观望视频的时候,老师及时出示“地震时更加团结,众志成诚,万众一心”多次重复本句,使学生记住短语:“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同时对此彦语有较深的印象。接着老师又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回答:“Rainy”,又问:“What’s”your favorite weather?老师伴随提问展示图片:“sunny snowy windy rainy”,学生回答……,接着老师播放伴有狂风暴雨钢琴独凑曲的天气视频,当学生的心被视频里的声音和图像感染进入恶劣环境时,老师展示英语:“Storms are not always bad,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多次重复本句。学生记住短语:Storms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接着又展示:After storms,everything was in a mess。再次播放在暴风雨中,一些房屋、树木破坏、倒塌的惨景。学生看着惨败的图片说英语:fallen trees broken windows fallen houses rubbish water。这样学生很容易地记住这些难记、难理解的短语,为后面的阅读做知识铺垫。教师顺势展出学习目标。①New words ②The reading ③Know the natural disaster and learn to help each other ,接着引出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大家在组内讨论、研究、合作。然后展示给大家进行点评、完善、补充,最后量化。
  首先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指导活动,说明活动的要求。人人参与,基础为6分,一个不参加的小组扣1分,有创造思维的加1分。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任务,可以加强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交流和互动中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增进小组的合作精神。
  接着老师布置更深层的学习任务,进行组际对抗赛。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组织下进行组内讨论、演练、展示、交流,对抗挑战。并向其它小组进行质疑。教师适时点拨、拓宽思维、挖掘潜能、绽放惊喜,在激烈的质疑、挑战、回答对抗、点拨中,学生对知识就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在激烈的质疑、挑战、回答、对抗、点拨中,发散了学生思维,挖掘了潜能、开发了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活动由指导演变成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这样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活动当成享受乐趣的过程。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发散思维的作业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家查阅资料,打开书中探求知识奥秘的钥匙,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表现,在大家面前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得到大家的赏识,提高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地位。这样课堂就会更精彩,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烈的探索知识的氛围,让智慧笼罩课堂,使课堂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最后教师展示一些含盖本节课内容的检测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巩固,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互评、互议、互批、互改进行不断补充、完善。对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想方设法去点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说。采取以班为单位的讲座形式,让学生在讲台上互评、互议、互改,然后师生点评,评定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鼓励。老师总结做题的思想、套路,这说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补充了做题的思路,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加速了索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接下来让大家一起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指导,要求用语言表述、或列图表都行,尽量用简单、有趣、艺术的手法表现。
  然后再做点拨、评判,老师把知识小结再呈现给大家。这样在相互对比、相互讨论中,学生就牢牢记住了知识点,用这些简洁的知识点再去进行课外阅读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去品味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迷茫的心田茅塞顿开,又好像一股清泉注入心田,非常凉爽。为学生在探求知识的征途中点燃一盏明灯,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校园到处洋溢着学生快乐幸福的笑脸,到处翻滚着探索知识的浪潮。在课改不断推动鼓舞下,校园里不断撞击出课堂智慧的火花,使校园流光溢彩,喷射出课改的焰火,飞速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成书香校园。
  总之,教学英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教学的关键。这种交流——互动任务型的实践体验活动模式,使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活动的,是有目的的活动,有方向的活动,有竞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表演技能、知识才华的舞台。最大的收获是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使学生以积极的、快乐的、活泼的心境进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尽最大的思维能力展示于课堂,甚至会出现奇迹,即潜能的突发,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争论、有表演、有深思,教学效果也会有惊喜,有高效的收获。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并且,新课程改革不断得到推进.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学校也越来越注重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强调学生在物理学习时要掌握科学
对于量程0~50Pa及0~100Pa的超微差压变送器是否能够实现0.075%精度性能.
期刊
西海固社火是宁夏南部山区一项重要的民间习俗,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是集民间祭祀与崇拜信仰又饱含民间集体娱乐形式的百姓艺术,充分表达了西海固人对自然神灵、社火脸谱艺术以
高中生面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时常有许多困惑.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学好本学科知识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自主性学习,减轻学生的高考压力,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需要了解
在浙江民间美术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古戏曲壁画是最富特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文昌宫、水星庙等的清代戏曲壁画进行了全方位和系统性的调查研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以食物为主线,讲述与食物相关的人物故事的央视大型纪录片。本文通过美食与意象的双重构建、地域意象与人物塑造的相互投射、不同地域环境中民俗的差
化賨是纳西族生活中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互助功能的相对稳固的集体组织和经济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立足于此,从化賨的概况、化賨发生的变迁以及变迁
在进行教学高二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我们会遇到一个难点,就是电源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很多资料书上对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做了如下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