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法理学的探索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转型,我国在关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法治建设。城市法治建设主要反映农村到城市的生活巨变,要想提高环境建设的水平,就要重视法治建设。城市法治是将城市生活与现代法律规范融合的成果,要想打破城市个人血缘与地缘关系,就要重视契约与权力的有效融合,城市法治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表现,要想提高建设效果,就要重视法治方法的使用。文章主要针对城市法治建设中空间法理学的实际应用展开研究,探究我国城市法治建设、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城市法治建设的政策,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建设经验。
  关键词:城市法治;空间法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23-02
  城市法治建设中,空间法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中西法律,研究法律的独立性。城市法治发展、建设,要想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就要重视现代法律与生活。尽管法律是独立自成体系的领域,但在法治建设中与城市的经济、政治等生活环境分不开,城市法治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建设中不以任何意志(空间、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等)为转移,所以在这种条件的限制下,法治理论基本呈现出形式主义的特性,这些法治理论是将社会系统的时空构成作为论述核心,主要探究空间中权力与法律的关系,以此形成空间法理学。城市建设中,要重视法治与空间的关系,不断改进城市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的纵深发展,同时也加强实践,推进城市法治的进程。
  一、空间法理学的基本理论
  空间法理学是针对城市法治建设提出的一种现代研究理论,主要研究空间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城市环境。空间法理学是在传统法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要想了解空间法理学,首要掌握传统法理学的基本概念。
  空间法理学是在法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与职业相关联,经过社会实践,逐渐发展出多种理论模式。例如亚里士多德模式、戴雪模式、拉兹模式以及哈耶克—罗尔斯等自由主义模式,空间法理学将空间哲学和法理学进行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兴起,空间法理学理论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空间中权力与法律关系研究上,关系研究的最初提出者为批判法学学者,提出“法律应该被还原到具体的空间,聚焦法律的空间性问题”。在空间研究中,法律不是作为纯粹内生的变量存在的,在空间法理学的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理解法治社会规范变迁的关键,研究空间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法制建设的问题
  现代城市法治建设中,要想提高法治建设的水平,就要重视城市生活环境的变化,将法律放置在具体的空间中进行讨论,但在城市法治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较多的问题。
  (一)城市法治建设脱离实践
  在城市法治建设中,出现法治建设脱离实践的情况。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群体的群居地,具有兼容性与并包性,要想尽可能的缩小城乡差距,就要具备将千差万别的地区、人群和活动融合在一个城市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推进城市法治建设,不仅要重视法律规范,而且还要重视城市的生活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生活变化多端,不将法律放置在特定的空间中,不了解当前城市环境使用的法律规范,则会直接影响城市法治建设的质量。
  (二)城市法治建设目标不明
  现代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就要关注城市中的基本建设内容。近年来,随着各种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政策的出台,现代城市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驻,目前,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城市农民工超过3亿人,农民成为城市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农民数量的增多,不仅能要考虑农民的居住问题,还要考虑非城市人口的户籍问题。根据城市法治建设而言,由于城市环境的变化,城市法治建设基本目标,逐渐模糊,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群体构成复杂,城市法治建设要考虑多种因素,由此城市法治建设目标不一致。再加上很多民生问题(工资少、养老难)的影响,现代城市法治建设受到阻碍。
  三、城市法治建设对空间法理学的探索
  (一)乡村与城市建设
  城市法治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因素综合的结果,也与农村因素分离不开。我国经历多个社会形态最终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在现代社会中,重视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占比,这种情况下,城市与农村无法分离开来,由此随着现代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逐渐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城市的发展中,原有的治理模式也无法适应转型发展的城市,治理模式亟待调整,城市法治就是改变治理的一种方式,根据“柴尔德”理论,可以将城市的更新换代的过程描述为“城市革命”,城市法治作为“城市革命”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身具有稳定、不易变的特性,这一特性与“城市革命”的不稳定、易变特性恰恰相反。
  现代城市建设主要考虑因素是人口与土地,简单来说,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关系成为城市建设必须要关注的内容。关系研究主要借助因果关系链条(不尽相同)表现出来,但主要研究城市的人口和定居的生活关系。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打破农村的封闭性,模糊了个人与血缘、地缘之间的关系,导致农村、城市的部分因素聚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现代城市的基本结构。
  (二)城市法治形成
  现代城市法治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的变化可以看做是移情人格发展的结果,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要想改变传统的生活结构、方式,就要从更高的层次进行决策,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移情作用是现代法律得以通行的基础,法律规定社会主体的平等性,根据社会地位、年龄等科学、合理的责任能力,通过社会各种能力的有效聚合,发挥现代法律的凝聚作用。
  现代城市法治形成,是城市空间与现代法律有效结合的成果。例如深圳作为我国最高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城、乡的界限最早打破,通过城市法治建设维护新的社会秩序。在深圳城市法治形成中,要尊重正式的法律规范。在改革开放的诉求下,人们在追求紧急利益的大背景下,现代法律满足社会人群的不同需求、目标、利益与期望,通过空间构造,将城市生活与法律建设几个起来,打破农村封闭性的空间,模糊不同地域人群的血脉、地缘关系,通过现代法律维护城市发展的秩序。深圳城市法治建设中,原有的生活习惯被打破,促使城市群体展现出对法律规范的需求。
  空间法理学在城市法治行程中,主要阐述了城市生活环境以及现代法律之间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中,通过法律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正视法律,发挥法治建设的作用。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也出现较多的问题,各种经济利益相互牵扯,利益诉求不断复杂化,针对现今城市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元化的现实背景,要想进行城市法治建设,就要将城市生活与现实法律有效融合起来,重视空间法理学的实践应用,重视研究空间与法律的关系,推进现代城市法治的建设进程。城市法治建设作为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的杠杆,是促进现代城市转型的关键因素,也是现代社会转型的润滑剂,加强法治建设,对全国的城市法治试验展开研究,提高法治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乾.城市法治:一次空间法理学的探索[J].云南社会科学,2016(2):125-129.
  [2]汪学文.公民公共空间活动权与居民休息权如何衡量的法理探析——以“广场舞扰民”为切入点[J].中外企业家,2015(33):218-21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2014年,某食品公司将过期变质肉原料重新加工销售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困绕着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究其原因无疑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从公司法上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有  利于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利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上市公司与参股孙公司的关联交易属于实质型关联交易,规制显性关联交易的各种制度对治理实质型关联交易的效果较差,有必要完善上市关联关系与竞业禁止的适用范围,设置关联人持股合并计算与上市公司资源严格控制制度,以更好地规制上市公司的实质型关联交易。  关键词:上市公司;孙公司;关联关系;关联交易;竞业禁止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
摘 要:狱内罪犯又犯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监狱工作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大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狱内罪犯又犯罪的发生,一直是监管安全工作的主题和重点。笔者长期从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通过对L市A监狱近二十年罪犯又犯罪案件的收集整理分析基础上,浅析犯罪又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控制减少犯罪率,稳定监管秩序,提高改造质量。  关键词:狱内;罪犯又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中图分
摘要: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问题是行政公益诉讼的关键问题,而确定原告资格又是其中的核心和首要前提。在探讨行政公益诉讼原告适格性问题时,应将视角放在诉讼的目的上,即寻求司法救济所要维护的利益,因此,在此引入“诉之利益”理论论证其正当性。  关键词:诉之利益;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中图分类号:D9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53-01  作者简介:茅莹(1
摘要:刑事诉讼程序独立价值、实体公正和诉讼效率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聂树斌案”的平反昭雪,更是折射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独立价值在刑事案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程序独立价值的实现与实体公正、诉讼效率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好刑事诉讼程序独立价值与实体公正、诉讼效益的矛盾和冲突,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设与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刑事诉讼;独立价值;实体公正;诉讼效率
摘要:互联网 时代,移动自媒体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传播的加速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移动自媒体的影响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途径、关注点等的分析,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舆情传播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而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热点问题;移动自媒体;途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283-02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
摘要:股权转让变更登记的效力与法律后果,认识已逐步统一,但“股权转让未做工商变更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规则的具体运用,出质股权转让的效力,股权转让中的税收问题等,因跨越多个部门法律,实务中的理解与运用也不够统一,宜由最高法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统一理解、统一适用。  关键词:股权转让;股权变动;变更登记;税收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
摘 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国家法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为准则和依据。目前国家大力推动法制社会的建设,政府不断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在众多法律中,宪法是所有法律制定的原则和依据。如何建立中国法律规范的审查制度首先就要有合理强大的宪法作为保障。  关键词:修宪制度;法律法规;重要性;审查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
摘要: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对效率、自由的要求越高,禁止流押的问题也就凸显。禁止流押最初是为了保证农民对生活必需品的依赖。而现代商业更加最求的是利益流动,快速转换资产。该种制度过于僵化,有时反而会对债务人造成损害。本文通过对“朱俊芳”案分析,探寻该案所确立的学说体系中的规则,并对该案的裁判要点进行注释,为应当如何认定非典型担保与“流押”约定的效力提供浅见,并为下一步关于非典型担保立法完善提供意见。 
摘要:随着飞速增长的经济,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产品及服务日新月异,金融消费也日益普及。与此同时金融纠纷数量急剧攀升,较之普通民商纠纷,金融纠纷以其内容的专业程度高,信息不对等程度大等特性,金融消费者一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纵观各发达国家金融纠纷解决现状,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对于便捷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必不可少。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纠纷;利益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