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本篇文章将简要谈谈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感;重要性;培养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技能,就是对文章的全面敏感(有吸收和表达两个方向),不仅包括感知语意,句子结构,还包括感悟句子的感情、语体等多重色彩特点,以及该句、段前挂后连的方向、趋势等。一般几乎是与阅读同步实现的、靠阅读(听)的敏感和直觉来完成的。七年级《钱塘湖春行》,其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会读的人一看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除此之外,更能由“乱花渐欲迷人眼”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诸多联想。如果对古诗了解少的普通小学生,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的。若单让他自己去读,则诗中的许多意蕴都会被浪费掉,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这就是语感的运用,这也是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考验。由此可见,培养语感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而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培养语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感呢?我在平时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 培养语感途径之——画面
  (一) 来源于自身的生活画面
  在教学鲁迅的《社戏》时,文中提到“我再也没有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课堂上,这句话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有些孩子认为作者的话是吹牛,因为那夜的豆其实什么味也没有,我正在为如何跟孩子们讨论苦恼,有一个孩子说:“他觉得作者说的是真的感受,因为作者觉得最好吃的不仅仅是豆,还有那天晚上与同伴们在一起的不可重复的美好的记忆。”他的话让同学们都想起了自己生活中那些不可重复的美好的记忆画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作者有了一次深入的心灵的交流。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要求语感的敏锐,惟有从生活画面中去体验,把生活的所得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真切。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二) 来源于情景创设的画面
  中学生的生活面毕竟较狭窄,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想象、联想,不自觉地培养语感。
  在教学余秋雨的《信客》一课时,文中信客的生活离同学们的生活已经很远了,这让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困难,在上课开始我就用大屏幕出示信客在城市的码头街道穿梭的画面,信客在狭小的旅馆啃着馒头的画面,信客背着大大的重重的包裹在山间小路、羊肠小道艰难行走的画面,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当然情景创设的画面不仅仅指老师用多媒体手段、音乐等辅助工具所创设的,更重要的来源于同学们自我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以记忆中的表象为基础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阅读理解中,更是离不了想象与联想。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将“鼓点”比喻为“骤雨”;“流苏”比喻為“旋风”;“蹦跳的脚步”比喻为“乱蛙”;“闪射的瞳仁”比喻为“火花”;“强健的风姿”比喻为“斗虎”。作者用层出不穷的排比和比喻,来描绘鼓声,如果此时,同学们的脑海里能出现一幅幅鼓点飞舞的画面,就更能让同学们体会到鼓声的气势恢宏。如阅读安徒生的《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时,就应联想到: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这些联想画面的出现,更有助于课文的理解,同时,对语感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
  二、 培养语感途径之——声音
  (一) 倾听别人的声音
  教师利用语言材料中语音、语气、语势、语流的固有特征,借助有效的听觉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材料。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同学们在录音中听到朗读家在读“我”不敢从山上下来时那小半度又略微有些颤抖的声音时,自然而然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似乎都感受到了“我”不敢从山上下来时候的恐惧、胆怯。又如,指导学生听《荷花淀》的名家录音,特别是静听四位青年妇女准备去探望刚离家不久的丈夫时那一番别有情趣的调侃,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整体感知,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感悟作者语言的高超表现力。
  (二) 倾听自己的声音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诵读对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作用。阅读教学中的读,朗读、吟读、默读……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体会语言材料中蕴含的语义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几个人物对话的语气、语态中感受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就可以品味出邹忌受蒙蔽的原因,完成对语言材料内容和形式的深刻体悟。同时,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三、 培养语感途径之——文字
  前文说到,一般的语言材料都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言的语气化来传递信息的,那么,我们除了通过倾听别人的声音来感受语言的语气化之外,语言的形象化我们也不可忽视。在鲁迅的《雪》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乐;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我们可以看到:皮肤——处子的皮肤——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在段文字中通过分解一层层的修饰语,我们就能轻易感受到江南的雪的那种吹弹可破的美。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形象、重生活、重朗读、重品析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作者简介:
  梁丽华,重庆市,重庆市巫溪县城厢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与分析颈部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共同参照对咽异感症患者诊断的重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就诊的132位咽异感症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首先将这132个病例随即
摘 要: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开始全面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人们指出,提高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需要及时提上教学日程。在小学教育阶段,班级管理是实施学校管理政策的基本单位,而这就需要每一个教师仔细思考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办法。本文将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管理才能、及时根据学情发展调整管理对策三个角度来分析提高小学教育教學管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20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分析年龄、性
摘 要:要创建一个学风浓厚、文明上进的班集体,班主任需要深入学生之中,设身处地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优秀班集体呢?  关键词:构建;学习;氛围  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学习氛围,应该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個性特长。建立蓬勃向上的
目的进一步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手术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2011年2月-2012年8月间入院治疗的64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手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探讨的重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生活、思考和情感三方面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