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探究性教学是现今理科教学过程中一种颇具成效的模式,高中生物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找寻答案与规律的机会,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更是培养了科学素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探究式教学 基本模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0-01
  实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与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让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的实验,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的教学方法”。过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即教师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内容和步骤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学生再照做一遍,最后的教学成果只是学生在验证老师讲过的内容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些操作实验仪器的技能而已。而高中生物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在教师的指引下,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性实验,主动地发现问题、找寻答案与规律。在探究式的实验过程中,高中生不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科学素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实现。
  一、基本模式
  结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生物课教材特点,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安排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与评价五个环节,且通过小组(每组成员5-6人)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本文将以高二课本中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典型案例,作细致讲解。
  1.提出问题
  对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实验提出问题,并不难,只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就会发现许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课本中提供的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实验。如教材中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用菠菜叶按步骤进行验证,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稍作提点,“菠菜叶是提取色素的最佳材料吗?”、“课本中的提取方法是最好的吗?”,如此就将实验引向了探究性。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 ,要注意由问题而引发的探究性实验在高中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2.作出假设
  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引发了高中生的好奇与疑惑,督促他们思考问题,并为了解决问题开始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进而提出种种可能的假设,而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开始构思新的实验。假如菠菜叶不是提取和分离叶绿素的最佳材料,那么用韭菜叶、白菜叶甚至是迎春花的叶子呢?在提取叶绿素时,是先加丙酮再研磨,那么换做先研磨再加丙酮,是不是会更好一些?随着这些假设的提出,学生便开始着手设计新的探究性实验。
  3.制度实验方案
  高中生设计新的探究性实验,除去有明确的整体设想与清晰的思路外,还必须具备操作的可行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先参照教材上的实验与理论,再结合自己已具备的实验技能。此外,为确保实验的严谨性,至少需制定两个实验方案,并在保证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境下进行多次的实验,最后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及不同实验间的对比,如此才能得出可靠的结果。例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案例中,就需制定两套实验方案:一套采用新鲜的菠菜叶、白菜叶、迎春花叶,并先加丙酮再研磨;而第二套则选用晾干后的菠菜叶、白菜叶、迎春花叶,并先研磨再加丙酮。而在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最后的审定工作,确保高中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具备可行性与严谨性。
  4.进行实验探究
  这也是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为5-6人的实验小组,并根据制定好的实验方案进行不同的实验,彼此协作,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并做好实验的数据记录,甚至可在时间与材料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次实验。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安全,并及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于帮助。如在提取和分离叶绿素的实验探究中,可将学生分六组进行,1、2、3小组的同学分别使用新鲜的菠菜叶、白菜叶、迎春花叶进行先加丙酮再研磨的实验,而4、5、6小组的同学则分别采用晾干后的菠菜叶、白菜叶、迎春花叶进行先研磨再加丙酮的实验。
  5.得出结论与评价
  这是最后的总结环节。学生将之前进行的实验数据记录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分析归纳后即可得到实验结论,验证了之前的假设,解决了最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此次实验总结心得,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引向深处。如在叶绿素的实验中,高中生们就依据具体的实验观察与详细的实验数据记录,发现了水分会影响叶绿素的分离效果,而且菠菜叶、迎春花叶、白菜叶这三种植物的分离效果是递减的。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还深发了思维,主动地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使用无水酒精是否会比丙酮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
  二、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生物实施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的最初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尤其是一些教师观念的偏差,这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是对探究的神话,实验探究性教学是现今理科教学过程中一种颇具成效的模式,但是并不是唯一的优秀模式。实验探究式教学并不需要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是要高中教师从客观实际条件考虑,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探教学不需要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板,而是要教师在深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的知识特点设计操作性强的探究性实验。二是要允许探究性实验的失败。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同,探究性的实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加之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作出的假设往往千奇百怪,而实验结果也不再像原先那般单一肯定了。然而,教师应明了的是,结果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培养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掌握探求获得结果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高中生物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阐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思考问题,动手设计实验,在发现现象与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张丽娅.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纪智明.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狄瑞环.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J].教育科学,2013(2)。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学化学概念图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教学软件的设计理念中,对中学化学体验式概念图学习软件的内涵、特点以及实现技术进行了讨论,以期能为化学教学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5-01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更能促进能力的提高。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的学习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利
该文应用系统动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某地区森林工业系统的系统动态学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定量地讨论了该森林工业系统在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情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5-02  乐活(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LOHAS)译为一种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其中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乐活的核心理念。“乐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贴近生活本源,体现了健康的环保理念、积极地生活学习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提
文中阐述了在真空状态且浮压条件下马尾松的干燥过程特性,揭示了压力变化频率与幅度对木材干燥中热质传递的影响.
在软木板及软木砖的生产中,需要对软木原料进行干燥,以使含水率合乎生产要求。由于软木的性质比较特殊,现有的大多数干燥装置不适用,因此需要研制一种专用的干燥装置。软木粒子在
会议
该文对木材高温干燥中扩散系数随干燥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材扩散系数随干燥温度的提高而啬。含水率高于FSP时,木材水分扩散系数几乎有随含水率的变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