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身心发生改变,需要教师科学指引,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成为被时代认可及社会接纳的好少年。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学生强化道德修养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使学生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生活与学习中的挑战。通过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体系优化
  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一是保障教学同步,教师能有机整合法律、国情、心理健康、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并紧密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将学生“三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学习与思维方式、思想方法融合在一起,继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进程中积极教改,为新内容、新思想发挥育人作用给予支持,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活力,在此基础上落实教改目标。基于此,为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科学发展,探析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耕教材,为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条件
  教材是经由教育专家研究得出的育人工具,是聚合一切高效课堂构建资源的原点,只有教師深入了解教材,才能使高效课堂的构建事半功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发展道德品格、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养;二是人文性,根据初中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人类优秀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三是思想性,根据初中生成长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方面的教育,奠定学生健康发展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交友的智慧”教学时可引领学生回忆生活中与伙伴的对话、玩游戏的经历、发生的矛盾,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交互,深入体悟友谊,还可围绕学生未能化解的矛盾进行探讨,旨在引领学生在交友中变得更有“智慧”,掌握让友谊长青的方法,敞开心扉,关心、尊重自己的朋友,能正确处理矛盾,继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直接讲述教材内容相比,用学生的亲身经历及实践感受导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教书育人事半功倍,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1]。
  二、教法创新,拓宽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渠道
  高效课堂对教学方法有更高的要求,既要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又要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总结育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教法,拓宽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渠道。例如,教师在进行“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时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先创设若干情境并鼓励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谈一谈感受,如“周日我和家人要去野餐”“过生日收到好友送的礼物”“提醒同学不要做错题却被认为是在炫耀自己学习好”“已经下课了老师还在讲课”等,在学生探讨中教师导入“情绪”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情绪的复杂性,其间教师可应用信息化教学法,为学生播放《头脑特工队》动画电影中的片段,小时候主人公莱莉情绪较为单一,在长大之后情绪变得复杂,有时在开心的同时还会有一丝的伤感,同时情绪与外在环境有关,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相较于“填鸭式”的教法,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法更能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引学生探讨,为学生主动学习并理解所学内容给予支持,减小教学阻力,营造生本化的教学氛围,继而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三、体系优化,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不断建设与发展
  首先,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除深耕教材外还需解析新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道德修养等方面能同步发展,在此过程中树立爱国意识、正确的劳动观、法治意识,助力学生强化综合素养。其次,教师要增强协同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外界力量,让家庭、社区及博物馆、美术馆等具备公共教育优势的组织机构协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例如,教师在进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时可借助网络邀请法治专家学者视频通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得到专家的解答,如“妈妈偷看日记算不算犯法”“爸爸总是让我面壁思过是不是一种暴力”等,继而在专家学者助力下打造民主、活跃、生动的课堂,从法治专业角度切入解答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帮助其在生活中掌握更多法律常识,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继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最后,教师需树立自省意识,剖析高效课堂构建成果,发现教学短板并积极教研,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进育人对策,达到不断建设与发展高效课堂的目的[2]。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助力学生学习成长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能深入利用教材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条件,创新育人方法,还需优化育人体系,在新课标、协同教育、教学成果自评基础上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立中.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散文百家,2020(2):99.
  [2]陈少英.多元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15):39-4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切实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升其实践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提出有效的渗透策略,旨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渗透策略  在小学的教学发展中,教师应切实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认识,正确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
摘 要:部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板块的“日积月累”这一内容,彰显着编写的良苦用心。首先分析了部编版小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编排特点,然后从语文积累、语文实践、阅读拓展等三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日积月累”内容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加强教学设计,以助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日积月累”;语文园地;部编版;编排特点;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母语,是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新课标提倡让学
摘 要: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学这门学科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也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师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根本依据,提出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合理的应用,以此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乐趣,并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由此可见,这个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适时点拨,引导探究方向;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激发。   关键词:自主探究;开放课堂;合作交流;创新素养   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
摘 要:高中数学课讲究知识的识记和应用,把数学文化引入高中数学课堂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广度和活跃度,让数学真正进入思辨和理性。从作用上,这种引入可以培养数学思维、数学美育,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堂;作用   数学课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函数运算、解题证明,还应该是一种哲学思辨、一种科学。在新课改的高考数学命题中,蕴含数学文化的高考题不断出现,再一次证明了数学文化的重
摘 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次的指导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符合数学学科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分析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应用   四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能力,学生数学成绩、能力出现
摘 要:三维立体评价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以多维度教学评价为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重在建立多层级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问题导出意识。将三维立体评价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主抓手,并且强调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并且以评价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构建三维立体的数学评价课堂,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关键词:三维立体评价;初中数学;
摘 要: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责任意识教育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历史课堂的教育受一周内授课时数的限制,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学校教育必须落实以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鉴于目前学校的教育课程体制,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和其他基础课程相比较,教学时间少内容却相当复杂,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历史教育核心素养的落实,就必须
摘 要:首先阐述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确定研究基点;然后详细论述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借助翻转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借助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借助课后习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小学生;渗透   新课程改革吹响了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号角,教师积极致力于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以求加速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探究发展和实训成长。在此过程中,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不断向着人性化与注重学生特点的方向发展,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也日臻完善。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群文阅读教学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学习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文,感受到真实的课文情景。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所需要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