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图导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图导学就是依靠地理图像系统,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有效阅读相关资料,促进思维发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掌握规律,提升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其在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从当前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上着手,对以“读图导学”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图导学;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
   读图导学,通俗来说,就是让学生在描述图文、选择图文以及解答图文的过程中,更好的用图标解决问题,利用图像解释文字,从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图中的地理信息,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因此,研究以读图导学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至关重要。
   1.当前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情况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学习时会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也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使得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个共同特征,即不理解地理知识,最终导致地理学不好,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教学的显著特征,具有综合性特征是因为学科知识中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是因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将地理学科只局限在文科这一范围内,从而导致其地理知识和体系的形成不够全面,忽视了对其内在原理的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新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束手无策的情况。
   1.2思维广度、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才能用更加全面和综合性的观念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真正认识到地理问题的本质。但是,就当前而言,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经常以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和解释地理问题,这就使其在实际学习中经常混淆地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无法对地理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思维深度不够。
   2.以“读图导学”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利用地图激发兴趣,实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更是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根本动因。因此,要想确保地理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就需要从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喜爱上着手,利用地图将地理事物清晰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充分激发学生读图和地理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室里的多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在讲解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现出来,此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交互功能,将声音和动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的看到地图上的重点内容,提升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更形象的理解天气的变化过程,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到地理知识内部的规律,通过动态模拟,学生心中也能形成一种地图。这虽然是一种侧面发展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但其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地理动态,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其对地理现象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抓住地理规律,从而对地理原理进行更好的分析。
   2.2以地图探究学习为路径,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
   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到,在课堂当中开展尝试性问题的探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改也指出,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重地理知识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从而让学生以学习过程和方法为契机,以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支撑,有效解决地理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策略应运而生。以讲授日本这一国家的相关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地图,找到日本在地图中的所在位置,了解其领土情况。通过学生观察可知,日本大部分国土所处位置在北纬30°至45°范围内,所以这也决定了其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对其北部来讲,其属于温带气候。以地理位置为立足点分析,其也具有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海洋对其气候影响十分突出。接着,可以从日本等高线和火山等符号上着手,由此得出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的特征。另外,如果将地球板块为切入点分析可知,其是连接亚欧板块的交界地,但是由于受到板块不稳定等特点的影响,决定了日本地震和火山发生较为频繁。通过上述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过程,不仅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而且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其地理思维也会更加深刻。
   2.3利用地图发现地理规律,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众所周知,地图中的所有标识与标记都是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对照点分布的,而所有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都有其特有的地理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发现地理规律,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地理现象与普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升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地图不难发现,在整个地图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只有对其进行反复推敲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规律。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是影响其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在遇到地理问题时才可充分发挥地理规律的实际作用。事实表明,地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能够掌握规律并对其灵活应用就可解决地理问题。以“西气东输”这一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分析地理规律,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自然、经济两个方面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运输問题进行分析;而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思考如何解决资源开发与应用问题。
   2.4处理好整体图像和局部要素的关系,提出主干和关键信息    地理教材中关于地图的信息容量非常大,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但并不是图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学生需要的,其中还涉及到了改课中暂未涉及或不需要的知识,此时,如果将这些知识点同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仅超出了其现有的接受能力,还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受到这些无用信息的干扰,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综合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地图整体图像和局部要素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地图和本节地理知识的关系,恰当提取地图中的主干和关键,突出主体图像的有效教学。例如:在讲到有关矿产资源分布的问题时,其经常会受到多种要素和信息的干扰,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将地图进行分解,将一幅图转变成多幅图,如:当讲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时,可分成“铁矿分布图”、“煤矿分布图”、“磷矿分布图”等等,这样,不仅能缩减很多不必要的信息,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信息接受效率和质量,更好的衡量地图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为其综合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2.5利用微专题,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微專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将课本中的某一知识点或知识体系作为重点,从最基本的概念上下手,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专题主线,将各种问题串联起来,最终实现知识和问题的有效衔接。深入分析,这种方法在提升学生技能、掌握方法以及强化学科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地理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其利用起来,将微专题与地理思想方法融合,以思想方法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工作,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关系的理想认知,然后引导学生从理想认知上进行转化,确保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更好发展。例如:当学习“泾渭分明”这一现象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两个板块,即“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以及“综合性分析”,以这两个板块为基础,结合具体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地理要素为主体,然后由主体引发出地理问题、现象设计的知识等等,在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上,引导学生对瑞士日内瓦罗讷河和阿尔沃河的“泾渭分明”现象进行分析,探索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在综合分析上可以对泾渭分明现象的发展、影响因素等条件进行掌握,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泾渭分明”的现象形成清楚的了解,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在这种微专题的教学中,学生了解知识时更加系统、全面,有利于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读图导学”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地图作为地理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核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通过读图发展学生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琼艺.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25):135-136.
   [2]李璟.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1):38-39.
   [3]訾晓彬.巧用思维可视化图培养地理综合思维——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为例[J].文教资料,2019,(32):208-209.
   [4]樊伟.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0):29-30.
其他文献
【摘 要】窄式阅读在某种形式上来说是一种学习策略,从实验结果表明,窄型阅读方法对优秀学生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对学困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有显著影响。本文以单元主题为基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窄式阅读的应用为主题,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阐述,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单元主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建立大量词汇,让学
【摘 要】高中生物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成绩以及个人的综合能力来说有着较大的影响。生物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较为零碎,大多数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如若想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加强学生的生物修养,老师就必须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留白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突出,学生通过这些留白,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
【摘 要】高中阶段大家都在冲刺高考,学习通常都是非常认真的,化学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学学科是比较难的,实验很多,几乎每个化学课堂上都会做一些实验,来论证化学知识。现代教学重视素质,核心素养是其关键内容,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老师,其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实验探究教学中。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师要转变思想,学生主体位置不变,构建化学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化学知
【摘 要】在初中新课程改革中,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各阶段教学不再以取得考试的好成绩为学习的出发点,而是更看重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模式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阐述深度学习和生本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推动深度学习和生本教育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试点研究发现,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家庭小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理解,是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模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展示环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展示环节不仅可以开拓课堂交流的路径,也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主自觉互动的内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展示环节的重视,并对该环节进行合理化设置,选取有效的展示策略,在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让学生自觉获得知识,增强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环节
本文在学生课堂疑问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不同阶段的不同阅读教学体验,说明教学理念的不断嬗变中会引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阅读感悟的不断变化,旨在将《水浒传》中塑造的李逵、鲁智深的形象与《史记》中塑造的樊哙形象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勾连,突出樊哙忠、勇、忍、智的形象特点,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摘 要】解析几何是中学数学课程的重要部分,也是代数与几何的完美结合。本文将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以过原点直线与椭圆相交作为背景,举例并运用函数,不等式及曲线的几何意义相关知识,对由上顶点、下顶点以及直线与圆相交所得两个焦点所构成的不规则四边形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与归纳。   【关键词】函数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三角代换   1.引言   解决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解法较为灵活,对于解题者
【摘 要】新课标改革使得物理学科教学育人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但距离真正实现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格能力,能运用正确的物理知识和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真正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