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视角下的身体-情感转喻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身体-情感转喻是一种以身体行为喻示情感的身体-情感语言表达[5]。本文以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为研究对象,拟从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体认视角,探讨身体-情感转喻的语言生成特征并解读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的认知特征,从而对人类的认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体认观;现实-认知-语言;身体-情感转喻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011-02
  0引言
  身体-情感转喻是人类情绪表达的一种,是以人的身体行为喻示情感的身体-情感语言表达。下面是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的一些例子:
  例1:
  (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名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
  (2)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儒林外史》)
  (3)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周南·关雎·序》)
  三个句子中划线部分都是身体-情感转喻。(1)这个转喻是以人拍着桌子站起来的行为状态来喻示人内心愤怒的情感;(2)是通过描写人大声叫天和用头撞地的身体状态来喻示人的心理情感;(3)用人双手舞动,双脚跳跃的行为动作来喻示人的心理情感。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体-情感转喻的本体是思想情感,喻体是人的身体行为动作。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身体行为来感知人的内部情感[2]。
  从相关文献看,国内外对身体-情感转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归类和应用,主要涉及对身体情感转喻类型的归纳,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情感转喻和情感隐喻的关系和英汉情感转喻的对比研究上,虽然国内对身体-情感转喻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基本都是在分析情感隐喻时略有提及,对身体-情感转喻的系统研究还很少。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从考察人类认知规律入手,更进一步地研究了身体-情感转喻的生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其研究重点是身体-情感转喻的过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们是如何能够感知他人情感的[1]。这些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和了解身体情感转喻现象,但基于人类认知的身体-情感转喻生成和理解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语言隐喻。鉴于此,本文以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为研究对象,从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识-语言”体认视角,研究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的生成及理解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某些特征。
  1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的构式特征
  认识语言学认为,与隐喻相比,转喻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对思维和语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转喻是在表达中借一事物指代另一事物,而这两事物应具有部分与整体或者同一整体内部分与部分的关系[4]。转喻也倾向于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身体-情感转喻(人类情绪语言表达的一种)就运用了转喻的“具体-抽象”代替功能,以人类身体行为状态来喻示情感。情感是人类最普遍和基本的身体经驗之一,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身体-情感转喻是基于身体体验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与现实生活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躯体动作转喻抽象情感”的语言表达式[6]。
  2体认视角下的身体-情感转喻生成和理解分析
  2.1“体认原则”的引入
  王寅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将认知语言学修正为“体认语言学”(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
  简称ECL)。“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可归纳为“现实-认知-语言”,即心智和语言都是来自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
  “体认原则”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决定”和“影响”的双重关系:(1)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2)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语言。从左往右的决定关系表明:语言的生成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从右往左的影响关系表明:对语言的解读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和人体的感知觉系统[3]。可以将其转换为图1。
  依据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我们对例1的生成过程可以描述为:首先要有来自现实的某种刺激,使人们产生了某种情感,这种情感导致做出某种行为,这种动作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存在于人脑,最后用某一语言表达式(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来呈现这种心理表征;而对其解读过程可表述为:当人们读到例1的句子或看到他人做出例1中相应的动作,存储在头脑中关于该动作的心理表征就会被激活,即将语言表达式或者相关动作转化为自身大脑中的意象,形成自身的感受。
  2.2身体-情感转喻的生成和解读分析
  2.2.1喜悦身体情感转喻
  例2:
  (1)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舱门,面带微笑的向大家挥手致意。(《人民日报》,2019-8-7)
  (2)中国选手谢震业以19秒88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亚洲记录,成为首个男子200米20秒大关的黄种人,谢震业开心地向镜头竖起了大拇指。(《人民日报》,2019)
  (3)2019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后,同学们踏着欢快的步伐,满面笑容的走出考场。(《人民日报》,2019-6-9)
  根据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我们可以把例2中(1)的生成过程理解为:当习主席和夫人走出飞机,看到人们热情接机的刺激产生了喜悦的情感并导致做出挥手的动作。用“挥手致意”转喻导致这种行为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另一方面,要理解和读懂某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解读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也可以直接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来理解内心情感。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二种情况。首先,当他人看到习主席面带笑容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存储在大脑里关于关于该动作的心理表征就会被激活,观察者在该心理表征的基础上将最初的意象进行格式塔转换,实现对这个事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感受。
  2.2.2悲伤身体-情感
  例3:
  李宗伟在退役发布上说道:“为我的国家夺得奥运金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了。”李宗伟不禁满眼泪水地低下头并哽咽到。“但我确信,马来西亚队总有一个会拿到金牌的。”(《人民日报》,2019-6-13)
  同样根据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我们可以将例3的生成过程解读为:运动员李宗伟因身体原因而退役,想到自己为国家夺得奥运金牌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内心满是失落和伤感,最后李宗伟满眼泪水地低下头。
  3结语
  本文从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入手,运用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对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的生成和理解过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背后反映的人类思维的某些特征与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情感转喻语言现象其实是人们在与现实进行“互动体验”和心智上的“认知加工”基础上形成的语言表达式。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外国语文,2010,26(5):30-35.
  [3]徐盛桓.心智如何形成句子表达式?[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2):1-8.
  [4]徐盛桓.镜像神经元与身体-情感转喻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3-16 159.
  [5]徐盛桓.心理因果性视域下汉语身体-情感隐喻解读——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16,37(3):1-7.
  [6]蓝纯,刘娟.漫画《梦里人》中的“愤怒”图像转喻和隐喻[J].外国语文,2014,30(1):61-66.
  (责编:王锦)
其他文献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爱好,不少人在做事情时都喜欢随口哼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许,你有时会想,要是能把KTV的卡拉OK全套设备缩小若干倍,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就可以随时随地唱卡拉OK了。近年来,一些公司已经发明了多种梦想中的便携式卡拉OK机,可以让你“想唱就唱”了。    掌上型卡拉OK机    世界上最小的卡拉0K机,名字叫“嗨卡拉”(Hi-Kara),其主机是一个长宽高各7厘米的立方体电视机,显示屏的长
中国研制成功形似“UFO”的实用飞行器    外观是“碟”形,看不到螺旋桨和机翼,可垂直起降,甚至空中悬停——这并非是传说中的“UFO”(不明飞行物),而是近日在哈尔滨市研制成功的一种“碟”型飞行器。  这种“碟”型飞行器具有低空、低速、垂直起降、悬停等特点,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功能。这种“碟”型飞行器已获多项国家专利,飞行器直径约为1.2米,重10公斤,采用碟形环翼外形设计和特异式气动布局,
综合专利法是利用专利信息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技法。运用这种技法的要点是熟悉专利文献,善于进行综合。  静电复印机的发明者美国人卡尔森,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系。1930年,卡尔森在纽约一家电子公司的专利部门负责复制文件和图表之类的工作。手稿必须重新打印出来,图表还得送到照相复印公司去复印,既花钱又费时间,这使他产生了发明复印机的念头。  开始,卡尔森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试验研究,但几次试
据说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灵感,来自于一个苹果的激发。自牛顿以后,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有更多天才的心灵受到了激发,还出现了一种奖励天才创造的奖项——诺贝尔奖。2012年春天笔者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故地重游,看到芝大骄傲地宣传:有71位诺奖获得者曾经或正在芝大学习、研究或执教!何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总不会是芝加哥苹果树多吧?  我们有了计算机,能上Internet,却渐渐忽视了那个使知识不断涌流的内在源头
动力翼套装可自由飞行    据《探索》杂志报道,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身背翅膀和发动机在天空自由飞行,瑞士飞行员Yves Rossy设计的一种动力翼套装获得了成功。  只要用飞机将飞行者送至一定的海拔高度,这种动力翼就可以帮助人们自由飞行。德国ESG Elektroniksystem等研究机构目前正在对这种动力翼进行改进,希望未来能够用于伞兵的行动中。经过改进的动力翼被命名为“狮鹫”。    天文学家新
全球最小的卡拉OK机    卡拉OK是日本人发明的,所以这种娱乐方式在日本也非常流行。但是传统的卡拉OK只能在室内进行,而如今的高科技却使得卡拉OK也可以随身携带了。  这款产品号称是全球最小的卡拉OK机,它配备2.4英寸显示屏,1个麦克风插孔,2个耳机插孔,由4节AA电池驱动。而且还可以通过电脑更新歌曲。  有了这样的产品,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K歌的乐趣了。    节水水槽    在宣传节水的公
瑞士推出水陆两用跑车    瑞士汽车公司Rinspeod开发出了一种水陆两用车,这种水陆两用极速跑车既能在水中航行,也能在水面上方盘旋,现年48岁的设计师弗兰克雷德尼赫特介绍,它在公路上的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5.9秒可以加速到96公里每小时。而它的航行速度可达到惊人的45节(约83公里每小时),足可以进行滑水运动。  Splash两用车的奥秘之处在于水翼,这种水上技术过去用于从水中提升船体,以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近日表示,目前卫星探测仪器均已开机工作,并获得了探测数据。最近,国家航天局再次公布了10张根据嫦娥一号传回数据制作完成的月图,其中包括第一幅月球三维立体图像。  国家航天局公布的10张根据嫦娥一号传回数据制作完成的月图包括: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第一幅月球三维立体图像、嫦娥一号获取的第一轨图、撞击坑图、局部区域形貌图以及采用各种手段获取图像的原理示意图。  目前探测仪器均已
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危机,并且很大一部分环境问题是出于能源开发,特别是由石化资源的利用引起的,人类对替代型新能源的开发,特别是洁净能源的开发唤来了新技术的诞生。而确立用新技术来生产洁净能源,不仅消除了造价昂贵的不利因素和障碍,而且为节能减排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液化煤正在重新崛起    倘若将煤直接用作汽车的燃料,空气肯定会受到这一最黑最脏气体的更为严重的排放污染。然而,若将这类
核心提示: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此次奖励大会上,最受瞩目的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由“歼十飞机工程”项目夺得。其他各个奖项,颁给了在基础研究、技术发明、自主创新等领域获得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