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如何围绕个性化服务在服务教学、科研的同时,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图书馆工作经验,围绕什么是图书馆工作的个性化服务,为何要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如何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服务三大主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业创新;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场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在创业高潮此起彼伏,创新氛围日趋浓烈的今天,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在校大学生,焉能熟视无睹?提前介入创业或利用业余时间体验创业,既是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成为时下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亮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历来是校方重点建设的项目,也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在强调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条件的过程中,日益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的藏书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这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好更快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可操作的、个性化地收集组织数字资源的门户,是高校图书馆依据不同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图书馆接受方便、快捷、全面、新颖的服务,成了众多读者的迫切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称职与否不再像过去一样以他为读者提供了多少次服务来衡量,而是以他为读者提供了多少信息、解决了多少问题来衡量。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相对于图书馆群体服务而言的,是传统图书馆定题服务、重点读者服务等在网络环境下的拓展和深化。具体表现为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即用户在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爱好或特点来开展读者服务。
个性化服务表现突出强化了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在个性化服务中,馆员主动承担了有关咨询、检索任务,及时提供大量教学、科研信息和学科发展动向,调动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馆员工作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
当然,个性化服务涵盖了图书馆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图书采购方面,就要充分考虑读者不同的欲望要求、价值取向、创造潜能、学科背景和阅览习惯;在图书馆布置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内容、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
此外,做好个性化服务应该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尤其是为学术带头人、导师和承担各级研究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创业意图的在校生提供服务,他们是图书馆的高价值读者群。
二、高校图书馆为何要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
1.
开展个性化服务是经济改革的需要
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高校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经济全面复苏,工业经济日益壮大,商业经济日趋活跃。随着改革的深入,“沿海经济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工业强国战略”……如波涛汹涌般依次展开。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积累,如今中国的经济,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经济的全面腾飞,也促进了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进而催生了中国高校的快速发展。
2.
开展个性化服务是教育改革的需求
通过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形式,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多层次、多类型、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700万,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初步统计入学率超过23%,步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普通高校质量工程”“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工程”“中国特色高校智库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缩小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毫无疑问,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智力支撑。
3.
开展个性化服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方面,丰富的馆藏信息是做好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和保证。数字化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依据本校的地理位置、办学方向、专业特色、学科优势、用户群特点及需求和本馆的特色资源,确立自己的办馆规模、方向、服务层次,建设好本馆的特色资源,构建出具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信息资源系统,保证本校独有文献信息资源入藏的完整性,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中心。
另一方面,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高校图书馆有一支知识结构与专业结构合理的馆员队伍,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熟悉专业文献检索,具有敏捷的思维,能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具有指导性、建议性的信息服务,能够帮助读者获取最新相关专业前瞻性的发展动态。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才能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
1.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功能多么强大,要开展好个性化信息服务,都离不开丰富的信息资源做保障。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说,为了让馆藏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馆员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熟悉网上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将文字、视频、图表、声音及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起来,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信息资源库。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业创新;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场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在创业高潮此起彼伏,创新氛围日趋浓烈的今天,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在校大学生,焉能熟视无睹?提前介入创业或利用业余时间体验创业,既是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成为时下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亮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历来是校方重点建设的项目,也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在强调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条件的过程中,日益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的藏书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这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好更快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可操作的、个性化地收集组织数字资源的门户,是高校图书馆依据不同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图书馆接受方便、快捷、全面、新颖的服务,成了众多读者的迫切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称职与否不再像过去一样以他为读者提供了多少次服务来衡量,而是以他为读者提供了多少信息、解决了多少问题来衡量。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相对于图书馆群体服务而言的,是传统图书馆定题服务、重点读者服务等在网络环境下的拓展和深化。具体表现为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即用户在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爱好或特点来开展读者服务。
个性化服务表现突出强化了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在个性化服务中,馆员主动承担了有关咨询、检索任务,及时提供大量教学、科研信息和学科发展动向,调动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馆员工作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
当然,个性化服务涵盖了图书馆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图书采购方面,就要充分考虑读者不同的欲望要求、价值取向、创造潜能、学科背景和阅览习惯;在图书馆布置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内容、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
此外,做好个性化服务应该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尤其是为学术带头人、导师和承担各级研究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创业意图的在校生提供服务,他们是图书馆的高价值读者群。
二、高校图书馆为何要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
1.
开展个性化服务是经济改革的需要
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高校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经济全面复苏,工业经济日益壮大,商业经济日趋活跃。随着改革的深入,“沿海经济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工业强国战略”……如波涛汹涌般依次展开。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积累,如今中国的经济,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经济的全面腾飞,也促进了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进而催生了中国高校的快速发展。
2.
开展个性化服务是教育改革的需求
通过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形式,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多层次、多类型、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700万,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初步统计入学率超过23%,步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普通高校质量工程”“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工程”“中国特色高校智库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缩小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毫无疑问,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智力支撑。
3.
开展个性化服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方面,丰富的馆藏信息是做好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和保证。数字化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依据本校的地理位置、办学方向、专业特色、学科优势、用户群特点及需求和本馆的特色资源,确立自己的办馆规模、方向、服务层次,建设好本馆的特色资源,构建出具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信息资源系统,保证本校独有文献信息资源入藏的完整性,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中心。
另一方面,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高校图书馆有一支知识结构与专业结构合理的馆员队伍,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熟悉专业文献检索,具有敏捷的思维,能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具有指导性、建议性的信息服务,能够帮助读者获取最新相关专业前瞻性的发展动态。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才能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
1.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功能多么强大,要开展好个性化信息服务,都离不开丰富的信息资源做保障。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说,为了让馆藏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馆员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熟悉网上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将文字、视频、图表、声音及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起来,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信息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