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aCrop模型对旱区冬小麦抗旱灌溉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干旱情况及时采取灌溉措施,对旱区抗旱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AquaCrop模型在旱区的适用性及干旱年份抗旱灌溉模拟,为实现抗旱保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4年,在旱区陕西杨凌及杨凌周边区域进行冬小麦大田试验,采用2013—2014年揉谷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参数调试,采用2012—2013年揉谷试验区和2013—2014年武功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从而获得Aqua Crop模型在陕西杨凌及周边地区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包括影响冠层生长的冠层增长系数、冠层衰老系数和最大冠层覆盖度,影响生物量积累的水分生产力,影响产量形成的参考收获指数等。然后根据调查的干旱年份2012—2013年的灌溉情况制定出4种灌溉情景,并利用参数本地化后的AquaCrop模型模拟2012—2013年4种灌溉情景对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得出最优灌溉策略。最后比较2012—2013年揉谷试验区、2013—2014年揉谷试验区和武功试验区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方面,AquaCrop模型模拟的冠层覆盖度和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与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64和8.0%。在冬小麦生物量模拟方面,AquaCrop模型模拟的生物量和实测值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889和1.622 t·hm-2。在冬小麦产量模拟方面,AquaCrop模型模拟的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RMSE为0.377 t·hm-2。2013年为干旱年份,在播种后第77天进行冬灌并且在播种后第172天的拔节期再进行灌溉的两种情景获得最大的生物量;在播种后第77天进行冬灌、播种后第172天拔节期和播种后第200天抽穗期再分别灌溉,小麦产量最高,达到6.451 t·hm-2。2012—2013年揉谷试验区、2013—2014年揉谷试验区和武功试验区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84、1.69和1.82 kg·m-3。【结论】AquaCro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旱区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并且AquaCrop模型模拟的干旱年份下不同灌溉策略的生物量和产量,基本可以说明不同灌溉时间和灌溉次数对冬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同时说明2012—2013年增加的2次灌溉使干旱年份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超过正常年份。以上研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说明AquaCrop模型可以为旱区抗旱保产提供依据。AquaCrop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田间决策工具。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囿于固定教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寓庄于谐,以趣激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某盾构在微承压水土层中进洞,上部建筑物和管线复杂。本文通过对盾构进洞地下水的渗流分析,选择水泥系与水平冻结法相结合的加固方式。针对加固长度的不足,选择二次进洞的洞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网络安全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数据安全与个
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学单"的完成则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奏及"名片","预学单"设计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就如何
介绍了ITU-T信令11组在1997-2000年研究期内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给出了在997年第一次全会上涉及宽带业务,窄带业务,移动通信和智能网业务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交了本次会议新通过的ITU-T的建议列表。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病的发生不仅与肾脏相关,与肝脾两脏的关系亦为密切。其中肝虚筋失所养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方面,脾虚失其健运、生化乏源是骨
出生时睾丸约有1%~7%未降,其中大部分在出生后数月内下降,小部分在几年内下降,至青春期睾丸尚未下降则就无自然下降的可能.隐睾肿瘤的发生率为正常人20~40倍,所以早期发现隐睾
期刊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通过用科学理论武装等多种手段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
介绍了一种动态下测量由旋转体不平衡量所造成的振动大小和相位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