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酵生产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及其特性研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乳杆菌具有多种健康功能,但其在牛乳中生长不良问题限制了在发酵乳中的应用。该研究将前期筛选的具有一定蛋白水解能力的乳酸菌菌株(1株瑞士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1株乳酸乳球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2株嗜热链球菌、2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分别与植物乳杆菌在牛乳中协同发酵,并测定其产酸能力、植物乳杆菌活菌数、抗氧化能力以及感官性质。结果表明,协同发酵方法可促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生长,活菌数最高达到(8.72±0.05)lg CFU/g。协同发酵乳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发酵乳,其中Lc24/Lp发酵乳的ABTS阳离
其他文献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成分,在医药、保健、食品、美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红茶中TFs含量极低且提取困难,因此添加外源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酶促合成TFs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关键途径。以马铃薯为外源PPO供体,经过磷酸缓冲液浸提、硫酸铵沉淀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出马铃薯PPO,并进一步研究其酶学性质和酶促合成TFs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PPO的比活力为21.79 U/mg,相
为了开发紫甘薯米粉加工工艺,以感官评分和蒸煮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双螺杆挤压机的Ⅲ区温度、螺杆转速、紫甘薯全粉添加量和物料含水量等因素对紫甘薯米粉品质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魔芋胶、瓜尔豆胶、Na2HPO4添加量对紫甘薯米粉品质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压工艺制备紫甘薯米粉最优工艺参数为Ⅲ区温度95℃,螺杆转速170 r/min,紫甘薯全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5%,物料含水量38%(质量分数);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魔芋
以脱脂蛋黄粉为原料研究卵黄多肽(egg yolk peptides,EYPs)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首先探究了加热处理、超声处理以及粉碎处理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EYPs得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肽回收率和脱色率为指标对脱色剂种类、添加量、脱色时间、pH、温度等卵黄多肽脱色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卵黄多肽产品氨基酸组成、肽段分布、水分及灰分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脱脂蛋黄粉进行粉碎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EYPs得率,得率为72.6%;综合考虑脱色率和多肽回收率,最佳脱色工艺为:7号活性炭添加量10 g/L,pH 4.3
为揭示低共熔溶剂对黄精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以多花黄精为原料,分别采用低共熔溶剂和热水提取黄精多糖,对多糖提取率与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等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方法提取的黄精多糖抗氧化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黄精多糖,提取率是热水提取的3.40倍,所得多糖分子质量显著大于热水提取,单糖组成也更复杂。2种方法提取的黄精多糖均为吡喃糖,属于酸性多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由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黄精多糖为光滑片状结构,而热水所提取的黄精多糖表面粗糙且为碎片状。氧自由基吸收能
在食盐(NaCl)添加量25 g(以原料肉1 kg计)的基础上以KCl分别替代0%、20%、30%、40%、50%质量分数的食盐,在每个替代量下又设计添加可得然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6%、0.9%,考察可得然胶对低盐乳化肠质构及保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未被KCl替代时,添加0.3%~0.9%的可得然胶可以改善低盐乳化肠的质构特性(P<0.05);当KCl替代30%食盐,可得然胶添加量0.3%时,乳化肠的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达到最大;可得然胶添加量在0.6%时可以显著
信息在提取传输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环境噪声的干扰,所以对其进行有效消噪变得尤为重要。消噪过程中,可以采用传统滤波器实现,也可以借助自适应滤波器完成。本文借助Matlab软件,分别设计了传统滤波器和自适应滤波器,并在给定同一受干扰的信号输入的前提下,仿真观察了两者输出结果,最后对滤波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比较了两者的性能。
本文基于STC89C51单片机,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老人安全监护系统。该装置由倾角状态采集、心率采集、火焰传感检测、无线遥控及LED灯五大模块组成。其中,倾角状态采集模块采用ADXL345倾角传感器,心率采集模块采用红外模块,无线遥控模块采用GSM模块。本设计可以对老人跌倒,老人心率过高,周围火焰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调试与测量,本设计具有误差小,稳定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获取和分析不同来源及品种肉质冻干及压片后的太赫兹光谱参数信息,从而实现不同肉类组织之间的鉴别。研究表明,含水量差距较大的新鲜肉组织,可直接通过太赫兹时域/频域信号的强度差异进行快速判别;含水量相近的不同肉类,通过定性分析冻干样品在0.6~1.4 THz波段上的吸收系数、折射率、介电常数虚部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等多维光谱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可实现不同肉类之间的准确判别。研究结果展示了太赫兹光谱分析技术在不同组织、不同品种及同品种不同品牌肉类鉴别上的可行性,为在肉类掺假打击等实际
为研究酶促剥壳工艺及其对虾仁品质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剥壳单位功为指标,筛选关键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酶促剥壳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pH值、色泽、质构和肌肉组织微观结构来分析酶促剥壳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最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3.5 h,酶质量浓度0.7 mg/mL,料液比1∶10(g∶mL),自然pH值,此条件下剥壳单位功为2.65 mJ/g。酶液可循环使用3次,酶促剥壳后虾仁pH值无显著变化,虾仁能保持原有色泽,硬度与鲜虾较为接近。微观组织结构显示
以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生物基模板合成磁性纤维素纳米晶体(magnetic cellulose nanocrystal,MCNC),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探究其与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不同乳化体系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特性差异并揭示其稳定机理。结果显示,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可吸附于MCNC表面,降低乳化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乳液体系的黏度,使乳液具有良好的存储稳定性。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