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特长生培养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ln_x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对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学校组织音乐专业教师从声乐、器乐、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等方面对特长生逐一进行训练。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培养出优秀的特长生,学校的音乐特长生辅导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下面我介绍自己在培养音乐特长生方面的几条经验。
  一、开发适合于音乐特长生学习的音乐教材
  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体系是音乐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就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音乐特长生尤其如此。这既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但现在出版的音乐教材,音乐知识和技能部分相对于我校音乐特长生来说就显得稍微偏浅,使得学生学习的动机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给学生提供新知识、新刺激,他们才会继续寻求和探索。心理学告诉我们,产生于好奇的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驱动力。为满足学生内在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其发展,我编写了《声乐》、《乐理》、《视唱》等教材作为国家统编音乐、艺术类教科书的补充,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体系的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歌唱及基本的乐理知识讲授和视唱练耳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立视唱能力;发展音乐听觉和增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正确的节奏感;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让学生体验这些基础知识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从而巩固并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为真正提高音乐特长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注重音乐技法的训练
  视唱听音。在音乐教材中一般都比较系统地编写了一部分视唱听音内容,在每节课上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多练常做,这是训练学生音准、识谱能力的基础。
  1.注意音准、节奏。视唱教学要求的重点就是音准、节奏,视唱音不准,节奏不对,那视唱就是白唱。所以要求学生唱准音、唱对节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注意在视唱中抓好打拍子与唱谱的配合。在视唱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唱一边打拍子,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3.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摸唱等。学生在旋律摸唱方面最薄弱,要强加这方面的训练,是练耳的重中之重。
  4.引导学生自觉训练。学生能自觉找课堂以外的时间训练,练耳才可以提高。如果不抓紧课堂以外训练,练耳水平就不会提高。
  三、注意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适应音乐特长生的专业课考试,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以钢琴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旋律做模进练习来熟悉各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通过运用和弦及解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背谱,通过对作品的句法分析了解曲式。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让音乐特长生更好地把握理性知识,融汇到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才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除此之外,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与音乐学习的关系也甚为密切。丰富的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非常有助于音乐特长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把握。
  四、音乐的情感培养
  李斯特在《体味音乐与情感》中认为:“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已不再是源泉、起因、动力或起指导和鼓舞作用的基本原则,而是不通过任何媒介的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试想一下,在音乐骤然响起时,有谁的情感不受到震撼呢?奔放激越的音乐会激发起人们昂扬奋发的情感,舒缓轻柔的音乐会激发起人们朦胧暧昧的情感。在这种种不同的音乐氛围中,人们的情感随着音乐而起伏,而升华,而延伸,凝结成深沉恒久的心灵感悟。然而在音乐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是技能的训练中,面对大部分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我们只是枯燥地讲解弹奏要领,就会让学生有一种落入苦海而不能自拔的厌烦心理。当然,音乐的情感表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将音乐情感的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
  从声乐训练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使每次发出的声音都能蕴藏情感,而不只是单纯的音阶、音程和母音的练习,要做到让每次发声练习都和“心”相通、“魂”相系。这里强调的是演唱者触及音乐就应激起表现音乐的意识,这种表现意识的训练必须贯穿整个声乐训练过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演唱者在唱法上几乎无可挑剔,但他们的声音老是和思想感情脱节,“声”不由衷。显而易见,其声乐训练是不成功的。
  五、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表演活动
  在音乐专业课程考试中,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表演是尤为重要的。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应该不仅局限于第一创作的传达和再现,它还必须体现表演者的创造。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在理会原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创造。但要注意的是,音乐表演的创造性不等于随意性,创造性表演的基本前提是应该遵循乐谱的真实性。
  六、建立符合音乐特长生音乐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一种“智能公正”的评估手段——智能展示。这种评估方法与标准的纸笔测试方法不同,它允许被评估者以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实力和对课程的理解。对音乐特长生来说,这种评估手段是非常合适的。毫无疑问,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纸笔测验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这样的评价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更不能达到评价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样一个目的。
  音乐特长生由于独特的专业特点,他们的音乐学习不仅仅只局限在音乐课堂里,在家里、在课外活动、在专业个别课里,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痕迹。因此在评价中,我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了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多元、多向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经过形成性评价后,科学地构成阶段终结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一步步提高音乐特长生的音乐素质。
其他文献
试论热点报道的宣传艺术徐艳琼纵观近几年的热点报道,无论在质与量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改进,但是,与不断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相比,距离仍明显存在。越来越多
本文作者深入课堂,用心听课,聚焦亮点,积少成多,发现了适合自身的“双轨训练”模式.“双轨训练”是落实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如果将美术教材看作是通向美术课程目标而铺就的五彩大道的话,那么这样的大道应该是无数条的,即所谓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够实现美术课程目标,教师就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本人同样也是一本“活教材”,我通过在课前精心备课、制作范画、查询信息;在课堂认真上课、演示范画、指导作业;在课后做好反思、修改作业、拓展课题,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丰富美术课堂。  
孩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们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孩子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
利用介质谐振器较高的Q值与正的温度系数的特性、在立体平面结构的电路上,分别对反射腔型、频带反射型与传输型的稳频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的传输型具有不跳模、不易停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