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探索型问题分析与教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寻找规律、探索规律、运用规律,对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课程设计者希望通过“找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寻找、分析、归纳的能力。数学教材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探寻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相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规律探索型问题现状分析
  “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熟练与否,将很大一部分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课程标准也对探索规律的内容提出了不同学段的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表述如下:第一学段“探索简单环境下的变化规律”,第二学段“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第一学段的简单情境一般是较为直接的变化特征,第二学段的情境会更复杂一些,或具有一些隐蔽性。
  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找规律”问题有着类别的划分。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研究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此现象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间隔排列,学生接触较多,规律比较明显,适合三年级学生探索。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规律。教材按“初步观察周期排列现象——深入研究周期规律——根据周期规律做出简单判断——回顾探索规律过程”的线索编写,着重观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的简单周期现象,发现并描述排列规律,还要根据周期规律对后续排列做出判断。这些内容与任务,能激发探索规律的热情,提高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遵循规律和利用规律的态度。五年级下册:覆盖图形的规律。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在墙面上贴瓷砖、选择连号的参观券或座位等实际问题,都可以和图形的覆盖现象联系起来。围绕覆盖了哪里、有多少个未知可以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能感受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工具,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乐于探索的精神。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特征
  多孤立少联系 学生孤立所学知识,分化所学内容,不能有意识地将内容整合,对问题的认识和知识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个范围,难以拓宽视野。
  多静止少变化 他们在长期的1就是1、2就是2的静止认识中,形成思维定势,在空间、环境不变的错误意识里,对事物的变化认识产生抵触心理。
  多具体少抽象 小学生的认识理解多停留于形象具体,少有抽象的思维训练,所以在后期数学学习中对联系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方面较为薄弱,特别是遇到与实际联系不大的纯数学研究就更困难。
  多盲目少思考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一般停留于认可,重视结论而忽视过程,忽视结论的产生背景等。认为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就是真理,有时明明发现错误,还总怀疑自己的思路有问题,导致数学学习难树己见。这需要倡导学生“要敢于否定,主动认知,勇于超越”的学习思想。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相对较为简单,碰到稍难的问题不能通过由果索因、由因索果等方式进行有章有法地思考分析,依赖教师分析,缺乏学习主动性。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规律探索型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重规律的结果,轻过程的分析;重规律的运用,轻规律的探索”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让学生失去了探索的兴致与动力,也失去了“找规律”本身的价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任其探索,进而对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加强对学生探索过程的指导 教师不必急于求成,该给孩子时间去探索发现,不是一味地灌输思想方法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多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鼓励他们去尝试探索,找出问题的突破点,以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探索发现,并指导他们完成问题的解答,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也可以由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其解决此类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
  将典型例题进入常规练习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经历许多练习,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将众多的典型例题放置到常规练习中去,并可以设置由简到难的梯度,让学生通过平时练习逐渐理解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不断练习中,学生也可以积累不同的解答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通过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所以,在竞赛条件下往往能激发更多的学习热情。利用这种“好胜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多种比赛,如“比谁算得快”“看谁解法多”“比谁方法妙”等,都能使学生热情高涨并深入探索,从而收获更多的精彩。
  注重学生的解题回顾 对于一道题,做错了但能经过教师指导后改正,说明该学生能理解这个做题方法;当学生以后碰到此类问题时能自主解决,才能说明他已经真正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想、技巧和方法。为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解题回顾。只有在不断回顾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进而才能理解并掌握这一类题的解题思想及方法。解题回顾并不意味着题海战术,需要教师将同一类题目固定地进行整理,进而再给学生拓展一部分习题,在练习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日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部分中医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会上获悉,由科技部立项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已通过验收。
<正> 交通运输同能源一样,是东北经济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吉林省处于东北经济区中心,北联黑龙江,南接辽宁,西靠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和哲里木盟,是东北经济区东西和南北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吉林省又是重要的行走机械、光学机械、化学工业和森林工业基地以及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所以,加速改造和开发建设吉林省交通运输事业,逐步建成比较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对吉林省这个“内陆型”省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东北经济区的振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会计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会计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了会计标准体系。为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
<正> 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处于胶着状态的新旧体制的转换,很难说是一种均势,旧的传统体制在许多方面还起着主导作用。传统体制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高度集权,使各级行政领导拥有很大的经济决策权力,从而使经济工作纳入行政管理的轨道,按隶属关系去决定经济事务。这种违背商品经济规律的机制,正是我们要改革的内容。但“渐进式”的改革,又决定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一个
采用离体快速称重法,初步研究了在5月上旬至9月中旬小时章生长内蒸腾强度的日变化,季节性变化及生态因子对其蒸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章蒸腾强度的日变化呈现峰曲线,最大值出
<正> 长期以来,在一些较有影响的经济学教材中,往往把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混同于按比例分配生产要素规律。例如,在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下卷)第66页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是按一定比例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到各个生产领域这一各社会共有的规律借以实现的社会形
我们若问人生有什么目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回答是:整个的人生,目的在求自我的实现。什么是自我的实现?自我的实现就是充分地表现自己,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原来人类的天赋很多,一种是无知的天赋,如肢体感官之类。一个人要实现自我,必先使他的肢体感官得到健全的发展,必先充分发展自己的体魄,这就是充分发展物质的天赋。但是物质的天赋之外,人还有情感、情操的天赋。人类相互间的情感,就是根据这种天赋而来的。更
采用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的模式,对大多数中、重度不能到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达到使残疾儿童及其家庭都受益的共赢效果。
<正>编者按:尤溪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据记载,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