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过程。宋代朱熹认为“文指典籍,献指熟知史实的贤人,近代认为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章和图书或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更多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文献检索后所得到的信息有助于调整科研方向,对鉴定科研成果,也只有在文献检索的墓础上,才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因此,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始终离不开文献的检索。
【关键词】:文献检索;科学研究;重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有赖于国内外前人的经验总结;科研项目规划与计划的制订,科研课题的提出与选定都必须了解、掌握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检索的文献越多,思路越广,也就越有获得成功的把握。尤其在现代科技领域内,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更加如此。所以,科学研究离不开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环节
對于文献检索,我国学者的解释一般有: “所谓文献检索,就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利用检索工具书或文献检索系统在大量文献资料中迅速准确地查出与需要相符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或数据的过程。”“情报检索是指将情报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贮起来,并根据情报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情报的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叫情报存贮与检索。”尽管这几种解释有不相同之处,但文献检索是查寻出所需情报的一种行动、方法与程序,是查出与需要相符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或数据的过程,目的是获得所需情报等定义来看,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创造性的科研活动,都应当把与之有关的文献检索工作包括在其中,并作为不可缺少的必备技能和基础环节。因为,文献检索是记录人类知识的物质载体,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资源,是进行科学交流、获取情报、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某一学科、某一组织、某一国家和整个世界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所以,没有对已有文献的继承和借鉴的科学研究,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也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二、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论证依据
科研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高峰的过程, 当前人把科研成果写成论文或报告时, 就为后来者提供了攀登的基础, 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检索的条件和依据。一项研究课题, 从开始到应用, 大体要经历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论证科学研究、成果鉴定等几个环节。在很多有价值的课题中选择一个课题之后, 首先利用文献检索, 进行立题论证, 对将开展的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技术进展状况、社会需求、材料来源、实验手段等进行综合论证, 确定这项课题的可行性, 从而找出一种最优方案, 是保证科研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靠基础。
三、文献检索的主要目的就是科学研究
文献检索的实质和内容,也说明科学研究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动机和目的。文献检索服务、是指根据读者和用户的特定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文献资料和文献资料线索的服务。它的服务内容按检索手段的不同,分为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和联网检素三种方式。文献检索服务的实质是文献资料的查找,即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直接提供文献资料的服务。作为文献检索服务对象的读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科学研究人员。而所谓的用户,其中绝大部分是科研人员,所以,假如没有科学研究活动,文献检素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或间接地失去开展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失去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法、手段的动力与目的。
四、科研成果的鉴定必须依靠文献检索
科技成果鉴定, 国内外历来都是靠同行专家评议进行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尤其在我国科研空白极多的情况下, 专家知识面太专难免带来一些评价失误。所以, 在进行成果鉴定时, 必须通过文献检索, 根据国内外的进展情况, 与相近项目进行比较, 从学科的发展动向与社会的需求来综合评定成果的价值。否则, 盲目下结论, 就容易使鉴定脱离实际,为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 科学研究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一有的进展顺利, 有的则走了许多弯路,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都说明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在科研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只有充分利用文献检索, 吸取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 科研才有可能以较少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 获得成功,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掌握文献检索技能
一个科学研究人员的情报信息意识的强弱,掌握文献检索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文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即是否全面、准确、有用直接影响着所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效率和能够达到的水平。
科学研究人员投身于研究生涯或开始某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时.都要先在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专业目标范围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选题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工作。选题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新颖性和整个研究工作的成效与价值,而选题质量与水平的高低,一开始就同科学研究人员所能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和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判别、选择和挖掘、整理、综合的程度有关,这又同科学研究人员的情报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有关。如果一个科学研究人员没有强烈的情报信息意识和比较熟练地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就不可能搞清楚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位置,进而发现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了解前人和今人对某些问题的研究状况和解决的程度,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和预测。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后,文献资料的选择利用和事实数据的分析论证,就更为重要。马克思在论述科学劳动和所谓知识生产时讲了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以前人的劳动成果为条件;另一个是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这两个条件的具备,都必须通过文献检索才能实现。马克思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也正是他在一个长时期内,结合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实际。认真阅读、搜集、整理和研究大英帝国图书馆的1500多种书刊档案的结晶。正如列宁所讲的,《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密联系的思想。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用在搜集、查阅有关文献,调研图书档案方面的时间还要更多一些。如果熟练地掌握了文献检索技能,查找、阅读、分析、综合文献资料的时间比重就会大大降低。
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对一个科学研究人员是既必要又重要的。但是,科学研究人员目前的实际状况与应有要求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有些人员的情报意识薄弱,不太注重情报信息的利用;有些人员对文献检索知识缺乏了解,不会使用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人员,对现代化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一无所知。因此,必须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同时,对已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进行普及性教育,一方面使他们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清楚情报信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懂得情报信息资源本身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编辑贮存处理和光学、声像、缩微技术等现代化方法和手段的作用,以提高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独立研究和集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勇闯世界科学研究的“高、新、尖”。
参考文献:
[1]《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來新夏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8页。
[2]《经济情报与文献检索》(杨秀君等主编),学范出版社1990年4月1版,第7-8页。
[3]袁育才:情报研完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情报科学》,(6)1981 : 45-46
[4]蒋沁:论情报研究的作用, 《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2) 1983 : 63-69
[5][前苏] P·H·伊万诺夫著,王靖元、张幼莲译《情报工作的组织与方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2月版
【关键词】:文献检索;科学研究;重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有赖于国内外前人的经验总结;科研项目规划与计划的制订,科研课题的提出与选定都必须了解、掌握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检索的文献越多,思路越广,也就越有获得成功的把握。尤其在现代科技领域内,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更加如此。所以,科学研究离不开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环节
對于文献检索,我国学者的解释一般有: “所谓文献检索,就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利用检索工具书或文献检索系统在大量文献资料中迅速准确地查出与需要相符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或数据的过程。”“情报检索是指将情报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贮起来,并根据情报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情报的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叫情报存贮与检索。”尽管这几种解释有不相同之处,但文献检索是查寻出所需情报的一种行动、方法与程序,是查出与需要相符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或数据的过程,目的是获得所需情报等定义来看,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创造性的科研活动,都应当把与之有关的文献检索工作包括在其中,并作为不可缺少的必备技能和基础环节。因为,文献检索是记录人类知识的物质载体,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资源,是进行科学交流、获取情报、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某一学科、某一组织、某一国家和整个世界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所以,没有对已有文献的继承和借鉴的科学研究,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也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二、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论证依据
科研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攀登高峰的过程, 当前人把科研成果写成论文或报告时, 就为后来者提供了攀登的基础, 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检索的条件和依据。一项研究课题, 从开始到应用, 大体要经历选题、立题论证、方案论证科学研究、成果鉴定等几个环节。在很多有价值的课题中选择一个课题之后, 首先利用文献检索, 进行立题论证, 对将开展的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技术进展状况、社会需求、材料来源、实验手段等进行综合论证, 确定这项课题的可行性, 从而找出一种最优方案, 是保证科研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靠基础。
三、文献检索的主要目的就是科学研究
文献检索的实质和内容,也说明科学研究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动机和目的。文献检索服务、是指根据读者和用户的特定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文献资料和文献资料线索的服务。它的服务内容按检索手段的不同,分为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和联网检素三种方式。文献检索服务的实质是文献资料的查找,即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直接提供文献资料的服务。作为文献检索服务对象的读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科学研究人员。而所谓的用户,其中绝大部分是科研人员,所以,假如没有科学研究活动,文献检素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或间接地失去开展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失去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法、手段的动力与目的。
四、科研成果的鉴定必须依靠文献检索
科技成果鉴定, 国内外历来都是靠同行专家评议进行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尤其在我国科研空白极多的情况下, 专家知识面太专难免带来一些评价失误。所以, 在进行成果鉴定时, 必须通过文献检索, 根据国内外的进展情况, 与相近项目进行比较, 从学科的发展动向与社会的需求来综合评定成果的价值。否则, 盲目下结论, 就容易使鉴定脱离实际,为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 科学研究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一有的进展顺利, 有的则走了许多弯路,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都说明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在科研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 只有充分利用文献检索, 吸取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 科研才有可能以较少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 获得成功,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掌握文献检索技能
一个科学研究人员的情报信息意识的强弱,掌握文献检索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文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即是否全面、准确、有用直接影响着所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效率和能够达到的水平。
科学研究人员投身于研究生涯或开始某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时.都要先在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专业目标范围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选题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工作。选题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新颖性和整个研究工作的成效与价值,而选题质量与水平的高低,一开始就同科学研究人员所能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和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判别、选择和挖掘、整理、综合的程度有关,这又同科学研究人员的情报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有关。如果一个科学研究人员没有强烈的情报信息意识和比较熟练地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就不可能搞清楚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位置,进而发现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了解前人和今人对某些问题的研究状况和解决的程度,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和预测。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后,文献资料的选择利用和事实数据的分析论证,就更为重要。马克思在论述科学劳动和所谓知识生产时讲了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以前人的劳动成果为条件;另一个是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这两个条件的具备,都必须通过文献检索才能实现。马克思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也正是他在一个长时期内,结合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实际。认真阅读、搜集、整理和研究大英帝国图书馆的1500多种书刊档案的结晶。正如列宁所讲的,《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密联系的思想。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用在搜集、查阅有关文献,调研图书档案方面的时间还要更多一些。如果熟练地掌握了文献检索技能,查找、阅读、分析、综合文献资料的时间比重就会大大降低。
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对一个科学研究人员是既必要又重要的。但是,科学研究人员目前的实际状况与应有要求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有些人员的情报意识薄弱,不太注重情报信息的利用;有些人员对文献检索知识缺乏了解,不会使用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人员,对现代化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一无所知。因此,必须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同时,对已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进行普及性教育,一方面使他们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清楚情报信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懂得情报信息资源本身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编辑贮存处理和光学、声像、缩微技术等现代化方法和手段的作用,以提高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独立研究和集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勇闯世界科学研究的“高、新、尖”。
参考文献:
[1]《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來新夏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8页。
[2]《经济情报与文献检索》(杨秀君等主编),学范出版社1990年4月1版,第7-8页。
[3]袁育才:情报研完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情报科学》,(6)1981 : 45-46
[4]蒋沁:论情报研究的作用, 《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2) 1983 : 63-69
[5][前苏] P·H·伊万诺夫著,王靖元、张幼莲译《情报工作的组织与方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