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中关于人称的表达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中的人称代词数量多, 在使用中又各具特色。 汉语和英语的人称代词大体可以无差别的使用, 而日语的人称代词所传达的信息复杂繁多, 因此在使用中有很多的注意和禁忌点, 同时人称代词的恰当使用, 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日语的人称词的用法进行分类和总结,并与英语中用法进行对比,来说明日语中人称词的特征和用法。
  就“人称” 的构成而言, 日语和英语是相同的。 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是话语行为中的当事者, 第三人称是谈话中涉及到的人物。 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人称” 表现方式的不同。 英语中有固定的人称表达即“人称代名词”。 第一人称为“I”, 第二人称为“you”,第三人称为“he, she, it”。分类明确,并且在使用中不需要考虑语境和谈话双方之间的关系等因素。 英语中用来指示谁是“说话人” 谁是“听话者” 的代名詞是唯一且固定的,没有可以代替的其他词语。与此相对, 日语中人称表达的用法则复杂很多。 日语中表示人称的词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含义。 因此日语中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的分类下又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因此日语中一般不使用“人称” 这一表达方式。 当说话者指自身时的用语为“自称词”, 指聽话人时的用语为“他称词”, 除此以外的第三者时则用“他称词” 来表示。具体为:
  自称詞:
  1、一人称詞
  [男] : わたし、わたくし、僕、俺、おいら、わし等。
  [女] : わたし、わたくし、あたし、あたい、うち等。
  2、親族名称:
  お祖父さん、お父さん、パパ、父親、おじさん、お兄さん、兄貴、お祖母さん、 お母さん、 ママ、 お袋、おばさん、 お姉さん、姉貴等。
  3、固有名詞及び愛称:
  姓名、姓名+さん、くん、さま、ちゃん等。
  対称詞:
  1、二人称詞
  [男] : あたな、 あんた、 おたく 、 きみ、 おまえ、   てまえ、きさま等。
  [女] : あたな、あんた、おたく等。
  2、親族名称: 自称詞の2に同じ。
  3、固有名詞及び愛称:自称詞の 3 に同じ。
  4、地位名称: 社長、 部長、 課長、 会長、 議長、 委員長、 総
  理、 首長、先生等。
  5、職業·役割名:運転手さん、お客さん、学生さん等。
  他称詞:
  1、三人称詞:彼、彼女。
  2、親族名称:自称詞の2に同じ。
  3、固有名詞及び愛称:自称詞の 3 に同じ。
  4、地位名称:対称詞の 4 に同じ。
  5、職業·役割名:対称詞の5に同じ。
  由此可以看出, 日语中关于人称的表达方式十分丰富, 即使是与英语的“人称代名词” 相对的“人称词” 也包含着不同的词语。 但在使用过程中又有一些常见的原则。
  首先, 谈话中有避免使用“人称词” 的倾向, 而采用人称词以外的词语来代替。 人称词中除了“わたし”、“わたくし” 以外, 都只在局限的范围内使用。 人称词在使用中要先判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 除了“わたし”、“わたくし” 以外的人称词都不用于在心理上有距离的关系中。 若人称词使用不当则会给人“自来熟, 不稳重” 或是“冷淡, 冷漠” 的印象。 而英语中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因为英语中谈话人之间的关系不体现在人称代名词上, 而是由其他的语法要素来表达。
  其次, 日语中倾向于采用间接来指示对象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 常常都会采用本该表示第三人称的词语。 因此,与英语不同, 日语中表示第三人称的词也可以被当作“自称词”和“对称词” 来使用。例如:
  娘: お父さん、先にお風呂にしたら。
  父:いや、 お父さんはきょうはいい。 お母さんはどう?
  母: お母さんは終わり湯にするわ。
  同时,“对称词” 中, 固有名次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人称词。 例如:
  山本: 上原さんどちらのご出身ですか。
  上原:沖縄ですが、 山本さんは?
  最后, 日语中除了人称词和表示人称的词语外, 通过谈话空间的位置关系也能够达到指示对象的目的。例如:
  そちら次第だ。 ( It’ s up to you)
  [自分」 和「ひと」 也可作为日语中两个特殊的表达。[自分」是日语中用来表达内省时思考的主体, 不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 不涉及与他人的关系, 因此若在谈话中使用时需要慎重, 否则容易给人造成不逊和自闭症式回答的印象。「ひと」 虽然是表示他人之意,但是它可以被当作“自称词” 和“对称词” 来使用。例如:
  「人を馬鹿にするじゃない」 Don’ t fool around we.
  「ひとが見違えるほど変わったね。 」 You have changed so much.
  综上所述,日语中在表达人称时, 需要考虑涉及到谈话者之间的关系的因素如地位、 职业、 年龄、 性别等。 同时也要考虑心理距离的远近和交往的程度。因此,日语的称呼是随着“关系” 的变化而变化的。
  作者简介:周媛(1991-)女,籍贯:山西省介休市,单位:东北大学,学历: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1997年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世界翻译理论界公认的具有完整理论和实证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在文学翻译特别是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具有高深造诣。他的《落花生》英译本颇受读者好评。因此,本论文根据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别从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四个方面对张培基先生的《落花生》英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
期刊
【摘要】:光線在写实性的具象艺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光的出现,必然伴随着阴影。光线与阴影是一对孪生兄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只有在二者构成的关系中它们才分别具有意义,而这二者所构成的基本明暗关系在绘画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光线;阴影;绘画  利奥塔尔在《论绘画的原理与准则》中说道:“绘画是最令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觉得她是最真实的。”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历史中
期刊
日语是一门成份多样,表达细腻,结构复杂的语言——特别是构成日语语言文字的诸多要素,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显得异常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不少初级·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自以为了解了不少日语的表记特色,实际上不过是略知皮毛,非但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不要说运用自如了。日语文字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及罗马字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字混合而成,一个词汇就可能包含上述的两种甚至多种文字。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正确区分
期刊
【摘要】: 在民族的交流中会伴随着语言的接触,当本民族的语言遇到外来文化时,就会吸收新的成分并和旧的文化相互融合,借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本文对借字的概念、成因、借字方式以及中日借字所显示出的文化交流分别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借字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语言;借字;文化接触;文化交流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当语言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会吸收新的文化并合理的和所接触的文
期刊
【摘要】: 林语堂先生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东西方之间,就翻译理论从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他對翻译的认识和态度,不仅扩大了翻译研究的空间,也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女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女性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锐·张伯伦批判了传统译论的缺点,反对原文的绝对权威。通过对比得出两人在忠实原則,女性主义和译者主体性三个方面存在差异,遂做分析。  【关键词】:林语堂;
期刊
【摘要】: 在日本,访妻婚是从上古社会就开始盛行的一种婚姻形态。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父系制社会的确立,访妻婚虽然表面上保持着早期访妻婚的外壳,但是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已经演变成拥有经济实力和权势地位的贵族男子的游戏。本稿将以《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恋歌为中心,结合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考察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访妻婚习俗的主要特征。  一、女性不是婚姻的主体  历史发展到平安时代,女
期刊
【摘要】: 同义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本文针对语义关系中的同义关系对词汇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就同义关系作了简要论述,着重分析了同义词之间存在的差异,紧接着层层深入地讨论了同义词的作用,最后对词汇教学中同义关系的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同义关系;词汇教学;启示  一、引言  同义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词汇同义关系通常被理解为相同词汇意义建立起来的意义关系。世界上各
期刊
【摘要】: 柯灵笔下的巷飘逸恬静、古雅冲淡,正如他的文字风格。文中,作者采用多种修辞,以精美典雅的文字,呈现出一幅意蕴浓郁的水墨画。张培基先生《巷》的英译文,切当地处理了原文中的修辞,达到情景的统一。笔者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依据,分别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角度,分析这篇散文英译的处理方法以及修辞所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消极修辞;积极修辞;翻译策略;修辞效果  《巷》是柯灵龙山杂记中的一
期刊
【摘要】: 近代的翻译小说对民初的言情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价值观念上,它帮助当时正处在朦胧状态的对宗法制的反抗走向明确,使言情创作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正视现实,并开始反抗现实,促进了民初言情小说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小说;言情小说;价值观念  引言  作为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言情小说发展最具影响的力量,翻译小说给予当时的言情小说诸多营养,使其在人物塑造、叙述方式尤其价值观念方面均发生了巨
期刊
【摘要】: 由网络新闻、社区门户等衍生出来的网络短语新奇时髦,从前些年的“帅呆了”“酷毙了”到如今的“萌翻了”“帅哭了”“潮爆了”等等,虽不十分规范,但能充分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文以当下流行的网络短语中的“翻”字为研究对象,探索它在做程度补语和结果补语时的意义以及一些发展演变情况。  【关键词】:网络用语;程度补语;源流;意义  在时下流行的“翻”字短语中大多数时候可以将其视为极限性程度补语,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