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健身(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颁布的一系列关于推动全民健身的纲要,我国各大学校掀起了健身课程体系改革的热潮。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各类体育活动技巧与方法技术,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健身锻炼。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中要注重以健身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使学生主动接受以终身锻炼和加强健身为最终目的的健身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健身课程;指导与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所有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进行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体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运动教学,使得学生增强体质,达到终身锻炼和健身锻炼的目的。不能只片面地看到体育教学带来的竞技成绩,而要从体育教学为学生带来的长远利益考虑,以推进构建健身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进度。
  一、构建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目标
  (一)增强体质,保证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教學的观念和看法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因此这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想要更好的进行健身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构建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目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进行体育教学最直观也是最基础的目标即是增强学生体质,通过体育教学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1]。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的肥胖率却在逐年增加,因此构建健身课程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目标不容忽略,更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构建健身课程教学。
  (二)提高学生技能,加强文化素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而忽略对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健身课程教育体系下,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比如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运动知识,体育竞技知识及原理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之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通过上课而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教师要通过健身课程教学向学生不断传达体育文化素养包含的对体育良好的认知和意识,不断加强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以健身锻炼为基础的对于体育健身锻炼的兴趣,如果学生具有优良的体育文化素养,这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加强体育文化素养教育是构建健身课程教育体系的基础[2]。
  (三)形成学生终生体育,终身锻炼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术而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健身课程教学体系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远远不能满足新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应当始终贯穿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的理念,秉承着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锻炼的思想,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在一生中体育能力是不可忽视的生活能力,学生具有终身体育能力将会使以后得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使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因此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应当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其课程理念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正确理解和认知。
  二、构建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对于体育课程设置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只有满足教学教材的需求才能使得健身课程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健身课程教学区别于其他的教学学科,因此教学过程应遵循其具有的特殊规律。健身课程教学过程应当有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就要在遵循相应的体育理论的同时应适应人的体能规律,所以在制定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既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也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出发,即要具有一定的兴趣性和娱乐性。科学性质是指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适应学科的发展状况。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将课程设置充分与教学对象相联系[3]。兴趣性是指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产生兴趣,教师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施教。此外,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能死板地遵循固有的规律,而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发挥空间,积极促成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
  三、对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我们对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充满了美好的构建设想,这些都建立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之上,因此,在进行构建健身课程教学体系时一定要联系现有的教学基础和教学现状,不能够脱离基础和脱离教材;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教育对象以及职业需要其达到怎样的身体素质;要协调发展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之间的关系,在高职健身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要由主体及目标来引导其内容,要符合具体职业对应的具体体育目标[4]。此外还要协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对智慧技能的认知,不断去引导学生参与高职学校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得高职学校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更快更好地实现。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健身指导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从健身教学对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长远影响为基本点,贯穿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教学目标,秉承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加强对于健身课程教学体系的认知,重视终身体育能力,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泛的施教与受教空间,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关注健身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健身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进度。
  参考文献:
  [1]潘红玲.大学男生健身健美教材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2007(2):38-38.
  [2]王建强.普通高校健身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0):78-79.
  [3]冯坤野.普通高校健身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内江科技,2012(10):93-93.
  [4]胡孝安.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身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想[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72-72.
其他文献
摘要:“永不落地”系列运动通过创造开放的运动场地,提供足量的运动器材,为运动提供方便;把严肃的体育竞技比赛变成有趣的对抗合作,让“强对手”变成“好队友”,在比赛中相互成就对方,设法让球“永不落地”,让自信心快乐飞扬,以此吸引无数“体育弱者”勇敢且自然地参与运动,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新教育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体育运动;“永不落地”;乒乓球;规则  国家“阳光体育”旨在吸引广大学
《朴通事谚解》“食店吃饭”节篇幅不长,但有很多饮食类词语,可借以窥析元明时代的饮食习俗;从中也可看出近代至现代北方口语的巨大变化;其中的文字异写及一些名物词语尤其是饮食
摘要:篮球作为一种团队竞技类运动,近年来其普及率越来越高,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一种活动。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也就要求高校的体育教育人员能够对现有的篮球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革,借此来获得良好的高校篮球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网民数量以及网络经济发展速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互联网+”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化的发展,在全球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大的热点问题,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的进行运用,对学生们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我们现阶段的时代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师们可以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推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