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导思考以线索强化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教师通过不同策略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找寻知识、方法的线索,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实践研究,逐步跟随问题的线索,不断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不断拓展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能力,以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引导 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一、承上启下式问题,理清思维脉络
  承上启下是在语文教学中常会提到的一个词,一般表示文章某个段落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启下,顾名思义是将上面一部分内容与下面一部分内容进行有效连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承上启下式问题教学方式,需要抓住上一阶段内容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找到上下衔接点,以提问进行有效衔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或者下一个小节内容。在小学数学中,承上启下可以存在于小节内容中,也可以存在于章节的每个小节衔接中,同时还可以存在于章节间的衔接中。通过承上启下的提问,巧妙设计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清思维脉络,以此基于前一部分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后一步知识与方法。
  如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承上启下式问题式教学模式,以上下衔接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展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教师首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学生经过思索,回想以前学习四边形时,教师带领他们进行了有趣的数方格游戏,继而回答:“通过数长宽各为1cm的方格的个数,再进行估算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进一步展开承上启下式提问“那三角形面积呢?”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为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面积为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此,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已经较为熟悉,继而引导学生回顾梯形面积公式的得来思路。教师:“结合梯形面积推导思路,同学们还能不能进一步说出多边形面积如何计算呢?”由此,学生们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梯形分割思路引申出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分割为不同的简单图形的方式。通过承上启下式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二、并列拓展式问题,拓宽思维宽度
  并列拓展式问题的教学方式,与承上启下式问题教学是两种相对的模式,但是它们并不相互>中突,能够兼容并蓄。并列拓展式问题的设问方式与教学内容有关。如果一个章节的知识呈现出并列排列方式,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整个章节的知识内容,了解章节知识内容的建构方法以及每个章节并列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并列拓展式问题设问方式。抓住每个小节的核心内容,探索与其他小节的关联性,通过点与点、线与线、面与面的连接与沟通,并列拓展,延伸知识的宽度,也延伸思维的宽度。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这一章节知识,很容易由题目就能发现,公倍数与公因数是两个并列的知识点。公倍数与公因数的相关知识,需要运用到以前学习的除法和乘法相关知识,通过承上启下式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公倍数的定义。在公倍数学习完成后,接下来得展开公因数的学习,这就运用得上并列拓展式问题教学方式。教师:“采用长3cm、宽2cm的长方形小纸片,将12cm、18cm、24cm的正方形方格能够填满,我们知道,12、18与24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称为2和3的公倍数。其实,公倍数与公因数是相互的,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一个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那么反过来,公因数该如何定义?”学生思考,从因数和倍数开始分析,再结合公倍数的定义方式,进一步得出了“两个数分别除以一个数,结果都是整数,那么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公倍数”。通过并列拓展式问题,拓宽思维宽度,引导学生了解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归纳总结式问题,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总结式问题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方法,通过复习、巩固、理解、记忆、运用等方式进入总结式学习阶段,真正掌握这一章节或这一课题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归纳总结式问题使得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这一方面得到真正的掌握,出现当节课教学后,教师布置作业不同,归纳总结式问题教学,需要一个特殊的单元总结教学时间,以一种阶段性总结模式,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为线索的引导下,强化学生思维。在作业本上画出单元脉络,理清每个细节,掌握每种方法的运用情况,以此完善学生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进一步将单元与单元间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有序联系。
  如“找规律”这一章节知识的学习,教师运用了归纳总结式问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构建知识网络。“一列方格连续写上1-10这10个数,每次框2个数,如1与2,每次将框移动一格,能够移动8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那么框3个数,依次移动,能移动多少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学生动笔画图,得出答案,能够移动7次,得到8个不同的和。教师提问:“将框的个数设为k,整个方格的个数设为N(如10),那么能够移动的次数与不同和的个数为多少?”继而,学生随着教师的线索,画出表格,框2个、3个、4个……最后得出,移动次数C=N-k,和的个数为C=N-k+1。继而推广到长方形方格铺瓷砖,若瓷砖花色为a*b块样式,那么房间长宽是N1、N2,那么铺设的方案有(N1-a+1)(N2-b+1)种。结合归纳总结式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四、开放探索式问题,促进创新实践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需要。新时代对社会的需要是要有更多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式人才,学生除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外,还需要能够运用知识,展开探索式、创新式的实践研究。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内外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引入开放探索式问题,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强化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这一类问题具有两个特点:开放式、探索式。既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又能促进学生探索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用知识,在体验、感悟、创造中实践与提升。
  如“认识比”这一单元的知识学习后,教师设定课题“测量旗杆的高度”,鼓励学生开放探索与实践。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教师设问:“学习了比例之和,标杆(若为2m)会在阳光下有个影子,影长能测出来,那么能不能根据这个思路测出旗杆的高度?”学生展开校园内的探索实践,通过测量两个影长及标杆高度,运用比例知识计算出旗杆高度。与学校相关人员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到比例在生活中还可以这样运用。由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改实施以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教学之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问题引导思考、以线索强化思维的小学数学“问题串”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发现线索,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在发现的过程中,探索、体验和实践,逐步掌握知识和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邓钰
其他文献
数学是抽象的,数学也是具体的。小学生数学感知的培养只有从数学实体出发,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数理认知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数学现象,用双手去触摸有型数学的存在,用心灵去感悟数学的生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好学、数学有用。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自然,数学教学进入良性轨道。  一、用眼“触摸”,初探数学概念  数学家贝尔斯说:“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支农、惠农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将“三农问题”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畜牧业的发展是农
高中的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同时学生也能够充分的利用既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着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组织者。教师不应仅把数学看成一种工具或一种技术,只注重其知识的教学,而应该把它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设计个性鲜明的课时安排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对学生认知结构的透彻了解,对课时进行符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设计,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构建,更加生动活泼地诠释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规模将会持续增加,企业面临的国家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商业风险等國家风险,提出了加强对东盟各国国情与舆情研究、强化风险意识、构建投资东盟风险预警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 投融资 东盟 国家风险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以及东盟各国快速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它们有些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转换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不断革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思想,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真学课堂。因为真正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回归本真自然的课堂,这也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儿童成长规律,所以创建了数学“真学课堂”。  一、充分准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经验不足,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高素质与修养将是
现代教育已经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是储存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通过发展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能力越强,获得越多。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 
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模式,引起了众多行业与组织的关注,许多服务型的商业银行业也开始探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内部管理。本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工商管理学科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内容.将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为重点,从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创新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