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685)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26-0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教育名言:我所谓教育就是指对儿童适当的习惯给与善端的培养;当把快乐、友谊、痛快和憎恨都适当地植根于儿童心灵中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还不能明白;但一旦获得理性,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相和谐的,这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时,即是道德。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德育,新时期人们又如何看待德育呢?党的十八大关于最新的教育方针是这样表述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人都说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好做,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经济快速推进,生活节奏加快,处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孩子遇到了许多的麻烦。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把农村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对小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近年来,许多农村年轻父母都外出打工,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照管的爷爷奶奶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而无法跟孩子沟通,孩子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知识处于一个自我形成的状态,无法得到较好地引导。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给学生带来思想与学习上的负担,生活上的冲击等,对学生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极大。一些父母自我改造差,手脚不地道,偷蒙拐骗锒铛入狱,给正在成长的孩子造成了心灵创伤。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在发展和适应方面就比正常家庭子女有更多的困难和问题。
  2.学校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有90%以上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主要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很多学校一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上了主课。有的学校第二学期很少组织德育活动。由于应试教育,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有的教师直言:“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学校德育弱化会暴露出诸多弊端,比如班级成员间的分歧、财物失窃、打架斗殴、厌学辍学等。
  3.农村小学生自身德育现状
  由于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从心里产生偏科现象。部分学生还缺少基本的礼貌,爱说脏话、谎话、欺侮弱小同学,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别人的感受,自私、任性、集体观念淡薄,心理失衡现象严重,诸如嫉妒心理,虚荣心理,猜疑心理,反感心理等。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全面发展依靠德育奠基
  各类中小学都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中小学德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德育欠佳的学生很可能就是个危险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不言而喻。小学生涉世之初,教育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什么样的种子,直接决定这孩子前途和命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脾气性格等尚未成型,可塑性非常强,在成长的黄金期如果忽视德育,“根正苗红”就是一句空话。就像一颗幼苗,当长出斜枝时就要及时修剪扶正,才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靠德育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已是大势所趋,如何让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箴言深入人心,并内化为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的行动指南,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学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周会、晨会、队会等德育方式,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展览、班级黑板报等德育阵地对广大学生循循善诱,并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真切感受到什么是诚信,做人不诚信有哪些危害;什么是友善,怎样做才是爱国、敬业;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3.良好的行为习惯依靠德育养成
  一个没有道德品质的人就不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定有较高的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相辅相成的。恶劣的行为习惯其实来源于羞耻心的泯灭,因为羞耻心是道德的源泉。因此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培育羞耻心。寡廉鲜耻的人丧尽天良,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一个做了错事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到后悔、羞愧,就证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自己行为习惯的不当,就会下决心改正。一旦做了错事毫无羞愧感,自己认为合情合理,这种行为习惯就很难改正了。如当全体同学列队或集会时都保持安静,某位同学会不会在队列中大声喧哗?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下一般是不会的。当某一位同学自控能力极差实在忍不住喧哗一声,就会遭到无数鄙夷的目光像利刃一样灼烧他,他就会羞愧难当,自动屈服,约束自己的行为。
  4.卓越的情商依靠德育培植
  影响人的发展不外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智力因素的高低用智商来测定,非智力因素的高低用情商来测定。智商在很大程度上靠先天遗传,可以说是一种禀赋。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这种禀赋,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得以提升。而情商则主要依靠后天锤炼,人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等塑造都取决于后天培育。一些意志薄弱的同学经过适当挫折教育会变得意志坚强;一些情感冷漠的同学经过爱心教育会变得热情、富有爱心;一些心理自卑、自闭、自私的同学经过心理治疗会变得自信、自尊、自强;一些思想消极、悲观失望的同学会变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在学校教育中,以上这些转变都依托德育来实现,实现的渠道主要有品德课;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如主题队会、感恩励志书信大赛、我心目中榜样人物评选;设立心理健康治疗室等。
  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建设过程中虽然道路崎岖坎坷,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诸方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冲破障碍,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借助物理模型来进行辅助教学,同时,物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物理模型构建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并以具体案例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以期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物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在高中教
摘要:折纸活动不仅有益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还有益于有幼儿手指灵活地发展,如何在学前期抓住幼儿的认知心理,合理进行引导,对于幼儿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对折纸教学的研究,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创造氛围等途径优化折纸活动设计,提升折纸教学成效,使孩子们在折纸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激发幼儿折纸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折纸兴趣;方法  【分类号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指导。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
执教以来,曾经无数次的问自己同样的几个问题:我每天忙忙碌碌的到底教给了学生们什么?在这忙碌之中语文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课堂难道仅仅就是为了考试,让学生们扎扎实实的记住那些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字音、字型、成语、病句,记住那些没有任何生机的枯燥的知识点吗?我想不是。我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深深的爱上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为文字之美而感动,为文学之美而陶醉,在阅读文章时从内心和作者
【摘要】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已经成为中职院校改革的目标。为了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和素质进一步提升,更好的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必须要加强毕业环节的教学设计。基于此,本文对中职教育服装专业开展毕业环节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毕业设计 岗位对接 重要性 问题 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