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素质教育能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作者谈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做法: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确实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最基本的素质。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全面地发展,都具备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素质。
我通过教学实践,觉得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大胆尝试、探索,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显示,也在试一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在教学中进行的重要一个环节:小组讨论,给予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例如:教学“量的计量”时,学生先说出自己学过的计量单位:千米、米、吨、分米、秒、时……学生说什么,教师板书什么,学生说的没有一定顺序,这时,让学生分组把它整理出来,看哪一小组整理的最有特色,要求他们既分工又合作。然后分小组展示:有的小组是从小到大排列;有的小组是从大到小排列;有的不但有一定的顺序还标出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如:长度单位: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还有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一一进行排列,学生学习气氛高涨,使他们具有了自信心、成功感。再让他们以小组评一评,哪一小组最有特色,为什么?他们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还通过“讲思路、抢答、接力赛、夺红旗等富有激励性的练习活动,使其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钻研、思考、探索、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互相激励、敢于竞争的意识,养成平和善良的性格,唤起既讲竞争又善合作的意识,我还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教育。例如: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告诉学生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讲“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的”等,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但这些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情感、意志等都属于心理素质。那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即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讽刺、挖苦,而是说:“你再试着想想,老师相信你会说好的”;“你再试着做一遍,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会成功的”。……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战胜困难的意志,也正符合“为人生做准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1、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问难,大胆尝试,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圆的面积》时,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后,提问:“你们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疑问吗?”学生经过思考提出来下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其他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我随机说:“同学们试试看。”这一句把学生的积极性激了起来,他们通过剪、拼,把圆分别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你能不能通过你转化成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老师的话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又分别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如:学《圆的认识》时,课程内容讲完了,问学生:“你们对圆的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说:“刚才我们都是用圆规画圆,能不能不用圆规画出一个圆?”我随机说:“是呀,试一试看能不能不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他们边说边比划:有两手夹住两个铅笔,用左手转纸画圆的;有用一根绳子,一手摁住绳子的一头,另一只手摁住另一头转动一圈,可以画成圆……我进一步说:“如果绕焦作市画一个圆,怎么画?”我让学生课下查资料、问家长来解决,两天后汇报结果:制造一把特别长的尺子进行丈量,然后再画;用飞机拍焦作市图,在图上画圆……根据汇报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2、重视操作,培养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手、动脑、动眼,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发给学生长短不同,颜色各异的塑料小棒,讲桌上还有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摆长方形,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小棒不够,有的学生发现小棒有剩余,不够的学生可以自己去讲桌上拿,学生小棒发了多少是我故意这样做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丽丽有10张邮票,给了方方3张两人一样多,方方原来有几张邮票?学生很容易答出:方方有7张邮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就很容易发现,丽丽实际比方方多3×2=6(张),方方应有10-3×2=4(张)。总之,通过操作,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转化成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3优化练习,提高质量
(1)对比练习
对比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新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如:在应用数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训练:
给条件,让学生补充两个以上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给条件,给算式,让学生补充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看算式编应用题
给关键句编应用题。
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思维更灵活,更广阔了。
(2) 开放性练习
指解题思路不一,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一种练习,通常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问多答,一问多思的形式出现,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有极高的价值。例如:人教版十一册的一道复习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14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解答,有的学生能想出4种解法通过整理,共做出了6种解法,分别用上了归一问题的解法、倍比问题的解法、工程、分数、方程等知识的解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靠我们广大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最基本的素质。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全面地发展,都具备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素质。
我通过教学实践,觉得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大胆尝试、探索,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显示,也在试一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在教学中进行的重要一个环节:小组讨论,给予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例如:教学“量的计量”时,学生先说出自己学过的计量单位:千米、米、吨、分米、秒、时……学生说什么,教师板书什么,学生说的没有一定顺序,这时,让学生分组把它整理出来,看哪一小组整理的最有特色,要求他们既分工又合作。然后分小组展示:有的小组是从小到大排列;有的小组是从大到小排列;有的不但有一定的顺序还标出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如:长度单位: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还有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一一进行排列,学生学习气氛高涨,使他们具有了自信心、成功感。再让他们以小组评一评,哪一小组最有特色,为什么?他们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还通过“讲思路、抢答、接力赛、夺红旗等富有激励性的练习活动,使其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钻研、思考、探索、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互相激励、敢于竞争的意识,养成平和善良的性格,唤起既讲竞争又善合作的意识,我还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教育。例如: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告诉学生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讲“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的”等,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但这些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情感、意志等都属于心理素质。那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即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讽刺、挖苦,而是说:“你再试着想想,老师相信你会说好的”;“你再试着做一遍,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会成功的”。……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战胜困难的意志,也正符合“为人生做准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1、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问难,大胆尝试,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圆的面积》时,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后,提问:“你们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疑问吗?”学生经过思考提出来下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其他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我随机说:“同学们试试看。”这一句把学生的积极性激了起来,他们通过剪、拼,把圆分别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你能不能通过你转化成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老师的话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又分别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如:学《圆的认识》时,课程内容讲完了,问学生:“你们对圆的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说:“刚才我们都是用圆规画圆,能不能不用圆规画出一个圆?”我随机说:“是呀,试一试看能不能不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他们边说边比划:有两手夹住两个铅笔,用左手转纸画圆的;有用一根绳子,一手摁住绳子的一头,另一只手摁住另一头转动一圈,可以画成圆……我进一步说:“如果绕焦作市画一个圆,怎么画?”我让学生课下查资料、问家长来解决,两天后汇报结果:制造一把特别长的尺子进行丈量,然后再画;用飞机拍焦作市图,在图上画圆……根据汇报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2、重视操作,培养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手、动脑、动眼,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发给学生长短不同,颜色各异的塑料小棒,讲桌上还有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摆长方形,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小棒不够,有的学生发现小棒有剩余,不够的学生可以自己去讲桌上拿,学生小棒发了多少是我故意这样做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丽丽有10张邮票,给了方方3张两人一样多,方方原来有几张邮票?学生很容易答出:方方有7张邮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就很容易发现,丽丽实际比方方多3×2=6(张),方方应有10-3×2=4(张)。总之,通过操作,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转化成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3优化练习,提高质量
(1)对比练习
对比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新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如:在应用数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训练:
给条件,让学生补充两个以上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给条件,给算式,让学生补充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看算式编应用题
给关键句编应用题。
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思维更灵活,更广阔了。
(2) 开放性练习
指解题思路不一,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一种练习,通常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问多答,一问多思的形式出现,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有极高的价值。例如:人教版十一册的一道复习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14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解答,有的学生能想出4种解法通过整理,共做出了6种解法,分别用上了归一问题的解法、倍比问题的解法、工程、分数、方程等知识的解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靠我们广大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