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養”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词汇,它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与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例,提出教师要注重物理概念的深层剖析,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STSE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物理实验;中学物理
  1 教学背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时,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不够深入。概念教学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并没有明白引出新物理概念的意义所在,导致经常学过就忘了。
  第二,教师对实验的开发不够彻底。实验探究形同虚设,即使开展实验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1 ]。
  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够凸显物理学科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没有做到真正的从物理走向社会。
  2 课堂教学实践
  针对以上谈到的问题,笔者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中“合理利用机械能”的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施,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2.1 深层剖析概念 落实物理观念
  【教学案例】
  PPT:图片“台风吹倒树木”(如图1)、视频“洪水冲走小车”(如图2)。
  师: 台风(洪水)有没有对树(小车)做功?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有做功。有力的作用,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
  教师总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流动的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它具有的能量称为“风能”;流动的水也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它具有的能量称为“水能”。
  师:一个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是不是指它正在对其他物体做功呢?
  生:不一定。
  师: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生:比如我会骑自行车,并不代表我正在骑自行车,这是一种本领。
  教师强调下“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也越大”、“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设计意图】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人们看不到它,只能通过有关的物理现象来肯定它的存在。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自然界的现象“台风”“洪水”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出能量的定义。这样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学资源,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接着,教师继续深度剖析物理概念,让学生对“能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能量观”,对以后学习能量与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中对“物理观念”这一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师在课堂引入部分采用“图片 视频”的形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2 利用思维导图 训练科学思维
  【教学案例】
  在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时,通过“言语引导 思维导图”的方式(如图3、图4),让学生说出本实验在“控制变量法”下的基本设计思路与细节处理。
  【设计意图】
  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时,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进行深度的优化,考虑到学生学习物理也接近一年的时间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设计师生对话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并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给予学生思考实验探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机会,只有不断地反思、研究探究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 ]。
  2.3 设计实验步骤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案例】
  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时,由学生自主得出实验设计思路,再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师:请你说说本实验的设计思路。
  生: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两个,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高度一定,改变物体的质量;在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要控制质量一定,改变物体所处的高度。
  师:说说具体的实验步骤。
  生:在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先将小方桌放在沙槽里,再将不同质量的钩码从相同的高度落下砸在小方桌上。
  师:通过什么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生:通过观察小方桌下陷的深度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下陷越深就说明钩码的重力势能越大。
  师:在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该怎么做?
  生:将相同质量的钩码从不同的高度落下砸在小方桌上。
  师:除了可以用相同质量的钩码,还能怎么做?
  生:前后使用同一钩码。
  展示与交流:学生演示实验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改进方案。
  师:看完该组同学的实验展示后,有什么想法吗?
  生1:在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要将刻度尺立在沙槽旁,才能保证钩码每次下落的高度相同。
  生2:每做完一组实验,要把沙槽里的沙抹平。
  生3:小方桌的四个桌脚上要做上标记,才能保证每次将小方桌放入沙槽的深度一致。
  …
  【设计意图】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成果时,要求详细讲解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步骤与观察对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保持安静并认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科学思维水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分组实验过程中关注差异,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了,自然就会变为信念,这是物理学科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贡献之一[ 3 ]。   2.4 进行STSE教育 提高道德品质
  【教学案例】
  师:学完本节课,大家来说说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在使用机械能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1:修建风力发电站,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生2:利用火箭的动能,将卫星送上天。
  生3: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
  ……
  师:机械能的应用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利用机械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生产更加便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机械能的时候,有时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合理地利用机械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最终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为人类造福的创新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管理能力,这是社会发展对个体提出的要求,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做到从物理走向社会。
  3 结语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指向,并把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 4 ]。注重对物理概念的剖析,引出新概念更深层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建立物理观念;注重物理学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新问题、新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最终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坤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13):168.
  [2] 林钦,陈峰,宋静.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 2015, 35(12):90-95.
  [3]林明华.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2):4-6.
  [4]王亚峰.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汽化和液化”教学为例[J]. 中学物理, 2017, 35(8):43-45,59.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六步导学”模式,即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实践体验、创新拓展、课堂总结和课外交流。以“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1课时”为例,阐释“六步导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六步导学”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
摘 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反复出现。人们对饲喂策略的调整进行了研究,以减轻急性热应激事件对哺乳母猪和育肥猪短期和长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热应激;猪;饲料  中图分类号:S815.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4-0004-03  过去十年,每年都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称为“热浪”),且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严重。在春末和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下,欧洲大
摘 要: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或相关实验启发下,围绕初中物理有关问题,任务驱动,自主选择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方法,经历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和质疑交流等探究过程,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它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四动”,即动手、动口、动笔和动脑。本文以“滑轮”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促进学生
摘要:为了准确掌握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了解区域内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发展特征,本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从农业生产环境、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环境治理三个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16个市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农业生产环境指数整体较高,各市间发展水平比较均衡;农村生活环境指数和农村环境治理指数相对较低,各市间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大;
摘 要: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此时就要求教师按照新课改要求来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实施“少教多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效率;少教多学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
小鼠轉录因子STATl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摘 要:清洁的饮水对猪的健康极为重要,同时在确保猪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上起着一定的作用。水是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水受到污染后会严重威胁动物的健康和养猪生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清洁饮水;猪;健康;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9-0007-03  虽然养猪生产者非常关注饲料的质量,但饮水的质量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清洗和监测饮水系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高效课堂;6 1教学法引言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的思想导向下,新高考模式更是对物理实验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把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设置成考查的难点和区分度,更是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实验过程既是对动作与思维结合的探究实践活动,又是情感价值观和学科素养的养成和提升过程。1 实验教学现状  在现实的实验课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新技术的出现,为中职物理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电磁感应”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究教育信息化2.0下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期推动中职物理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中职物理;教学设计  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摘 要:在电学实验设计控制电路选择中,模拟电路调节过程,融合Excel软件计算和绘图功能,通过复杂数学关系的图象转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结合图象分析待测电路调节过程,深刻理解分压限流电路电压变化规律,突破记忆式的浅层学习,化解分压和限流电路及滑动变阻器选择的学习难点。  关键词:滑动变阻器;分压;限流;深度  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