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剧 激活心理课堂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景剧;心理课堂;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6-0031-03
  【作者简介】曹伟丽,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江苏丹阳,2123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心理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他们的体验与感悟,通常会使用一些视频、案例,即进行情境教学。受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体认知水平差异性的制约,很多时候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离学生遥远,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共鸣与体验。因此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真正有所获,教师的关注点应该是如何创设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接轨的情境。“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扮演者也是学生自己”的情景剧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构建“情景剧”情境体验(问题、情景、解决、应用)的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活心理课堂。
  现在的初中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从小生活在“以我为轴心”的家庭氛围中,很容易形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懂感恩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很有必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然后才会产生感恩行为。
  教学准备:
  感动画面视频制作,情景剧排练、拍摄,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感动生活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曾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画面。(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爱·感动生活”视频)
  教师:视频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1:中年男人抱着年老的妈妈。我觉得这个儿子好疼妈妈,很感动。
  教师:是的,小时候我们在妈妈的怀中,妈妈老了病了,妈妈也可以在我们的怀中。
  学生2:解放军叔叔用身体搭成的人桥。我感觉他们好伟大啊,因为有他们,虽然环境恶劣但这些孩子是幸福的,我很感动。
  教师:是的。不管环境如何,只要有爱我们都是幸福的。
  学生3:父亲牵着女儿的手。我感觉好温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情景。
  教师:是啊,这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学生4:幼小的女孩背着更小的男孩。这个女孩子好坚强、好有爱,我很心疼她,也很感动。
  教师:他们能打动我们,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是3月2号,在我看来3月是一个很特殊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份里有很多特殊的日子,如3月5日学雷锋日、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一个日子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感恩的日子,你们是怎样理解“感恩”一词的呢?
  学生:感谢别人对我们的恩情;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记住他人对我们的好,并报答他们。
  教师:是啊,感恩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别人,是在别人对你进行一些帮助后你给予的一些回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画面感受的分享,学会表达感动之情,理解感恩。导入课题——感恩的心。
  二、体验生活
  1.情景剧:欣欣的一天。
  教师:今天是我们生活里很多日子中的一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在欣欣同学身上今天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情景剧表演)
  场景1教室:
  旁白:欢欢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教室,她会拿抹布把同桌和自己的课桌板凳擦干净。今天,欢欢刚到教室门口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今天的欣欣很美,穿了件很喜欢的雪白羽绒服,她到了教室像往常一样坐到了板凳上开始整理书包。
  明明:“哇,欣欣,你衣服上好脏啊!”
  欣欣(检查自己的衣服)生气着急地说:“这板凳怎么这么脏啊!欢欢,你今天没抹板凳吗?你怎么这样啊,看我的衣服怎么办啊!”
  欢欢:“欣欣,我今天早上没来得及!”
  欣欣:“你肯定是故意的。”
  场景2办公室:
  老师:“今天体育老师出去学习了,学生自习,我要不要去找幾个学生讲下题呢?今天头还有点晕,还有一堆作业没批呢,就让他们自习吧。”思考了一下,“哎,还是抓紧这个时间跟他们讲下吧!”老师走到教室门口:“欣欣到办公室来下。”
  欣欣不高兴地走在路上嘀咕:“又要跟我讲题目了,还说趁自习课放松一下的。”
  场景3回家的路上:
  欣欣从口袋里掏纸巾,10元钱一起掉地上,后面的同学捡起来追上还给欣欣,欣欣很感激地说:“谢谢,非常感谢!”欣欣继续向前走,看到地上的纸很自然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场景4家里:
  欣欣妈妈:“今天在网上我看到说吃菠菜对孩子的视力有帮助,得做点给我家欣欣吃吃。时令蔬菜跑了几个菜市场才买到。”看看手表,“女儿快回来了,我得赶紧把饭菜上桌。”
  欣欣回来了:“妈妈,我衣服脏了,你赶快帮我找件来换下。”
  妈妈:“这孩子,才穿了半天怎么就脏了啊。你饿了吧,先洗手吃饭,我去拿衣服。”
  欣欣坐到餐桌前:“哇,有我喜欢吃的红烧鸡翅,还有牛肉丝!”妈妈拿了衣服帮欣欣换,拿起筷子夹了菠菜到欣欣碗里:“这个对眼睛好,吃点!”
  欣欣:“妈妈你干吗呀?!我最讨厌吃这个菜了。”很生气地把菠菜从碗里夹出扔餐桌上。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能不吃蔬菜呢?”
  欣欣:“今天真是烦死了,你可以不用烦我吧!”
  妈妈:“这孩子怎这么大火气!”
  设计意图:通过对欣欣一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表演,情景再现学生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2.心灵共鸣。
  教师:这样的情景让你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想或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1:我觉得欣欣同学对欢欢的态度太差了,凭什么要欢欢帮她抹凳子桌子啊!如果我是欢欢才不理睬她。
  教师:嗯,你对欣欣很生气。是的,如果我也会生气的。
  学生2:欣欣一点都不能体谅妈妈,对妈妈的态度不好,一点也不懂得感恩,如果我是妈妈我肯定很生气的!
  教师:在生活中你对妈妈有过像欣欣那样的态度吗?
  学生2思考后低头小声地说:好像有时候也会有的,以后得注意点了。
  教师:真不错,知道自己以后怎么做了。
  学生3:我觉得欣欣还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你看同学捡到钱还给她,她说谢谢,并且自己也会把路上的纸屑捡起来扔垃圾桶。
  教师:是的,看样子欣欣也不是个很坏的学生啊。
  学生4:欣欣不体谅老师,老师身体不好还帮她讲解问题,都是为她好,而她还在抱怨。
  教师:同学们看了欣欣的表现,很多同学会觉得生气。那在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观后感,要求学生换位体验当时的心情,并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感恩之心。
  3.角色体验。
  教师:也让我们来听听情景中的人物,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剧中人物表达)
  欢欢:听到欣欣的责怪,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没有义务天天帮她擦板凳,因为我把她当作好朋友,我很情愿帮她做一些事,可她还这样对我,我真的不高兴。
  妈妈:孩子这样对我,我心里还是有一点不高兴的,但我不会责怪她,谁让她是我的孩子呢?不过,我还是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我的爱与辛苦,如果能再给予我一些爱的反馈,如一句赞美、一句谢谢、一个拥抱,我就开心得不得了了。
  老师:我是真的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不提感谢我了,只要他们能够体谅我,不埋怨我,能够真正在心里想老师也很辛苦,我就很满足了。
  欣欣:我真的不是故意责怪欢欢、妈妈还有老师的,我也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知道他们对我很好,我应该感激他们,只是很多时候我习惯了他们对我的好,把他们对我的恩惠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以后,我要更多地去体验、体会身边的人对我的爱,感恩首先从心开始,心动,行动,让爱温暖彼此。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体悟到换位思考与理解他人对营造和谐温馨氛围的重要性。
  4.心灯引航。
  教师:正如欣欣同学所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是在有些时候这颗心的大门关闭了,我们要打开这扇门,用心感受,用心体验,心动起来,行动起来,让爱温暖彼此。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并适当建议,由感恩之心过渡到感恩行动。
  三、感恩生活
  1.爱的接力。
  教师:感恩从心开始,心动才能行动。(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爱的接力”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爱的接力”使学生领悟到感恩不仅仅是对帮助过我们的人,还可以对需要帮助的人,让感恩行为在群体中成为一种循环行为,这样才能营造温暖、安全的环境氛围。
  2.智慧平台:如何感恩他人。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代表发言。
  小组1:温暖的氛围靠我们大家共同营造,我们小组的成员认为每个同学都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乐于帮助他人,从小事做起,比如捡起地上的纸屑、顺手帮助他人、学会感谢。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我们每个同学首先要感恩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用相同的爱来回报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理解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尊重父母。
  小组3:我们要感谢我们父母的无私付出,当与父母的意见不同时要学会沟通,不要顶撞。不僅仅是父母,我们也要感谢老师,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要学会帮助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在实际生活中感恩的方法,让感恩从情感体验转化为实际行为。
  3.心灯引航。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建议每天用三个问题来帮助自己感恩这个世界:今天我感恩父母了吗?今天我感恩老师了吗?今天我为别人付出了吗?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并提出建议,促进学生更好地去感恩。
  四、现场体验
  全体师生围成一圈,互相敲背、捶背,跟对方说句“谢谢您”“您真好”。
  教师总结:让我们合力构建感恩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让爱温暖彼此。
  设计意图:让学生现场体验服务与被服务,感谢与被感谢,愉悦身心。课后延伸提出希望。
  教学反思:
  1.整合度:本课的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置合理,层层递进,由感动生活到体验生活到感恩生活,体现由认识到行为的过程。
  2.参与度:视频以及情景剧的内容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整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尤其是参加表演的学生,更是体验深刻。“爱的接力”更是对学生如何感恩的直接启示和指导,小组讨论后交流的内容基本上贴合实际,没有大话空话。
  3.感情度:在整堂课上,教师尊重学生,积极关注学生的反应(情感和内容),学生的体验也很丰富,比如感动、生气、愧疚、同情等。
  4.不足之处:因为课堂40分钟时间的限制,在报恩、施恩的行为指导讨论后,分享没有深入,可以在下堂课继续开展。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生正是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对中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通过阅读课外经典读物,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经典读物。本文分析了课外经典诵读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引导初中生开展经典诵读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摘 要】“一例多境”教学方法是情境化教学的最新探索。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中的《意识的作用》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谈“一例多境”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尝试。  【关键词】一例多境 高中政治课堂 《意识的作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以后,于1956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1月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会长,他同时又是国家科委下属的力学组组长,一身三任,堪称中国力学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的力学研究工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为此付出了艰辛劳动。  1956年4月,由于钱伟长先生的热情推荐,我从原工作单位江西南昌第一中学来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8年下半年,所领导经过研究,让我走上了业务
答:人们在研究学习效率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专家与新手的学习效率的差异比较中,结果发现,两者的学习特征不同,效率相差很大。如果我们掌握了专家的学习特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心智模式,就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以应对工作的需要。  专家型学习就是像专家一样来应对新问题、处理新任务的学习过程。专家型学习既可以由专家,又可以由一些新手展现出来,从这层意义上讲,具备专家型学习特征
【关键词】树木人格画;儿童人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3-0051-02  【作者简介】石光翠,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8)心育组长,学校心理咨询员,一级教师。  一、树木人格画:发现成长轨迹的伤痕  每年的新生入学后,笔者所在学校的美术老师都会带着学生画一次树木人格画,并从中筛选出在心理方面需要提供帮助的对
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年内出台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预计“十二五”期间出台。这意味着五年内,打工子弟将有望在就读地参加高考。此外,更有利于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的高考招生改革新方案也将于年内出台。  来源:刘昊,北京日报,2011-03-29    教育新闻    北京朝阳区:向民办学校买学位解决流动儿童入学  朝阳区的外地来
江苏省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创办于2008年,是一所集幼儿部、国际部、小学部、初中部为一体的教育集团,现有666名专任教师,近1万名学生。  学校坚持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在“开达”文化引领下,以“求真达远”为文化主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丰富多彩的儿童定制课程为导向,定制分学期、学年、学段的课程,满足儿童差异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研学旅行”为突破口,通过“县内乡情微行走”“国内
今年,本栏目将聚焦首都基础教育的几所品牌学校,通过学校对自身教育品牌形成过程的思考,以及特邀相关专家对学校品牌建设进行点评,力求解读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内涵。  1934年,北京四中校长齐树芸先生指出:“我中国今日之教育,以德、智、体三者,为人类社会生活之条件……然吾以为,学校之中,做事能力之修养,亦属至要之条件。”“诚以生活于社会中,运用其固有之知识,使其向日之所学,施于今日之所事,而不至十年寒
【摘要】高校团学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和落实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科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将高校团学工作与新媒体积极融合,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样可以通过广泛征询学生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为高校团学工作出谋划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团学工作;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资源网络化、自媒体时代、互联网 、大数据应用、互联网
黄伯云,粉末冶金专家,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11月生于湖南益阳南县,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年至1986年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是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他率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