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概述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特征分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4-01
  数学是一门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古老科学课,数学对人类的影响表现在人类的数学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能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例如科学家的数学地球、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生活中的种种事情,都能够表明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作用与影响,一个数学的时代就在人们眼前,那些远离数学知识生活的人,注定会被数字化的时代所淘汰,甚至这些远离数学知识的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出行了危机状况。因此,要想唤醒更多的人们关注于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很关键的问题。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运用数学知识观点、数学知识方法与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数学知识思想意识、数学知识行为、数学知识思维以及兴趣、习惯、品质、可能性等。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在结构上很有序,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很突出。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知识的累积、掌握、方法内化与运用的过程,也是数学知识思维逻辑品质不断强化的过程。很显然,数学是很严谨与具有逻辑思维性的学科,数学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思维性与教学手法是多元化的,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2.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一方面,数学知识内容能够使人变得精细、干练,这种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特征的人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种人通常都受过数学知识教学的系统教育,数学知识内容是多样与丰富的,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现的很敏感,能够使人在复杂的事例中找到数学的因素,构建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究,以及善于用数学知识观点阐述问题。因此,这类外在特征的数学核心素养的人,通常给人一种精细、干练、精明、富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感觉。
  另一方面,数学知识历练人的思维逻辑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特征的内在表现形式,数学知识是思维逻辑的动力,数学知识本身就存在客观性、灵活性、直观性与深刻性的特征。数学知识的客观性能够使人类认识世界,追求的是客观世界的真實存在。用数学知识的思维模式,去观察与探索世界,能够体现真实世界的存在特点。
  数学知识的灵活性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多样性,以及数学知识在运算时的便捷性,运用数学知识内容通过数学知识的方法判断与观点,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维具有直观性,如果通过数学知识模型,以图形与数据作为数学载体进行研究,能够加强其直观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运用数学知识方式进行思维模式,不仅能够理解事物的表象,还能够对事物问题进行深入的认知与探析事物的本质。
  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培养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的价值,能够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具有潜在的陶冶影响作用。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具体能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不是与数学课程无关的教育目标,也不是数学知识教学的副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包含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小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理以及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思想意识;其三,小学生的自信心与小学生的意志力的树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树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与意志力,使小学生能够从小具有这种自信心与意志力;其四,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与态度。包含小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合作交流意识与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使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学的态度。因此,应该从这几点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是能够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大事情,同样也是社会文化素养的大事情。对这项重大事情的实行活动,应该从小学生着手,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做起,以及从小学生的现在做起。
  2.教师应该注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力,这种数学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是非常有益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就要设计出既符合学生现实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富含数学意义的活动,比如,“数数”的活动,仔细思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对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有所体会,可以体会“一一对应”,而“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还为数的比较大小,加法(往后数),减法(往前数),乘法(几个几个的往后数),除法(几个几个的往前数),甚至是数排列规律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类似的活动还包括“分物”活动,“拼图”活动等。除了操作活动外思维活动也非常重要,如推理活动、探索规律活动、数学交流活动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回顾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包括知识、思维、情感等反面的。这种思维和情感的参与将使这些活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将知识、方法、思想等进行内化,引起真正的数学思维。使小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常见的数学问题中,从生活数学问题中发挥知识的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能够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数学这门学科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学功能影响力,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虹.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OL].华夏教师,2017,(15):35(2017-12-07).
  [2]李瑞芳.以新视角解读“教是为了不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OL].华夏教师,2017,(12):11(2017-12-05).
  [3]苏耀忠,刘少伟,张瑞平.落实课程目标弘扬数学文化体现六个维度考查核心素养——2017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命题思路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11-14.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局限性较大。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水平不同,导致作文教学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推动作文创新,提升语文作文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素养。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进行探
【摘要】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阅读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语感是语言的灵魂,因此我们普遍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语感,而语感的获得又与阅读息息相关。因此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教学方式;语感;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摘要】小学作文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自身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会对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29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读物的选取是一项重要内容,课外读物的定义、选取标准是什么,怎样的课外读物才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本文试做分析。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课外读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2011年修订至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原先存在高耗低效,车轮战、题海战,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具有其新定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塑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