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通识课教学发展与创新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y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要以通识为主,主要任务是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即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使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的形式训练。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对这些从小到大一直学习的内容兴致不高,大学语文通识课必须从多角度进行改变和创新,才能不断带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才的需求。本文对大学语文通识课进行研究,为通识课创新教学提供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 通识课 教学 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39-02
  一、大學语文教学内容要以通识为主
  通识,即公民通用的知识、常识。大学语文是通识课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培养学生学习文学文化的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从而在对文学文化的感知中获得对历史、社会、人生的看法与认知,为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语言是人类从猿转化到人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并形成的。当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为了胜利的需要有些东西不得不说的时候,就出现了语言,语言的历史包含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用语言交流也成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语言从开始最简单的声音发展成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正如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吐字清晰再到语词成句、妙语连珠,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家交流的日益密切,这些都使得人们的日常词汇迅速增加,作为有教养的年轻人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比前人更丰富的、更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事实证明,现在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与时俱进,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或许不能完全表明表达能力的缺陷,但是日常交流语言的单调、求职面试时的前言不搭后语以及表达个人感情方式的单一化等等,都在证明现在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
  二、语文通识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学语文教师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将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但囿于教师个体对于多媒体应用的技术水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等原因,很多时候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教师对于知识点的简单传达,教师是讲台上的主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1.课程不受欢迎
  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当前大学中不少学生都受到一些功利主义等歪风邪气的影响,在待人处事方面优先选择“利益”。对此,在学生选择课程时,普遍都会认为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课程才是应当学习的课程,而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在社会中并无作用,导致许多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主要的学习课程,反而不喜欢参与大学语文的教学课程,认为是浪费时间。与此同时,这些学生会将更多的时间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学语文这类与自己所选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课程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索和学习。
  2.课时不多
  一些高校在安排学生课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践能力,便刻意的减少人文素质的教育课时。少的课时量,必然会导致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不足,学生的人文素质无法得到培养。
  3.教学方式与理念较为滞后
  自从小学开始,学校对于学生的语文课程教育都非常重视,并且主要侧重于语文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等方面。当前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教学理念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大致相同,教师授课时只是更加注重课本上的文章,重点仍然是侧重于字词句段的理解和分析,导致教学理念与方法既不符合学生心态,也不符合学生需求。
  三、高效的语文通识课创新策略
  1.丰富教师的角色定位
  语文学科自身的丰富性,生态教育决定的多样性,都让大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变化多元成为必然,坚持自身定位,不在社会变迁和教育危机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一方面是思维的点火石。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对中小学而言已经趋于稳定,但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多数学生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教学思维,没有机会或者不愿意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做学生思维的点火石,而不是牵引者,激发学生个体的自主思考,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所谓“抛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块“砖”和“石”应该就是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的角色。
  但必须避免的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让形式大于内容,通过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的教学设计和问题来制造讨论,偏离语文教学的轨道,陷入一种“上课时热热闹闹,下课时脑袋空空”的“假活跃”。
  2.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师遵循大学语文教学的丰富规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释放,创造性得到真正发挥。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融合起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最符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想,例如在讲解记叙文时,可以让学生将某一段情节改编成话剧到台上进行演出,促使学生更加快乐的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当中。
  首先,大学语文的学习只能是大学生自身主动进行的认知活动。教师的讲授、示范以及训练,都只有通过大学生自己的认识、实践、体验、内化生成才能起作用,而这个过程也只有由大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完成,效果才能最大化。其次,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建立自己成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完成人文素质的提高和精神修养的升华,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3.借助微课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更便捷。微博、微信等都成为他们每天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他们的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收快,但需要方向的引导。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结合大学语文的学习规律,用微课的声音、画面、文字等将解读作品时所需的抽象的联想和想象转化成具象化的表达。例如将作品一至两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制作成微课,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创设直观立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更直接、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可将之作为项目式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先把课堂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项目,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教师进行点评,大致包括“创设情境—设定项目—分配项目—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以微课解决的重点问题为中心,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思维的扩散和迁移,让他们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材料。在小组讨论、相互竞争的教学情境中,把解读作品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充分应用项目式教学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填鸭式的传达者,而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更乐于参与教学相长的互动。微课教学使学习个性化成为现实,学生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讨论等,尽可能多地主动获取知识、交流和处理信息。
  参考文献:
  [1]常建宝.微课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04-01
  [2]冯芳.试论通识课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语文微课研究[J].文教资料,2017-03-05
  [3]张冰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9-15
  [4]张立勇.谈通识必修课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15
其他文献
山东省沂南县文化馆,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离休老干部叫刘醒民,在他那平凡的人生历程中有一段相当不平凡的经历: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前夕,退踞在台湾的国民党为阻挠以周总理为
悬臂式桩板挡土墙因诸多优点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公路路基支挡工程中,但其支挡高度(即桩的悬臂长度)过大时,结构的承载能力、可靠度和经济性都将劣化。通过对桩板挡土墙的支护
顾炎武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其古音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其中《唐韵正》是顾氏用笔最勤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顾氏在考证“近”字古音时所用的论证材
为确保厦漳大桥主桥锚拉板式锚固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对该构造进行足尺疲劳试验,研究其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况及关键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构造参数与焊接工
语文这一门学科在教学体系中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基础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核心能力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为《愿
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相关实例,对满语人体词中的多义词的语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满语人体词语中的多义词通过相似联想进行相貌隐喻,在初始意义的基础上,
基于碰撞离化理论研究设计了In0.53Ga0.47As/In0.52Al0.48As电子倍增超晶格结构雪崩光电二极管,使用MOCVD外延得到实验片,经过工艺流片后进行封装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具有超
本文主要以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的汉语桥中文比赛为研究对象,对比赛试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汉语教学的经验和启示。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13th, 14th a
2017年5月12日,第二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全国“一带一路”翻译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与翻译研究主题,就“一带一路”与翻译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