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境对学生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满足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5755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为艺术课程有着较之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以文化艺术形式表现生活的情操和情感,再从音乐教学对象(小学生)来看,生活情趣性与感官的形象性能满足他们对音乐体验的参与性,与之相应的情境性能满足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性。这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走向:音乐课堂教学要走进以生活为背景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艺术熏陶。笔者认为,音乐课堂应当成为音乐情景课堂。在音乐情景课堂中,师生共创了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同时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音乐氛围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活动,并获得深度体验。
  课例:《大雨和小雨》的情境创设。教师让小学生走进“大雨和小雨”的场景中,演绎美妙的雨声,感受“雨”中的情趣,激发起参与音乐体验的激情。
  [创设情境]: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多媒体展示:森林中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袋鼠,它们听说山顶上有一只神奇的音乐宝盒,打开它就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小袋鼠们一点都不相信,于是决定上山去寻找知识宝盒。那我们就跟着音乐一块儿出发吧!多媒体播放音乐《郊游》,师生律动,同学们兴致很浓,围成圈、手拉手地跟着音乐舞动起来。
  (师)小袋鼠一路上蹦蹦跳跳,忽然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非常好奇,于是就敲了起来。听:咚咚,嗵嗵嗵(老师范奏),老师敲出的大鼓声和小鼓声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把自己的凳子当作鼓,模仿着敲击大鼓和小鼓,可来劲了。请小朋友为歌曲伴奏,边唱边演奏。老师及时表扬,你们真行,把鼓声的强弱表现得非常好。那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
  学生举例,并用动作或声音来模仿着,波浪声、瀑布声、雨声、收音机渐强渐弱……
  [走进情境]:小袋鼠玩得正开心,想起了山上的宝盒,于是又上路了。(多媒体展示:小袋鼠们又上路了,突然下起了雷阵雨,不一会,雨点儿又小了,小袋鼠们高兴地唱起了歌。)接着欣赏歌曲,多媒体展示。小朋友,你觉得唱大雨和小雨时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吗?歌曲中是怎么写大雨和小雨的(哗啦啦、淅沥沥)。老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做的乐器来模仿一下下雨的声音。同学们拿起了自制的乐器,有塑料袋、存放沙子和小石子的易拉罐、塑料瓶……在老师的指挥下慢慢下起了小雨,时而大时而小,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渐渐地雨停了。
  老师范唱,学生跟着琴声慢速演唱歌曲。听准琴声音高进行对比练习,用声音渐强渐弱的练习来向老师挑战。再来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强弱,尽量把大雨、小雨表现得淋漓尽致。
  [体会情境]: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来共同创作“风雨交响图”和“风雨交响曲”。分成小组,以你们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在欣赏多媒体课件和平时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来表现。)
  艺术课《大雨和小雨》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一场“雨”,欣赏 “雨”的美景,倾听“雨”的乐声,整个过程学生快乐地参与,全身心投入。通过本课例,我们可以见证到音乐情境课堂的效应。
  
  一、音乐情感在情境中,音乐体验入情境
  音乐情感源于一定的生活情境,音乐的体验也须走进演绎音乐的那个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的创设由音乐教学载体的主题定格。将一支歌曲或一首乐曲的情境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走进去,产生情感共振。达到了这个境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变得越发高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音乐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考,可创设故事情境,角色表演情境,动态演绎情境,直观画面情境等。
  比如,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情境导入(森林中住着一群可爱的……他们准备上山去寻找……),故事情境很快将学生吸引过来,他们非常多想一块儿去呀!好,那我们就出发吧!于是让学生在《郊游》的音乐声中进行律动,显得非常自然。小朋友蹦蹦跳跳,非常开心。音乐活动与知识点连接,让学生在玩玩打打中巩固了f(强)和p(弱)记号,并把自己的凳子当鼓,在《大鼓小鼓》的歌曲声中切身感受和体验了鼓声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波浪声、大雨小雨声、瀑布声、老师弹的钢琴声、收音机的声音……)这就连接了生活,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情境,学生的音乐想象被唤起。他们想象的声音和动作,在具体鲜明的音乐形象中亲切感受声音的强弱,在体验中实现了知识的建构。
  
  二、音乐意境在情境中,思维互动悟情境
  音乐意境的感悟是通过音乐情境的具体过程体验来完成的。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带来了塑料袋和用易拉罐放入沙子后做成的打击乐器,通过这两种声音的对比,来为歌曲伴奏。最后的“风雨交响图”与“风雨交响曲”的创编内容丰富且表现具有独到的创意。生活是音乐的清泉,而音乐又有丰富、提升生活的作用。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实现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向联系,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形成多向、多维的互动,使音乐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音乐情境与活动融合,给予学生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探求知识,让他们大胆想象,拉长思维长度。
  另外,音乐情境中的思维互动架设了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互动,使教师走到学生中间,缩短了和学生的距离。在情感互动下,师生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获得音乐艺术的熏陶,让他们有新的发展。在这种课堂境界中,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也得到了改变。这就满足了主体参与的需要。课堂环境对学生参与学习的适应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体验美。
  
  三、音乐创意在情境中,音乐情境生灵感
  音乐艺术的根在生活情境。音乐作为生活的一种艺术创意,同样离不开特定生活背景下的具体真实情境。儿歌、童谣的创编,音乐形象的描绘,节奏、律动表演音乐的灵感,都需要通过渲染音乐的浓郁氛围的方式来呼唤。
  课堂上我让学生用歌声来表现多姿的天气:用语言交流分享音乐体验中各种信息资源(想象、感受、表演、情感流露),用双臂摆动幅度大小表现风力的变化,用优美、纯真的声音来表现大雨、小雨……用打击乐演奏多姿的天气: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或自制声响乐器,表现天气中的各种声音,如用不同材料模拟风声、雨声,用不同力度演奏或造型表现大雨、小雨、电闪、雷鸣……用肢体来表演多情的天气:利用学生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表现出对不同天气产生的情绪体验,如在什么样的天气中我们感到太阳最温暖,在什么样的天气下我们最快乐,狂风、暴雨时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情。学生全身心投入在音乐的情境中,音乐的灵感在情感的不断升华中产生。
  通过音乐情境课堂的一些实践探索,笔者见识到:音乐情境课堂是生态课堂。音乐情境的体验才是一种音乐的生命体验。音乐情境可以给学生亲切愉悦的感受,牵引他们积极参与音乐的感悟、创想,经历深层次的体验,与音乐融为一体,获得文化、艺术、人文情感的多维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由于生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跟普通中学学生群体相比,中职生群体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一是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因为他们都是普高招收后的线下生;二是自卑感较强,因为他们中多数孩子常受到父母的训斥、责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等;三是逆反心理强,害怕别人瞧不起,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坐等生源素质自动好转是不行的,要靠教师、班主任主动出击,迎难而上。 
随着当今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广泛运用。新课改教学相应的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  (1)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经常找学生谈话。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理、心理的不同步发展让他们时常出现逆反现象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几种不良的共性倾向。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之后,对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正确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  一、当前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几种不良的共性倾向。  (1)分组不合
伴随着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同样也呼唤我们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要积极地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多重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真正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面对新教材,我们英语教师要逐步实现以下角色转变:    一、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这是不符合学生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的一种教学合作,是一种很好的集思广益的备课方法,“集备”是在“个备”基础上进行的,而“个备”又是在“集备”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的,只有抓好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师师、师生间的双赢。2010年春季学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七年级五位数学教师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以“提高集体备